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针对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实时业务特殊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即基于公平的时分多址(fair-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TDMA)协议。该协议采用特定的时隙分配算法,来确保实时业务的QoS需求,并兼顾数据业务的接入性能。OPNET仿真表明:F-TDMA协议较现有协议具有较低的接入时延和较高的吞吐量,并且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F-TDMA协议可以优先确保实时业务的接入性能,同时又不会使数据业务的接入时延过大而失去发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节点拥塞、节点碰撞等本地信息对QoS路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保证的路由协议--基于本地信息的QoS-aware多径路由协议QAMR.该协议把带宽作为QoS参数,通过引入节点利用因子和路径利用因子来考虑可行路径处理能力问题和对业务的QoS保证.该协议的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算法是DSR协议的扩展.通过仿真和对比分析验证了QAMR协议无论在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将智能天线应用于Internet无线接入网络的中心接入点 (CAP) ,提出了基于轮询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多址接入协议 (PB ABFMA)。该协议中 ,CAP接收或发送数据分组前 ,由CAP引导用户节点发送训练序列 ,CAP的智能天线据此计算出与用户节点对应的权矢量。CAP以轮询及动态TDMA方式为各节点安排发送时隙 ,采用微时隙为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保持连接以降低时延。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竞争接入算法 ,保证新用户能够快速接入信道 ,该协议可工作于异步网络中。针对Internet中主要的“请求 -回应”(request reply)式业务 ,推导了信道利用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PB ABFMA协议能有效支持智能天线应用并具有较高的信道利用率与良好的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的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案是从两个方面实现拥塞控制和QoS保证的.一方面,通过控制路由请求过程,为实时业务选择时延较短的路由,为非实时业务选择时延较长的路由来控制拥塞并保证QoS.另一方面,按照QoS等级减小邻居结点的转发业务来增加拥塞结点占用信道的概率,从而消除拥塞并保证QoS.该方案的特点在于综合考虑了拥塞控制和QoS保证,能在控制拥塞的过程中提高服务的QoS质量.论文建立了路由发现成功率、端到端时延和丢包率的性能分析模型,并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的控制拥塞,并保证实时业务的QoS.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利用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信道资源,提出了一种多址接入协议,即信道选择冲突避免(CSCA)协议。该协议在公共信道上发送RTS/CTS分组实现握手,采用灵活的信道选择方案选择无冲突的业务信道传输数据分组,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完数据分组后在另一个公共信道上回复ACK分组。最后,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构建了CSCA协议的仿真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评估了协议的平均信道利用率、平均分组延迟和分组丢弃率等性能。仿真结果表明,CSCA协议在网络传输业务量重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信道利用率、较小的分组时延和分组丢弃率。  相似文献   

6.
快速上行授权接入是大规模机器类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缓解上行共享信道资源紧张并针对时延和速率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s, QoS)高效地进行调度是对其进行优化的重要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多臂赌博机(multi-armed bandit, MAB)学习和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ower-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PD-NOMA)技术的快速上行授权接入算法。所提算法通过多路MAB筛选高接入速率、低接入忍耐时延要求和低接入速率、低接入忍耐时延要求的两类设备,允许其优先被调度并复用上行资源进行接入。仿真结果表明,算法降低了系统的上行资源浪费率,在提高了接入能力的同时减少了因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造成速率损失带来的影响,并优化了系统QoS。  相似文献   

7.
异构无线分组网络中的接入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多接入选择(Multi-Radio Access Selection)方法只针对话音业务,在设计中仅仅考虑已接入用户数及系统容量,由于未将"分组级"信息考虑在内而不适用于无线分组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异构无线分组网络中的接入选择算法,分组业务在多接入选择时考虑了实时、非实时的不同QoS要求和链路自适应机制(链路层重传及自适应调制编码);用户接入后,在保证其QoS的基础上,同时达到不同网络间负载均衡的目的。基于OPNET Modeler的动态仿真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并与传统的最小用户数和最小路径损耗多接入选择方法在保证业务QoS和负载均衡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能够应用于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的能量和频谱感知的媒介接入控制(energy and spectrum aware media access control, ES MAC)及IEEE802.15.3c协议存在的时隙申请量未及时更新、超帧结构不合理及分配时隙时未合并同一对节点之间的时隙请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吞吐量低时延MAC(high throughput low delay MAC,HLMAC)协议。通过设计一种新的超帧结构,使节点及时得到时隙分配信息,大大降低数据接入时延;通过更新时隙请求量和合并同一对节点的时隙请求,增加了数据发送量,提高了网络吞吐量。理论分析表明了HLMAC协议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它比ES MAC协议增加了65.7%的网络吞吐量,同时降低了30%的接入时延。  相似文献   

