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物建筑是被公布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文物建筑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纪念建筑及优秀近代建筑。青岛迎宾馆主体建筑4 000 m2,于1908年竣工完成。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是青岛市现有的全国重点的文物建筑。该文通过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QX189-2013《文物建筑防雷技术规范》,结合全国重点的文物建筑青岛迎宾馆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实际情况,总结文物建筑防雷工作基本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筑多孔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迁移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以及建筑结构,而建筑热桥往往是发生湿迁移和湿积累最严重的部位。与建筑主墙体相比,热桥受多维效应的影响,热湿耦合迁移更加复杂。为探究建筑中不同部位的热湿耦合迁移,从而精准计算建筑热损失,首先分别从一维平壁墙体和多维热桥两个角度阐述了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的作用。多孔围护结构尤其是其中的热桥等复杂建筑节点处的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及建筑结构有着重要影响,热湿耦合迁移模型、热湿耦合迁移实验等相关研究也亟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文物建筑保护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我国文物建筑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应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对文物建筑保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文章认为文物建筑保护与文物建筑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呼吁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以及从事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同志协同努力,建立我们自己的文物建筑保护学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文物三维重建中的关键技术-3D建模、纹理映射,并对文物三维重建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文物建筑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部门在修缮养护方面非常重视,但对防虫保护技术知之甚少,缺乏白蚁防治知识和防治专业人才,面对白蚁危害对文物建筑造成的损毁无能为力。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成了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混凝土及钢结构建筑加固工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规范既有建筑加固技术,促进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化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外贸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总体拓扑结构和功能结构,着重介绍了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处理自动化;软件开发工具及多窗口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个外贸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总体拓扑结构和功能结构,着重介绍了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处理自动化,软件开发工具及多窗口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影响诸多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技术人员从传统测绘生成的二维平面图中读取关键数据并不直观,国内的三维制作流程中直接标注尺寸的方式也较少。文章提出一种支持实时测绘的漫游系统,通过建模软件对景点建筑进行精确的数字化复原,利用三维场景多角度直观地获取目标建筑的关键数据。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实现该系统,在进行虚拟漫游的同时,选择景点中的建筑进行测量,在弘扬传统文化、保存文物数据的同时,促进了三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工程结构防震减震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建筑结构的防震包括抗震设计和减隔震技术,介绍了建筑结构隔震体系和常用的隔震元件——橡胶支座,以及消能减震设计原理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化建筑的科技含量与技术创新,攻关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才能逐步改善建筑产业链的服务水平。从新型结构体系、节点与接缝连接、部品生产、施工工法、新型材料研发、软件研发及住宅集成技术等方面,探讨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方向。通过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体系集成配套的水平,提升产业链上的联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三维模型的结构和建模的原则,并探讨了视景仿真中最常用到的几个关键技术:纹理影射(包括纹理拼接技术和透明纹理影射技术)、LOD技术和DOF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迁移工作流为工作流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给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带来了一些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了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并根据工作位置安全策略模型,详细讨论了模型中的安全加载关键技术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杭州闸口白塔保护工程灌浆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以及在石质文物建筑灌浆加固效果科技检测方面开展应用研究,故在对白塔本体进行前期病害勘察并了解其灌浆加固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微波湿度法和红外热成像、色差检测等技术,对灌浆加固的深度、加固材料的性能、色差变化进行定量的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白塔平均灌浆加固深度为9~11cm,塔身灌浆材料的黏结性能良好,材料内部均匀致密,修复材料与原材料存在一定的色差,具体变化情况需进一步监测确定。微波湿度法、红外热成像等科技检测手段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利于建立文物建筑健康监测和预警的长效机制,延长石质文物建筑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的在线监管关键技术,为建筑节能监管工作提供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撑.根据建筑能耗监管系统的基本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构建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重点讨论Flex应用编程、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地图、能耗数据实时压缩和解压、能耗数据拆分、能耗支路异常诊断和能耗数据挖掘等若干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开发省市级地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监管平台,在线对数百栋建筑进行能耗监管.实践证明,利用文中关键技术用于构建建筑能耗监管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高祥 《科技资讯》2023,(18):136-139
当代建筑工程结构复杂,给排水施工难度较大且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其中包括管道安装、消防系统安装、排水系统施工等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后期使用价值和安全性,一旦中途出现问题会导致工程综合成本增加,严重时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工程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因此,该文探讨建筑给水排水施工的关键技术及特点,并结合施工经验对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技术管理控制的措施,期望能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提供帮助,保障同类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大伟 《创新科技》2017,(11):87-89
"互联网+"国际商都记忆工程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产生于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需求,力图在当前记忆工程建设策略基础上,解决建设主体单一、协同不够和管理技术应用缺乏集成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数字记忆工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技术需求、协同策略、制度与标准体系、记忆实体的数字化迁移、记忆内容的数字化再现、云平台建设以及数字记忆资源开发与共享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贾金 《科技信息》2011,(31):I0252-I0252,I0276
结构是支撑建筑的主要部件,也是制约和促进建筑形态创新的主要因素,富有创造性的使用结构因素,将设计出意想不到的建筑形体和新奇的建筑形象。通过结构进行的公共建筑形态创新主要包括发挥技术极限、挑战重力的结构形态;运用结构特性、营造动感的结构形态和展示设计内涵.塑造细部的结构形态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虚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简要介绍了虚拟技术及其基本原理、虚拟现帝技术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着重就虚拟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应用及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虚拟设计技术、虚拟制造及系统技术、虚拟企业、虚拟仓储、虚拟产品开发和虚拟仪器等,最后,还分别说明了虚拟技术在教学、医疗和建筑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拟帝制造技术研究重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平寒 《山东科学》2010,23(6):99-102
本文在介绍入侵诱骗系统的概念基础上给出一个结合环境切换技术的入侵诱骗系统原型,并以此设计出基于TCP层的环境切换子系统和用户连接切换的结构框架。论文提出了用户连接切换中TCP连接状态的提取、数据状态的迁移、socket描述符的一致性的维护等用户连接的关键技术,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