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凯 《华东科技》2014,(1):52-53
正杨浦是国家科技部命名的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之一,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杨浦着力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上先行先试。2013年来,杨浦区政府就紧紧围绕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金融功能区,全面服务中小企业的目标,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创新对于城区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融资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工作在杨浦区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明确要在用好政府引导资金,放大资金扩大效应上下工夫;还在适应体制改革,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建  相似文献   

2.
郭霞 《华东科技》2011,(10):22-24
拥有辉煌历史的杨浦,为上海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杨浦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逐步弱化,传统产业逐步淡出。为此,他们不断探寻未来的发展之路。2003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出发,做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上海的老工业区,杨浦正在推进“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  相似文献   

3.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从地境成陆起,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面积6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杨浦区曾是上海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今天的杨浦,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建设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区。杨浦区科委则紧紧围绕“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功能性平台建设为核心,以科枝园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推动科技产业化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创业七日谈首场活动"双创朋友圈"于杨浦区长阳创谷启幕,上海杨浦副区长谈兵为活动致辞。谈兵副区长表示,作为全国首批区域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杨浦区对于"双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感受尤为明显和深刻。在杨浦双创是一场核聚变,  相似文献   

5.
郭霞 《华东科技》2011,(12):42-45
由杨浦区人民政府主办,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杨浦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办公室共同承办的”2011杨浦发展国际论坛”于2011年10月22日在沪举办。中共杨浦区委书记陈寅、区委副书记、区长金兴明、上海市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华东科技》2015,(2):39
<正>在过去十年间,杨浦经历了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的转型之路,也成为了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同时,杨浦的创新企业也从不足千家成长到如今的6000家,并拥有8个世界500强地区总部。可以说,杨浦已成为上海创新要素及基础相对完善的一个区域。而在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下,杨浦也有着自身的定位,就是力争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以此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升级版。当然,杨浦以成为科创重要承载区为定位,其优  相似文献   

7.
郭霞 《华东科技》2012,(6):30-32
正"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知识创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江湾城"……,似乎能将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词语串联起来的,只有杨浦。而如今,它又多了一个品牌符号,就是"绿色土木"。  相似文献   

8.
我们10岁了!     
8月25日,以"创新的源泉,创业的沃土"为主题的"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十周年庆祝大会"隆重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向杨浦创业中心全体员工和入驻企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科委主任李逸平,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段俊虎,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安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引进来,站在巨人肩膀上搞创新"已成为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一种风格和特色,硅谷银行落户杨浦早已不算新闻。时至今日,当我们对杨浦金融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或许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个昔日的亮点,将给杨浦的未来带来多少光芒。  相似文献   

10.
三区联动自主创新谱写杨浦持续发展新篇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的过程中,杨浦区、复旦大学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其基本的涵义是:以大学校区为依托,以科技园区为平台,以资源在公共社区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形成“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环境和氛围,把杨浦区建设成智慧的港湾、科研的重镇,形成上海的中央智力区(CID)。“三区联动”理念在上海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宏大布局中得到了升华和深化,目前已成为复旦等高校和所在区域构建新型创新区的重要理念,成为上海市提出的“三个联动”(三区联动、市区联动和产业集群互动)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学"从模式创新中找出路"的思路与做法,二学"工业互联网+家庭织机户"转型发展的新经验,三学长兴工业小微企业园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四学"绿色智造"的新模式1600余台夹浦镇共规划了吴城、丁新、环丁、北村、喜鹊斗、香山、陶家湾等7个纺织小微园,总面积达656.5亩;通过织机上楼的设计,可容纳入园织机16000余台。  相似文献   

12.
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是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温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三次跨越的主导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以创新增优势,以创新促发展。龙湾区作为温州市工业大区和城市副中心,近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开始,太原市紧紧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将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作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的战略着力点,在推动区域整体科学发展上做了不懈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绿色经济理论为依据、绿色转型战略为引导、政府绿色管理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刘勇  于彩虹  周磊 《甘肃科技》2014,(7):6-7,21
当前,甘肃省经济社会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处于加速转型跨越的新起点,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甘肃省"3341"项目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引擎。对甘肃省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2是嘉兴市两化融合的大力推进年。这一年,嘉兴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导向,重点围绕传统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五大工程",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分类、分批、分步地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  相似文献   

16.
"车联网"应用是汽车产业从传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主要路径,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更是汽车企业未来市场竞争的主战场,将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浙江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2010年整车年产能已达到60万辆。培育了吉利、青年、东风裕隆、众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制造亟需向"高精尖"发展转型,李克强总理在去年两会上号召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时广为关注,以至"工匠精神"成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为深入认识传统的"工匠精神"的内涵,该文从历史发展维度,以史册文献为证,试图具体分析明确"中国工匠"内在规定性——"工匠精神",认为讲实际、重劳力、崇执着、尚精细、要诚信、须担当、求大道、善创新、厚师承等九个方面着重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群体精神,以为当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知识培训成果与启示创新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放眼世界去吸纳,而且也要舍得投入加强培养培训。十年前上海市相关委办局牢牢把握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这条主线,启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深化创新“德清模式” 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作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不断地探索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新途径,并把深化创新"德清模式"作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近年来,县政府着重在机制创新、平台建设、资源优化等方面,对"德清模式"进行了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新基建号角的吹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新基建"下人工智能等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成了当下最为热门的议题。当我们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内涵也随之革新。近期,我国提出了加大对5G、智慧电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投入。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