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得体的山石点缀、构筑造园,及古人在造园用石方面谨慎而注重布局的经验,针对目前新营造的园林中不顾及环境条件,不考虑建筑风貌,随意到处堆叠庞大的假山的状况,提出了合理的山石造园的措施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以抚州地区传统建筑上广泛使用的石材印山石为研究对象,测定印山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同时采用XRD、XRF、ICP、SEM等分析方法探明印山石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并且测试了新开采出的印山石原石和明代建筑上的印山石样品,以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印山石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脆性较低,具有较高的可钻性。印山石的主要矿物组分为石英、透长石和钠长石,且石英含量较高,SEM照片显示其晶粒尺寸小且分布均匀,并且原石样品和明代建筑上采集的样品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材料性能方面,印山石的装饰性能要高于其力学性能,是非常优秀的装饰石材。印山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化学稳定性高,并且杂质较少,同时其晶粒尺寸小且均一,是其具备突出的艺术表现力和抗风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假山虽然有峰、峦、洞、壑等各种组合单元的变化,但就山石相互之间的结合而言,遵循同色、同质、接形、合纹这三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表现出十大基本形式。本文主要对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和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山石是我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通过分析山石在园林中的几种表现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探讨了山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营造自然景观、追求自然艺术境界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故宫御花园的置石种类,包括南太湖石、英石、石华、钟乳石笋、灵璧石;其次介绍了御花园的假山布置方式,包括特置、对置、山石花台、置石与园林建筑结合;最后介绍了假山置石和花台结合的形式,北太湖石与琉璃花台结合、白果笋与单面观花台结合等,还介绍了较小置石与较大花台的不和谐结合方式;希望可以为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郑永进  李宇雪 《科技信息》2008,(11):312-312
园林小品雕塑题材大多是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也有植物或山石以及抽象的几何体的形象,它们来源于生活,往往却给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比一般建筑小品的意义要大得多。本文对园林建筑的雕塑小品的特点、设计取材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陈丽娜 《科技信息》2009,(16):218-218
本文首先介绍了故宫御花园的置石种类,包括南太湖石、英石、石华、钟乳石笋、灵璧石;其次介绍了御花园的假山布置方式,包括特置、对置、山石花台、置石与园林建筑结合;最后介绍了假山置石和花台结合的形式,北太湖石与琉璃花台结合、白果笋与单面观花台结合等,还介绍了较小置石与较大花台的不和谐结合方式;希望可以为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刘旭超 《科技资讯》2024,(2):151-153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旨在分析绿色建筑在园林建筑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即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提高舒适性、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等。同时提出整合绿色建筑原则、最优化绿色技术以及教育和传播等策略,更好地融合绿色建筑原则和园林景观设计,以促进环保与美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观点去探讨鸡公山近代建筑群的整体空间构图,研究个体建筑在选址和环境空间处理所采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并且对其与西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空间处理的方法进行对比。在继承和发挥鸡公山建筑风格方面,对鸡公山风景区的建筑规划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0.
袁忠志 《科技信息》2011,(7):416-416,410
"钙"对于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人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元素了。从自然界的山石、泥沙到动物的贝壳、骨骼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钙质。然而,近年来我们突然发现钙元素已经从山石、贝壳中走了出来,并且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药店、保健品店以至人们的各种食品中来。钙产品以多种形式出现了报纸、书刊杂志,街头、电视的广告中各个厂家、商家热热闹闹地打响了争夺钙剂市场的大战。  相似文献   

11.
<正>园林造景崇尚自然,传统的园林造景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因而山石是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随着石河子园林绿  相似文献   

12.
竹四季青翠、挺拔雄劲、潇洒脱俗,竹以其独特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竹造园,竹影纷披疏落,画意盎然;以竹造景,组成的美景如诗如画,且风格多种多样,如竹径通幽、竹亭闲适、流水竹影等景观,创造了高雅幽静的意境。竹类造景结合园林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地形等各要素,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组合后的和谐美,达到情趣各异,引人入胜的造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根 《科技信息》2011,(14):I0096-I0096
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建筑环境的营造和建筑本身精神理念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讨论了植物景观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以及做法。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来完善建筑环境,从而充分的体现环境与建筑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南阳武侯祠是诸葛亮青年时代的躬耕之地,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众人纪念诸葛亮的公共园林。该纪念性公共园林以三国汉文化为主要根基,将园林的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规整的园林建筑与清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风景式园林景观。南阳武侯祠在造园上尊重原有地形,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一种幽静、淡雅、古朴的自然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5.
以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景点建筑小品为例,探讨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是人们游憩的场所,同时园林也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园林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以及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来对园林建筑设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布局是现代建筑设计师们营造生态园林小区不得不用到的设计手法之一。园林建筑设计有了好的组景立意和基址环境条件,但如布局零乱,不合章法,则不可能成为佳作。本文就对如何进行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布局和对比、渗透与层次的运用原理与技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代城市结构和生活方式瓦解与崩溃的现状,一些建筑师将设计目光转向本土的传统园林建筑,试图以传统园林建筑的手法解决城市问题.其中,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建筑最为典型,他们的建筑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建筑主体形态简洁明晰,甚至趋于消隐,但他们的建筑却给人们带来了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是属于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本文试图透过隈研吾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解读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几例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城市环境绿地、城市公园及风景区景点建筑的分析,论述了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艮岳是北宋时期在都城东京建造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山石、水体、建筑、动植物等造园要素,创造出气势恢宏、构思缜密的皇家自然山水园林,精美而典雅。山石的设计,水体的聚合,建筑的构造,植物的配置,动物的放养,这些方面充分体现出这座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