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再生水作为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结合长沙市经济开发区的水资源、水污染、再生水回用现状,分析该区再生水回用的制约因素,并定量评估了再生水回用的开发潜力及效益,并从工程建设、技术与机制创新、法规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开发利用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选取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中土地、环境、水资源、交通、科教、医疗服务承载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均方差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最关键的因素,科教承载力是短板因素;烟台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最大,德州和滨州的城市承载力最小,其他城市居中.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益阳市东部新区属于资源型、设施型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只有对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城市水资源量与城市发展所需水资源量之间的供需关系,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段英 《科技资讯》2011,(13):153-153
水资源环境状况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缺水城市,更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千方百计合理的发挥其最大效能。本文首先对新乐市地下水环境做了相关评价,并分别提供了一些针对性解决方案。文章重点介绍了新乐城区地下水资源现状,水污染途径以及城区水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以期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本已贫乏的水资源,使之最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选取9个地级资源枯竭城市并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研究.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可持续利用程度等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构建适合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9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普遍不集约;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9):1494-1499
从水资源量、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供水设施、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率出发,共建立了20个指标,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以及GIS可视化表达等方法来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其中豫北、豫中水资源压力最大;河南省水资源安全地域差异明显,最严重的是中部的漯河市、北部的鹤壁市以及西北部的济源市.而郑州市、洛阳市因其水利设施完善、水资源生态环境较好和水资源利用能力高等因素而使其水资源安全属较安全等级;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安全程度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强度不一,应根据影响各城市水资源安全的短板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出城市污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新区的污水排放现状、城市再生水的利用情况以及传统污水处理厂存在建造费用高、污水回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据滨海新区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提出了构建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建议,详细阐述了其工艺流程和设计特点.指出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技术在滨海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的基本特征是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异常贫乏.而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目前西北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既要有足够的认识,也要历史的全面的看待,在评价西北水资源状况时必须把生态环境用水量包括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有限的水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人工绿洲比解放前扩大了好几倍,天然绿洲随之萎缩和衰败.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北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局部地区早已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人工绿洲以内的生态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得到极大改善,而以外的生态环境状况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也已经处于安全临界线或警戒线,内陆河下游地区普遍处于退缩和衰败之中。  相似文献   

9.
确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已接近饱和值,各县市区水资源状况不同,承载程度不同,但是各县市区对水资源的压力程度与综合利用程度基本相同,表明现阶段各区域忽视自身资源能力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弊端.所做的宏观指标与综合指标的计算,可为济宁...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当前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性目标实现的关键,为了对甘肃省各主要城市节约型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借助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点,从资源经济发展、资源社会进步、资源节约潜力、资源环境保护等四个角度建立了能够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利用2017年的数据资料,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的资源节约状况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甘肃省资源节约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