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褐天幕毛虫在我国广泛分布,是园林绿化树、果树及人工林的重要害虫.2009~2010年对通辽市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野外和室内观察.结果表明:在通辽市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卵期约290天,幼虫共6龄,幼虫期43天左右,蛹期10~15天,成虫期2~7天.  相似文献   

2.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3.
樟缀叶虫是樟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叶苞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羽化。卵期3—4天,幼虫共5龄,幼虫期18~36天,蛹期8~16天,越冬蛹期148~166天。成虫寿命3~7天。每雌产卵量96~274粒。3~4月期间施放白僵菌粉炮以及喷洒80%敌敌畏、90%氰戊菊酯或90%敌百虫对该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在海南的生物学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海南一些主要菜区遭受小菜蛾为害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将该虫在室内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发生规律以及农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海南一年可发生22代左右,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10月至次年4月是为害盛期,是周年发生为害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寿命5——23天,卵期2——18天,幼虫期5——18天,蛹期3——26天,全代历期15——75天。平均26.5天;青虫菌6号小面积防治效果平均达87.9%;40%水胺硫磷或20%杀灭菊酯与50%乐果混合液大面积防治效果较佳,分别为89.6%和89.1%。  相似文献   

5.
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包括预蛹期)的发育历期(Y)与温度(X)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其方程式是:卵:Y=3330.777X~(-09864);幼虫:Y=1/(0.2669-3.971/X);蛹:Y=1/(0.3262-5.6273/X)。各虫期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呈对数函数关系,即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其方程式是:卵:Y′=0.37251nX-1.0146;幼虫:Y′=0.13811nX-0.3355;蛹:Y′=0.20671nX-0.5664.成虫期与温度和性别有关,雌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在1.5-5.0天之间,产卵期11.5-116.0天之间。  相似文献   

6.
咖啡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蓉英  方东兴  何翔 《武夷科学》2003,19(1):162-164
2001—2003年在福建省福州、福安、福清、莆田和南平等地,对葡萄园咖啡木蠹蛾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葡萄枝干内越冬。卵期9—15天,幼虫期60—70天,蛹期13—37天,每雌虫可产卵256—1243粒,成虫寿命3—7天。(雄虫3天,雌虫5—7天)。  相似文献   

7.
榆白长翅卷蛾在西宁地区主要危害龙爪榆和榆树,该虫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两代。雌虫平均产卵量为73.8粒,产卵部位集中于叶背面主脉两侧,卵历期6~7d。幼虫5龄,历期30~35d。幼虫在寄主植物叶部吐丝缀叶结苞,幼虫隐居其内取食为害,老熟后在树枝上的卷叶内化蛹。蛹期20d左右。10月中旬以第二代的低龄幼虫在主干、粗枝的裂缝及枝条分叉处吐丝结茧越冬。该虫在西宁地区为害有两个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幼虫期与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一代幼虫期。  相似文献   

8.
日本恩蚜小蜂是烟粉虱的有效寄生蜂,在15、20、25、30、35℃这5个恒温条件下观察日本恩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预蛹、蛹和卵-成虫的发育历期,计算日本恩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日本恩蚜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5℃范围内,日本恩蚜小蜂的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日本恩蚜小蜂卵、幼虫、预蛹、蛹、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2、8.82、9.00、7.03、8.44℃,有效积温分别为29.10、108.32、14.29、90.59、239.08 d·℃。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25℃±1℃,相对湿度55%~65%条件下,舍蝇的卵期0.92~1.25(1.04)d,幼虫期4~6.75(5.65)d,蛹期5~7.78(6.80)d,成虫产卵前期4~6(5.33)d.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需13.92~21.78(18.82)d.还报告了舍蝇各虫期的主要特征和卵、幼虫及成虫的重要习性.  相似文献   

10.
1988年3—8月在陕西省勉县铜钱坝乡陈家湾村对苍鹭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苍鹭营巢期3~7天,交尾后5~7天产第一枚卵,窝卵数4.27±1.44(n=15)枚,孵化期25~27天,卵的重量损失率为16.6±4.4%(n=23)。雏留巢期约40天,育雏期60天。营巢、孵化、育雏均由双亲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 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 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为10~12 d;羽化成虫经210~280 d性成熟开...  相似文献   

