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德国制造"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在现代制造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当前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进一步引发新的世界产业经济竞争,这必将促进各国职业教育的新一轮角逐。"中国制造"要摆脱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其职业教育能否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因此,以法律手段重建外部产学联合制度,以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内部课程体系,这是填补"中国制造"与职业教育之间鸿沟的可能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也发生重大调整,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和到2020年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的新目标。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就是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的方式来替代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同时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贯彻着《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其中,预测性维护作为中国制造升级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工业化与信息化并存"二元件"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挑战.举例来说,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既面临着工业化发展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完成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重任;信息产业(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内容业等)则又面临着如何催生、发育、成熟的迫切需要,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供给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基础上,分析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通过资料研究与调查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具体问题,从工业化、城镇化各个不同角度分别对科技创新的价值与其相互间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得出科学结论,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提出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机制,建设发展模型,有效促进彼此协同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6,(1):8-13
正《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推进广东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2015年,已正式发布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广东将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  相似文献   

8.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在此战略规划中,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本文结合汾西重工"十二五"两化融合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思想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和思路,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制造业信息化和全球化制造已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主流,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我国新一届政府围绕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这是促进地方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强调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的战略决策之一,也为常熟加快工业化步伐,加速现代化建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