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新郑红枣栽培历史悠久,品质极佳,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240万株,一般年产量700—1000万斤。(干枣,下同) 近几年来,新郑红枣产量连年大幅度下降,品质低劣,影响了内销和外贸出口。红枣减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集中产区的孟庄、薛店、车站三个乡,二十一个村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整理如下。减产情况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1951—1984年全县红枣社会总产量为25210万斤,年平均  相似文献   

2.
<正> 由开封地区农科所、地区科委和地区农技站等单位组织的开封地区油菜高产栽培协作组,经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经同行专家评议,已于七月二十九日在郑州通过鉴定。这项技术使开封地区油菜单产由1979年以前的50斤,提高为80斤,增产60%,年总产由412万斤增加到2576万斤,增产2000万斤。他们通过密度试验;喷硼试验;喷多元素高效化肥试验;花芽分化观察;种肥  相似文献   

3.
<正> “玉米去了头,力量大如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不影响雌穗授粉的情况下,去掉部分雄穗,减少养分消耗,能提高产量。去年全省十四个单位试验的结果,平均不去雄的单产726.5斤,隔行去雄的单产783.7斤,比不去雄的每亩增产57.2斤,增产7.9%。隔行去雄授粉十天后将雄穗全部剪掉的单产820.9斤,比不去雄的每亩增产94.4斤,比隔行去雄的增产13%。玉米去雄能够增产,主要是减少了养分消耗。据研究,玉米在抽雄时70%的养分供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木本稂油树种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据统计,年产量40428万斤,产值约7827万元,可见搞好木本粮油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尽快把我省的木本粮油生产搞上去,现将其生产现状、问题和增产措施分述如下: 一、我省主要木本粮油生产的现状据调查,1980年我省木本粮油总产40428万斤,其中木本油料为4709万斤,木本粮食为35719万斤。在木本油料中,主要食用油料有油茶、核桃、花椒、黄楝、  相似文献   

5.
<正> 据省农牧厅最近统计,今年我省春茶生产形势好于历史最高水平。截至五月底,全省共生产春茶216.5万斤,比去年同期增长8.3%。另据七个茶叶主要产区的信阳市、信阳县、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固始县和商城县的二十四个专业茶场调查,今年生产春茶18.4万斤,比去年同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我区小麦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肥、水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明显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仅1990年全区发病面积达150.1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4.92%。一般田块病株率30~40%,严重田块80%以上,白穗率35.4%,损失小麦1450.7%万公斤,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病状小麦不同生育期,均能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分别造成烂芽、病苗花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烂芽:小麦发芽时受病菌侵染,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病苗:麦苗长至3~4片叶时,先是基部第一张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蔓及全叶鞘,病斑中部呈死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该叶的叶片先是叶尖,尔后全叶呈水渍状暗绿色,不久便失  相似文献   

7.
<正> 一、生产概况小麦是我省一大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五十年代平均夏粮面积8460万亩,其中大麦、豌豆等夏杂粮1500万亩。平均总产95亿斤,单产112斤。六十年代平均面积6900万亩,其中夏杂粮1060万亩。平均总产76亿斤,单产110斤。七十年代平均面积6200万亩,其中夏杂粮570万亩。平均总产150亿斤,单产241斤。八十年代三年平均面积6200万亩,其中夏杂粮300万亩。平均总产211亿斤,单产  相似文献   

8.
<正> 1980年小麦在低温和多种自然灾害条件下,突破了小麦千斤。其作法: 一、重施底肥、增施磷肥、氮磷配合以农家肥为主,亩施粗肥8方。亩施复合肥——磷二铵(含氮18%、磷46%)40斤,饼肥50斤。二、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百农3217”、“郑州761”“练丰1号”三个良种。于10月11日播种,亩播量12斤,亩留苗14万株。三、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苗情于11月中旬亩追尿素25斤,然后灌水一次,11月下旬中耕一次。返青期追尿素15斤,施肥后进行喷灌和深中耕。  相似文献   

9.
<正> 棉花新品种82—10于1980年以中棉所十号为母本,黑山棉×棉乡一号为父本杂交,又经海南两年加代选育而成。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是一个纤维品质较好,早熟、丰产,综合性状好,适宜棉麦(油)一年两熟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一、产量表现。1983年新乡县关堤乡刘庄村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在亩产小麦600多斤的基础上于六月三日播种棉花,亩产籽棉319.2斤,皮棉127.7斤,比中棉所十号亩产籽棉267.4斤,皮棉95.5斤分别增产19.4%及33.7%。1984年棉花品比试验,在晚熟条件下,由于该品种早熟性好,表现更为优异,籽、皮棉产量依次亩产405.8斤、184.6斤,经新复极差测验较中棉所十号增产达到极显著标准,分别增产37.9%及84.6%。同年在新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探讨小麦对磷肥的适宜施用量,我们在坡马大队试验场安排了磷肥不同量作小麦底肥试验,现将试验总结于后。供试磷肥为过磷酸钙,分别亩施60斤,80斤、100斤、150斤和对照,五个处理。品种“郑州761”。在缺磷的地块,施用磷肥可以使小麦健壮生长分蘖增多,植株含磷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从群体结构来看,以每亩施100斤的表现最好,年前分蘖76.9万株,春季分蘖达到94.9万株,成穗40.5万株,分别比对照增加16.4万株、19.6万株、6.1万株。单株成穗3.1个,比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我县大豆生产情况解放初期,我县大豆栽培面积35万亩左右,最高曾达52万亩。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单产一直在100斤上下徘徊,产量低而不稳。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低产作物。加上多种原因,使大豆栽培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已有回升,单产也逐年提高。截止到一九八一年(1982年因遭特大水灾减产)全县大豆栽培面积达34.5万亩,单产202斤。总产6969万斤,比1980年的122斤,每亩净增80斤,总产增加3197万  相似文献   