12.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刺槐是江苏、山东沿海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它具有耐盐、速生、丰产、材质坚实等优点。但砍伐后的木材和制成的家俱、建筑材料及其它加工制品,极易遭受樱桃虎天牛和栎粉蠹虫蛀危害,有的当年即被虫蛀。被害木材经害虫反复蛀蚀后就不堪使用。这不仅给生产、生活用材造成大量损失,而且直接挫伤了群众栽植刺槐的积极性。故刺槐木材防蛀问题,已成为江苏北部林业生产上重要课题之一。为了遏止刺槐木材害虫的危害,我们于1973-1977年在江苏北部射阳县苗圃等地区进行对害虫的生活史观察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一些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蕨卵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电子显微镜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的卵细胞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卵细胞形成的早期阶段即幼卵细胞时期,卵细胞呈四边形,膜外开始积累嗜锇物质,细胞核椭圆形;到卵细胞发育成熟即成熟卵细胞时期,卵细胞形状变化很大,呈新月形,嗜锇物质在膜外形成一连续的卵膜,细胞核形状与幼卵时期明显不同,形成了核外突.同时还报道了在卵细胞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瘦直扁足甲(Blindus strigosus)成虫喜阴湿,性激敏,受刺激后防御腺会分泌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成虫产卵期长,印发育期7~12 d,幼虫7龄,4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6~17d,以成虫和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6.
1979-1984年对非洲蝼蛄进行了生物学习性研究.在河南每年发生面积1500-2000万亩.危害作物与杂草9科30种,其中对小麦的苗期危害率平均达4.1%,最高达46.1%.以成、若虫在20-82厘米深的地下穴洞内越冬;春、秋活动深度为20及22.2厘米;夏季最浅为15.2厘米.雌虫4-10月间产卵,产卵前期61-235天.单雌可产卵1-6次,8-182粒,平均2.2次63粒.卵期12-59天平均22.4天.若虫分7-8龄,少数6或9龄个别10龄,历期130-335天.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历387-418天.  相似文献   

17.
蓝目天蛾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寄主植物附近5—10cm深的土层中作土室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6月中旬达到高峰。当年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平均寿命30d。每雌产卵量25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嫩枝或粗枝的隐面,卵期平均8d。幼虫5个龄期,完成发育平均历期37d,取食约160片柳叶。蛹期20d。7、8月份以第一代的幼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8.
The newly emerged adult females of Schistocerca gregaria were separated and kept in the rearing conditions without males to examine the detailed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 mating females and carefully observed the developmental progress of non-fertilised eggs laid by virgin fema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males kept without males survived in average 43 d, i.e. 58% of the life span of mated controls, and laid correspondingly fewer egg pods. The size of egg batches, the weight of eggs, and their content of ecdysteroids were normal but the hatch rate was reduced to 18.27%. Blocks of early embryogenesis (58.43%) and hatching failures (23.29%) were the major causes of death. Moreover, most of the hatched insects died during the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only a few females reached the adult stage. All insects that developed until the penultimate or last larval instar or reached the adult stage were femal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的繁殖能力,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的重要阶段和卵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了解胚胎发育和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发育并进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挑取3组180条拟松材线虫雌成虫,观察记录雌虫在25 ℃条件下的产卵情况,每隔2 h统计每组线虫的累积产卵量,直至卵的数量基本不再增加。挑取尚未产卵的拟松材线虫雌虫于载玻片上,待其产卵后,将卵置于蔡司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连续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并使用照片记录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形态变化,记录卵发育至不同阶段所需时间。挑取约200个刚产下的拟松材线虫卵,在25 ℃条件下发育24 h后每隔4 h统计其总孵化率,直至孵化数不再增加,设置3组重复。将刚孵化的2龄幼虫接种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上,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接种1、2、3 d后使用贝尔曼漏斗法收集线虫,计算混合龄线虫中每龄期线虫所占比例,计算拟松材线虫胚后发育及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结果】① 在拟松材线虫产卵能力方面,0~10 h拟松材线虫产卵总量增长较快,16 h后产卵量逐渐趋于稳定,28 h内雌虫平均累积产卵12粒/条。② 拟松材线虫的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单胞期、双胞期、3胞期、4胞期、5胞期、8胞期、16胞期、囊胚期、利马豆期、蝌蚪期、蠕虫期、1龄幼虫(J1),至孵化为2龄幼虫(J2)时结束。③ 在胚胎发育前期,第1次卵裂发生的位置存在两种情况,即卵的1/2和1/3处。双胞发育至5胞时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发育方式,一种是双胞不移动直接分裂成3胞并列排列,另外一种是细胞进行移动,3胞呈三角形排列。通过观察30个卵的第1次卵裂和100个卵双胞的发育过程发现,这些不同的发育方式均是普遍存在的。④ 在25 ℃条件下,拟松材线虫卵的累积孵化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32 h时达到最高(93.31%),随后逐渐趋于稳定。⑤ 在25 ℃条件下记录了拟松材线虫卵从单胞发育至各个阶段的时间,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要约28 h。2龄幼虫接种于灰葡萄孢3 d后即可获得新的2龄幼虫,因此拟松材线虫完成整个生活史只需要3 d。【结论】对拟松材线虫卵从单胞阶段直至孵化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拟松材线虫完成胚胎发育大约需要28 h,完成整个生活史需要3 d。对拟松材线虫产卵能力和卵的孵化率进行统计,收集拟松材线虫卵和2龄幼虫的最佳时间分别为16 h和36 h。拟松材线虫胚胎发育前期,在第1次卵裂期以及由双胞期发育至5胞期的两个过程中均存在两种与同属线虫不同的发育方式。这种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