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地联手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 广东省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基地之一,在电子制造装备、数字化轻工装备、数字化工作母机以及数控系统等方面拥有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生产企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相似文献   

2.
叶青 《广东科技》2014,(23):61-63
作为国内印刷与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汕头市金平区业已形成轻工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跻身"国家火炬计划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之列。在金平轻工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为将轻工装备制造业产业打造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金平区组建了粤东地区首家省级重点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社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局面,作为石油、石油化工工业重要支柱之一的气候装备制造工业,其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发展,与我国石油行业的振兴、自主创新产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息息相关。在国家深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石油能源需求持续攀升,石油业及相关产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内前景良好,并且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集团化发展的基础,如何取得石油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提高企业利益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科学管理、创新实践、人才优势等方面探讨石油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对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冰雪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冰雪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对冰雪运动的开展、冰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梳理、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冬奥会的举办将为京津冀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群众基础较弱、创新能力不足和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文章主要从加强区域协同、培养创新人才、聚焦发展重点、扩大消费需求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3月26-28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河南省郑州市组织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验收暨成果展览会,科技部农村司、河南省科技厅、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学会、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关领导、专家出席指导。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除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外,科技创新中心还要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产业方面,体现先导作用。围绕构筑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高地、支撑智慧服务发展、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健康产业能级等4个方面,上海市在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智能制造集成、机器人、深远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导航与遥感、  相似文献   

7.
利用SWOT分析法,围绕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 "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分析鞍山高新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优势、劣势、机遇和竞争.阐述了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资本等产业发展要素,从产业政策、政府服务职能、专业产业园区、技术和制度创新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加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为代表,已经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崭露头角。第三代半导体加工工艺具有高温、高能量、低损伤等特点和要求,决定了其制造装备相对通用半导体制造装备具有独特性。综述了第三代半导体制造装备需求及其国产化现状,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建议: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着力装备共性技术,培育自主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9.
 结合山东省及济宁市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以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建设经验为例,分析了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化布局,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存在问题和建设经验,阐述了创新创业共同体在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组织企业协同创新、壮大全省产业集群的重要责任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20,(2):84-91
河南省各级各类"双创"示范基地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多重制约,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国家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需求相比,仍面临着理念认识有所偏差、政策导向精准不足、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双创"示范基地升级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动能转换、效率提升为根本宗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在动能转换、要素集聚、产业协同等方面发力,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