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22年《马丁法案》通过以来,英国社会对如何关爱动物,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争论。1964年《动物机器》一书的出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方长达十五年对于农场动物福利问题的辩论。经过各方长期争论和磋商,英国最终于1979年确立了农场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思想。"五大自由"思想为动物福利科学的研究确立了基本框架、指明了发展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对动物生产的管理以及饲养者的生产实践,该思想亦成为动物福利立法、农场动物福利评估认证标准的重要基础。"五大自由"思想显然是在生产者、消费者、科学家、政府等多方利益、观念、知识等冲撞与磋商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看了某报上刊登的《虐待动物没法管》一文,我走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伦理学教授,请他就《虐》文谈谈看法。问:有人说,“我们不能把动物生命看得和人类一样重,但至少应该平等地对待动物的生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答:这句话自相矛盾。人与动物的生命不一样重,因而无从谈及平等而且也实现不了。一个人对待他养的狗和狗身上的跳蚤,能平等吗?你总不会认为跳蚤不是动物吧。问:狗眼瞎了遭人遗弃,人这样做算是什么行为?答:只能看作是对财产所有权的放弃。放弃也是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问:但是某大夫认为,遗弃也是虐待动物的行为。法律应对禁止…  相似文献   

3.
以动物机器观为指导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动物虐待,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与环境的健康。面对这种集约化养殖模式引发的畜牧伦理危机,美国发展出了一种以关系为视角的农场动物关怀伦理,为我们妥善解决集约化养殖模式下人类、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多元化的新视角。目前,农场动物关怀已经被运用于美国畜牧业,为美国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动物福利观念最早从欧洲传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美国本土的各种思潮如动物解放、动物权利、美德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等思想相互影响,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演变道路,即从动物福利到动物权利再到动物关怀。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4,(9):76-77
正大自然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但却不会使用绘图软件为其锦上添花。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士的约翰·威廉就将自己拍摄的一组野生动物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加工成了超现实主义的动物艺术照。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威廉会先在脑中构想出清晰的整体概念,然后到动物园或者博物馆去拍照。当再度回到电脑前时,有着奇思妙想的他会通过图像处理软件使它们成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只有两种公共职业没有强制退休规定——可以终身任职:一是大学教授;二是联邦法官。前者是为了保证思想和学术自由,后者是为了保证司法独立公正。教授终身制是美国的创造,但法官终身制却源自英国。早在1701年,英国议会就立法规定法官终身任职。尽管这一法律并没有在其北美殖民地实行,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每日邮报》和《泰晤士报》等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借助于一系列最新科技,拍摄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照片,揭示了一些动物早期发育的秘密:海豚幼仔在母亲子宫中就开始学习游泳;金毛猎犬幼仔尚在子宫之时,便会将舌头吐出来张口呼吸,这同家庭宠物的行为有多么的相似。每一张照片都有令人惊讶之处,在最新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得以首次如此清楚地看到憨态可掬的动物幼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照片揭示了在此之前尚属秘密的事情:准确地表明动物如何在子宫中的发育状况。这些图片是由在2004年展示人类胚胎如何“在子宫行走”的同一个研究小组拍摄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6,(5):4-6
据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尽管面临美国最高卫生机构的禁令,但一些美国科学家还是继续尝试在猪、羊等动物体内培育人体组织,他们的目标是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心脏、肝脏或其他器官。在农场动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发了许多关于伦理的争议,因为其中所涉及的将人体细胞注入动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会模糊物种之间的界限。2015年  相似文献   

9.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地球上曾出现过多种统治天空的飞行动物,以下是其中的五种。一、哈斯特巨鹰新西兰本土没有多少陆地动物:没有老虎、没有狼、也没有其他食肉动物,仅有少数的小蝙蝠和青蛙。人类涉足之前,这里的森林是鸟儿的天堂。但就在500万年  相似文献   

