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刚上映的电影《色·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形象是对传统的女革命家形象的一种颠覆,在某种层面上讲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一次冲击.这也正是我们要直视的问题: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多元的价值观与个人追求正在彰显.  相似文献   

2.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和“坏女人”。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利这个女性形象作重新分析,指出她实际上是海明威笔下父权社会里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的不幸受害者。  相似文献   

3.
王亚磊 《科技信息》2007,(16):202-202,208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以前的评论家给予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的关注,并且称他为塑造女性人物的大师.勿庸置疑,他的女性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令人感动,这些女性人物的悲惨遭遇给我们揭露了那个时代许多的妇女问题,并且他的戏剧在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唤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威廉斯有他自己的矛盾与困惑,因为他毕竟是一名男子,无法逃脱男权思想意识的影响,因此论文将研究威廉的男权意识,并且以《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麦琪为例分析在这种意识影响下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中华女性自古就有爱美的传统,注意自身形象修饰的现象由来已久。在汉魏六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修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对修饰美赋予了极大的热情,为之耗费的精力和财力达到空前的水平。为此,探讨这一时期的女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心态.对促进妇女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一、造成女饰进步的社会原因有学者在考察汉魏六朝义献资料对女性的描述时,发现:“那种对女性身体各部位纯天然的赞叹愈来愈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修饰后的女性赞美”我们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在其背后有着…  相似文献   

5.
王润承 《科技信息》2007,(29):282-282,308
从教育角度看.《易经·蒙》以极简练、形象而又极深刻、睿智的象与辞昭示了教育的真谛和教育的最一般过程。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蒙以养正”。养正的途径是围绕着“学”,依正习性、正心性、正学业、正学法、正学德、正心术,相互贯通,步步推进.最终达到正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F.J.Curie,1900-1958:I.J.Curie,1897—1956)是名扬四海的皮埃尔·居里夫妇(P.Curie,1859-1906:M.S.Curie1867-1934)的女婿和女儿.他们因“人工放射性”的发现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约里奥·居里夫妇虽然对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声名显赫.然而他们在科学发现过程中却有了3次重大失误,一次是与中子擦肩而过.一次是视而不见正电子.还有一次是走进了核裂变的大门却又转身离去.否则他们有可能4次荣获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7.
本体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建模方法.以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VF程序设计领域为研究对象,以Protégé 2000为本体建模工具,结合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初步探讨了该领域本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凝视视角,借助质性分析软件MAXQDA 12和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实地考察所收集的当地人对惠安女形象的认知文本进行整理及编码,研究发现:当地人对惠安女形象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惠安女的整体形象、民俗文化形象、内心情感形象3个主范畴;当地人建构的惠安女形象文化内涵缺失,对惠安女形象的文化认同感低,参与旅游积极性不足,民俗文化展示浅层化,旅游品牌效应不高等。为推进当地旅游,政府应积极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建构精品化的惠安女形象;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扩大惠安女的参与度;加大民俗文化的展示力度,发挥文化品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07,(9):85-85
1.8月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吴邦目出席庆祝活动并讲话。他说:“明年的这一时刻,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胜利开幕。今天,我们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再次向世界表达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办好奥运会的坚定信心,展示中华民族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体现中国政府和人民支持奥运、期盼奥运、共享奥运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10.
王朔小说常被人以"痞子文学”一言蔽之.本文力图在深入王朔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类分析,探寻三种人物模式各自意义并整合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发掘出王朔小说荒诞表面下的严肃意义,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的人的构想破碎后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虽然这种偏激化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古罗马精神是西方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它以伟大而崇高的品性显示出动人而持久的魅力。对于这种文化积淀,莎士比亚景仰它、崇尚它,这位戏剧艺术的天才,将深刻理解力和豪迈激情凝聚于笔端。悲剧《裘利斯·凯撒》则通过凯撒、勃鲁托斯、凯歇斯等形象的塑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该精神。而对这几个人物复杂的性格刻画,演绎出一部惊心动魄的政治哲学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2.
感受是一种心境。 布谷鸟叫的时候,我们感受杨柳轻飚的飘逸,草长莺飞的怏然,这是春天赐予我们的快乐;芭蕉临窗的时候,我们感受荷塘旖旎的绿光,树密枝繁的茂盛,这是夏天带给我们的幸福;梨园飘香的时候,我们感受红叶飘飞的轻灵,天碧风轻的澄澈,这是秋天捎给我们的甜蜜。  相似文献   

13.
夏金桂的形象塑造颇具特殊性。作者是把她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来塑造的,是作者直观现实世界的结果,是恶的化身。作者塑造夏金挂这一恶女形象,是让她在书中形成一条独立的情节线索,来发挥表现主题的作用;并通过这一形象表明作者对贾宝玉官自尊崇女儿的观点的否定,从而寄寓自己的色空思想。  相似文献   

14.
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最后的评论之一《慎议》讨论了日记的合理性问题,认为文学价值才是它唯一可行之处。此后,他在遗作《巴黎的夜晚》中为我们提供了“理想日记”的范本。后者由作家去世前不久的一组日记组成,对理解巴特思想有着重要作用,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主体和解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化及社会认识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希腊神话传说虽是对现实一种幻想的反映,但是毕竟曲折地表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而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形象。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幻,恰巧能够非常有力地证实女性形象的演化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历史、生产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对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女地位由母权制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到处于私有制地位被奴役的“女奴”地位的演变过程就是认识人类童年时代女性形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批评,文化批评.或鲁迅所说的“文明的批评”.或直截了当地简称为“批评”,乃是知识分子的一项重大使命:知识分子在实行此一使命时所处的“位置”.大致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一是现实经验的历史积累,二是个人身份的复杂构成:这是一个游动的、越界的、无家可归或格格不入的位置,是知识分子真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图像制作中参数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图像技术领域中,一些软件总结了客观事物的特征及规律,把这些特征参数化,那么经过对参数的调节,可以较快获得我们满意的形象,其实质在于概括性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对于我们加工具体的视觉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树欣 《科技信息》2009,(25):119-120
唐僧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他的研究却远远薄弱得多。专门研究唐僧的论文极少.由于角色和作者塑造人物的需要,唐僧的形象无疑不够丰满,我们在他身上甚至看不到多少佛教徒以外的特征。现以《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唐僧和西梁女王的对比看作者情色问题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堪称经典之作,作品中的“春宝娘”这一典型形象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许多读者对另一篇与《为奴隶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短篇小说《主人妻》及其和“春宝娘”有着相似命运的女主人公却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在揭示生活的深度上,《生人妻》似乎还要略胜一筹.《生人妻》是我国新文学园地中一株迟开而早谢的奇葩.它是四川女作家罗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及冷峻的笔触,描摹出一幅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He-Ne激光斜入射90°偏光分束棱镜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推导出光强分束比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验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论值和实验值是一致的,并对误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