12.
<正> 芝麻是我县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夏芝麻常年种植在15—20万亩,最高年份可达30万亩。但由于播种较晚,加之其它原因,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50—1970年20年间平均单产仅为39斤。为了探索芝麻的增产途径,我们从1976年开始搞芝麻麦垄点种,经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麦垄点种是夏芝麻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比麦后播种增产25—50%。我县1981年种植芝麻20万亩,麦垄点种10万亩,占芝麻播种面积的50%,单产102斤,达历史最高水平。一、芝麻麦垄点种增产因素的分析 1.芝麻原产于热带,是喜温好光作  相似文献   

13.
<正> 豫谷一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日本60日×土龙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在1980至1983年省试区中,28处平均亩产658.5斤,比新农761每亩高132.3斤,增产25.1%。在1980至1983年华北区域试验中,35处平均亩产605.2斤,比新农761亩产高106.2斤,增产21.03%。在上述两次区试中,豫谷一号的产量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14.
<正>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糠裂皮等,不仅田间因该病为害造成直接减产,而且还能造成贮藏后烂窖,育苗后烂床,定植后死苗烂母。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油桐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它的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渔业、国防、文教卫生事业等方面,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物资。我省油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产区之一。全省现有油桐181.76万亩,年产桐子2051.2万斤。全省大部分油桐管理粗放,产量不高,亩产桐子仅11.28斤,低于全国亩产40斤的水平。为了促进油桐高产、稳产,早日实现我省桐油自给或有余,我们于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二节枣树枣是我国特产,至今只有我国进行商品生产。枣营养丰富,鲜枣每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381-600毫克,红枣含糖在70%以上,可以做蜜枣、乌枣、醉枣、枣干、枣泥、枣酒、枣精等。枣树还是和农作物间作的优良树种。由于枣的经济价值高,用途广,发展潜力很大。河南省栽培面积已超过100万亩。但因管理粗放,平均株产红枣很低,仅有2.5公斤左右。为挖掘增产潜力,迅速提高产量,现将枣树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1.原料的清洗:将不能食用水的烂苹果用水洗净。 2.入缸与接种:把干净的烂苹果用打浆机或石槽(臼)捣碎成浆,每五十公斤加入半公斤白糖(绵糖、砂糖均可),再加入8至10%酒曲(母)或10至15%酒糟(各酒厂均有),充分搅拌均匀。然后装入国加酒容器(酒坛),装至留五分之一空隙为度,上加消毒盖严封。 3.发酵酿造:把装好的酒容器放置8-10C的房间或窑洞让其发酵。3至4天发酵进入激剧阶段,酒帽(即果渣)上浮,这时,应及时检查并很快压  相似文献   

18.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1992,(2):10-10,19
<正>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郑谷四号郑谷四号是我所杂交选育而成。目前已在巩县、荥阳、郑州等县市推广,面积达7万亩以上。 1975年10处试验,较区域试验中产量最高的衡研130增产24.7斤。1976年和1977年9处试验,其中5处平均亩产300.4斤,比衡研130减产11%,另外4处平均亩产637.3斤,比衡研  相似文献   

20.
<正> 河南省林科所研制的“枣树丰产素”,经过多年多点小区严格配比试验,在显著提高枣果商品性能和产量的基础上,1991年结合新郑县小星火计划,应用推广面积2万亩,增产25%,主试区的2250亩,增产40%。好果率均在93%以上。新郑县孟庄乡在今年花期干旱、枣树生产小年和全乡农业生产大减产的情况下,由于喷施枣树丰产素,增强花期的抗旱性能,提高了座果率,全乡红枣总产800万kg,共增产220万kg,仅此一项达400多万元。农民得到了实惠,有的科技户,收入万元,枣树丰产素的增产效果,已在枣区大面积应用中得到充分证实。新郑、灵宝、永城等主要枣区,常年间作,枣树的土、肥、水管理,多与农作物统一进行,致使养分常被作物根系截留,造成树体营养不良,病虫危害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