10.
看过电影《怪医杜立德》朋友,一定对那个通晓各种动物语言,曝出无数笑话的大夫印象深刻。而一位四岁的英国小女孩竟然也有这样的"特异功能",能与动物沟通。罗斯·韦尔考克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患有遗传疾病而影响语言能力的人。她患有罕见的染色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动物养殖活动具有一系列伦理倾向。一曰必怀爱重之心,指尊重畜养对象生理天性,并对其用心照顾、呵护关爱。二曰重视放牧散养,指条件允许时会放养畜禽,任其自由活动、采食新鲜食物。三曰营造循环系统,指建立养殖与种植互利循环的农业系统,畜禽可获得天然饲料,养殖过程不产生垃圾与污染。四曰仅取系统盈余,指收获动物产品时不影响畜禽的个体生存或种群繁衍,使系统持续提供服务。这些伦理倾向促成了传统养殖业高福利、慎杀戮、无污染、可持续的特质。挖掘和强调传统的价值,对现代养殖业的改革转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项对100余人的大脑进行的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虐待与大脑结构的变化存在关联,并且这种变化可能会使抑郁症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严重。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的Nils Opel和同事扫描了110名因重度抑郁症住院的成年人大脑,询问其抑郁症的严重  相似文献   

13.
反灭绝生物技术是运用核转移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复活灭绝动物的一类现代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获取遗传资源的需求下,这一技术发展迅速.然而,反灭绝生物技术具有目的 正当性并不意味着其具有法律正当性,而法律正当性依赖于伦理正当性,故需对这类技术行为设定伦理边界,对复活对象和技术类型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有必要明确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随着人们善待动物观念的兴起,社会公众和科学界围绕"动物实验"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公众质疑以科学的名义残忍对待动物的合理性,科学家们则坚信科学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在科学与伦理的交锋以及科学实践与更大范围的技术——政治相互磋商下,动物实验"3R"原则得以确立。"3R"原则既满足了人们对动物的道德关切,又保障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早期动物分类思想的研究,在近人中仅见邹树文先生从《尔雅》、《礼记》、《周礼》、《吕氏春秋》等古文献中所作的探索,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与秦汉之交。本文对我国动物分类思想的萌芽,追溯到甲骨文的记载,时间是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有不少动物名称的字,这些字明显的表现出:一,按动物的形态特征制定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9,(11):26-27
你看过尚未出生的动物的样子吗?你知道在袋鼠妈妈育儿袋里的袋鼠幼崽的画面吗?没看过?这并不奇怪。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育儿袋里的小袋鼠还处于胚胎阶段,只有豆形软糖大小时,你就可以在纪录片《子宫里的奇特动物》中看到利用摄像机捕捉到的神奇画面。  相似文献   

17.
康德式间接义务论认为,我们反对虐待动物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不是为了保护动物本身,这种观点是值得反思的。本文区分了弱间接义务论与强间接义务论,弱间接义务论不否认动物本身具有道德地位,而强间接义务论则否认动物本身的道德地位。强间接义务论者一方面反对虐待动物,另一方面却认为动物本身并不值得我们给予直接道德关注,这种立场难以自圆其说,它面临着经验性反驳和规范性反驳。一种回应这些反驳的思路是,建立某种基于美德伦理的间接义务论,然而美德伦理并不否定动物本身的道德地位。强间接义务论者还试图通过“素食归谬”来否定动物的道德地位,但实际上,素食主义可以得到来自美德伦理和康德道义论的双重支持。总之,一种否定动物道德地位的间接义务论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应当用弱间接义务论来替代强间接义务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1):26-27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许多动物有着非凡的视觉功能。比如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变色龙能同时向前和向后看;狼蛛有8只眼腈.能够全方位观察外界情况。科学家对动物的眼睛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了研究,以弄清它们看世界的独特方式。以下是10种动物的独特眼睛和独特的视物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歌手朱迪科林斯曾与座头鲸一起歌唱,使“自然音乐”风靡一时。他那融合了热带各种动物叫声的唱片《雨水之声》曾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不过,动物到底会不会唱歌呢?美国《科学》杂志载文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在大鼠体内生长,然后被移植回糖尿病小鼠体内的小鼠胰岛能长时间正常发挥功能。这项研究展示了一个物种的器官是如何在另一个物种体内生长的,有助于在未来生产出可供移植的人类组织,但其在应用前仍需应对伦理与法律的挑战。异种器官再造移植是指在一种动物身体上培育出新的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