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只有王朔对旧历史进行一种不留情的颠覆,让历史理性起飞;张承志的价值理性才有充分的合理性。王朔是一个历史理性的持有,张承志则是一个价值理性的守护。两在表面上虽有冲突,但在最终却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中两种内在不同的精神构造。历史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发展的不平衡抹杀了人的内心自由和精神上的判断能力,从而造成了文化对人类的严重异化。因此,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在理性重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分别折射着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作为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的表现,它们体现着理性与价值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植根于理性与价值的独断化。它主要表现为两种视野的互斥、科学主义误区与乌托邦悲剧、中西文化在近代以来的对峙。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在当代已被提上日程,并昭示着21世纪人类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内。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兴起的几百年时间里,理性的和谐诉求已经为泛滥的技术主义所掩盖。理性的价值层面被消解,理性几乎蜕化为工具理性。理性自身并没有绝对合理性,而对于出离于价值判断之外的工具理性来说,意味着任何不和谐之音的存在。通过对理性困局的考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工具理性下实现观念和谐的可能性,并从人本位角度论证和谐价值定位之于理性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6.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思想代表了他对以往理性的眷念情结:企图继续完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历史理性批判”把理性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为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但在这种理性情结中,他的“想象”论美学思想则代表了他对新时代非理性美学的张扬:把“想象”作为美学的坚实根基。从而呈现生命被遮蔽的价值和意义。这两雏形成的深刻矛盾折射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学在理性阴影下非理性的时代转捩。  相似文献   

7.
马珂  彭兴芝 《科技信息》2012,(34):232+239-232,239
本文通过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旅游价值与保护价值,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安徽屯溪老街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一种理性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科学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论证了科学人才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阐明了科学人才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才问题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是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略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深入到解放人、解放人才资源素质潜能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剖析价值因素在科学中的生成与作用。认为,科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逻辑选择,同时也蕴涵了主体的价值评价,价值理性将在科学中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正确认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将是推动科学发展、认识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本性与解读--谈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通过对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解读,揭示出世界历史的本性就在于逻辑与历史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不只是我们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可靠、有效的依据和线索,同时也是历史借以表达自己、实观自己的途径和内在动力;由此对历史的合理性解释,便演绎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观念与热情之间矛盾对立的纵横经纬,而人类对自身自由的追求也正是在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展示和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不是将(历史)哲学家对历史的解读仅仅看作是一种自觉理性形式的历史,而是更进一步强调,世界历史(理性)本身,也正是通过这种自觉理性的形式不断地显明自己、实现自身的自由,从而达到了自觉理性与存在(于世界历史中)理性之和解。这就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本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性视界。  相似文献   

11.
毛宝铭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F0002-F0002,133
科技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初级科学化是一种科学理性独断的科学化过程。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中的信仰,泛指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中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一切信仰。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是爱因斯坦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它包括:信仰是科学思维的前提和条件,科学创新中科学家既信仰自然秩序也信仰科学,对自然的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用力、最崇高的动机,对科学的信仰是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是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活动的钥匙,也是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理解为一个和谐统一整体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西方哲学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其科学精神是受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其科学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给予说明,即求真精神、求实精神、理性精神和批判与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反思科学认识、真理、价值的关系,把科学解读为科学认识活动和知识形态的结合,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强调科学包含真理的成份,是容纳真理的一种主要认识形式和知识形态。同时,也探讨了科学认识与价值是否统一的问题,进而理清科学认识、真理、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科技文化起源多元化、科技文化思想理念多样性的论述,指出了科技文化背景多样性的客观性、合理性,进而论证了科技文化背景多样性对于科技文化发展的意义。阐明了在现今科技发展基础上,尊重科技文化背景多样性的现实,进一步完善科学思维,实现在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等方面质的跃迁,对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预设是作为科学活动的不证自明的前提的观念。其合理性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历史主义,再到自然主义的变化过程。科学预设是科学理论建构的主导因素,也是科学合理性的普遍性原则和标准建构的前提或指南,科学哲学应提供一套高层的科学预设来指引科学活动,而不能因为预设的可误、可变化而否定其合理性。科学预设不仅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侦查讯问,也是法庭审判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深入地了解科学进步的动力,无论就理论还是就实际方面在今天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对科学史与相关的哲学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方法是科学进步的最内在的动力,它规范了科学对象及其结构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过科技发展支配了自然,发展出了现代世界。但是作为现代文化基础的科技文化是否天然合理,科技文明的合理化限度在当代都成为了突出的问题。我们依靠科技完成现代化和兴起科学发展观,都需要对科技文化及科学理性进行深度反思以构建创新时代的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科学史在教育中的功能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利用科学史教育来提高理工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以及提高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历史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科研能力.指出通过科学史教育来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交融,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导、支持与推进,具体内容包括整合科技创新价值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等。通过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将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更为先进的创新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