9.
实时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PNET是一用来模拟通信系统和预测网络性能的强大仿真工具。传统无线局域网由于时延不确定性问题在工业控制领域不能得到直接应用。考虑了工业应用场合的特点,介绍了一种无线局域网实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给出了节点的仿真构造、模块内部的状态转移图,实时和非实时节点的时延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能满足实时节点的通信要求,同时非实时节点通过冲突避免减少了冲突增大了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当水声网络的所有节点完成在目标区域的部署后,每个节点除了自己的节点ID已知外,对新网络的信息一无所知,而这些信息是网络顺利运行的必要前提。因此,一个能够完成网络中所有节点和链路发现的网络拓扑发现协议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水声拓扑发现协议完成的效率,往往依赖于信道接入策略的选择,但它不能完全使用已有的水声多路访问控制(multiple access control, MAC)协议,因为在网络建立的初始阶段拓扑未知,已有传统水声MAC协议不能完成拓扑发现,所以需要根据这一阶段的特殊状态来设计拓扑发现协议。基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冲突避免的水声网络拓扑发现(简称为CFVE)协议,该协议利用网络中节点ID的唯一性,在其特定时隙接入信道,节点无冲突地发现控制分组的交换,最终实现网络中所有链路和节点的发现。仿真结果表明, CFVE协议可以以较低的发现时延和能耗完成全网拓扑的发现,是一种适合于多跳水声网络的拓扑发现协议。  相似文献   

11.
移动Ad hoc网络分布式并行接入控制协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无线令牌环协议(WTRP)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QoS保障且无竞争的分布式并行接入协议(DP-BSCP)。采用嵌入Markov链和概率母函数的分析方法,用限定服务规则进行系统建模,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系统的平均排队队长以及平均等待时间的解析结果,同时也分析了不同优先级队列间的性能关系。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是一致的,表明该协议的平均排队等待延迟和平均等待队列长度均比WTRP有很大降低;对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均有良好的适应性,满足不同优先级的性能需求且稳定性大大增强,更加适用于多业务的综合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A mobile ad hoc network ( MANET) is a multi-hopwireless network formed by a collection of mobilenodes without the intervention of fixedinfrastructure.Because an Ad hoc network is infrastructure-less andself-organized,it is used to provide i mpromptu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in harsh environments . Typicalapplication areas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include bat-tlefields ,emergency search,rescue sites and data ac-quisitionin remote areas . A mobile Ad hoc networkisalso usef…  相似文献   

13.
一种Ad Hoc网络信道接入退避算法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移动自组网络的应用环境以及其在商业上的潜在应用要求它支持QoS,高效合理的MAC协议对于保障Ad Hoc网络QoS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现有典型MAC协议及退避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特动态服务区分兼顾公平性的退避算法——服务区分动态退避(SDDB)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与IEEE802.11等协议采用的退避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信道公平性和提供服务区分方面有较好的改善,并且在信道的吞吐量和提供服务区分、改善信道接入公平性之间能达到较好的折衷。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t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based on multifrequency-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F-TDMA) for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systems deploying multiple spot-beams and onboard processing,which uses a method of random reservation access with movable boundaries to dynamically request the transmission slots and can transmit different types of traffic. The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our designed MAC protocol can achieve a high bandwidth utilization, while providing the requir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or each class of service.  相似文献   

15.
提出基于多波束天线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与常规结构同类系统用户相比,其容量更大、业务质量更好。采用时隙同步码分多址辅助的多频时分多址接入、程控交换与因特网协议交换结合的交换、时分复用和准正交时分复用下行链路传输体制,可显著增加用户量,简化星上设备,改善互联网应用业务质量。用户接入信道数为173 880, 最高用户下载速率达155 Mbps。仿真结果表明,140个波束、每波束26个16幅度相移键控信号的用户下行链路传输比频分复用传输的链路性能改善11.65dB,使得宽带用户“动中通”天线等效口径缩小至原来的1/4,成本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新颖的多址接入协议—星上抽样侦听统计自适应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考虑到卫星链路长时延特点,在星上对上行链路信道进行抽样侦听,统计每一固定的时间片中上行信道忙/闲比例,计算出各站最合理的分组发送概率,并通过下行链路广播到各站,以实现发送概率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将上行链路的吞吐率提高并稳定到最大值区间附近,使端到端传输时延明显减小,且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17.
Delay performance of the CFDAMA-RPR protocol via satelli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ombined free/demand assignment multiple access (CFDAMA) protocol with different terminal request strategies is examined. A new scheme is proposed employing combined round robin/piggybacking request strategy (CFDAMA-RPR),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CFDAMA-RR (employing round robin request strategy) and CFDAMA-PB (employing piggy-backing request strategy).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ompared with CFDAMA-PB and CFDAMA-RR protocol, the CFDAMA-RPR scheme can offer better delay/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satellite chann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