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开皇年间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遴选官吏,唐代因袭隋制。至玄宗开元年间进而以诗赋为科考的题目。南梁萧统编纂的《文选》适应了科考士人们的需要。唐李善注与五臣注使《文选》的影响日益扩大。《文选》成为科举教科书的时间,实在于玄宗开元时期。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开元年间初仁宦迹,史料记载语焉不详,今人考订又多分歧。通过对唐代选举制度及相关诗文钩稽,辩证,对王昌龄这段经历予以考订,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通过关试进入守选,曾于当年五月参加制举而来中,开元十九年与二十二年两中宏词,分别被授予校书郎和汜水尉,而后职是开元二十三年春授的。  相似文献   

3.
木版雕印是我国古代图书印刷的主要形式。唐人雕本《开元杂报》,则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该报为唐朝统治者的宫廷邸报,和清代的宫门钞相似。其内容主要是记录皇帝的言行,如皇帝某日去狩猎、某日接见大臣等日常生活及国家大事。因为它出版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所以后人就称它为《开元杂报》。这份杂报不但刻印得早,而且是中国和全世界最早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5.
《史记正义》反切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材料来源和处理《史记正义》的作者张守节于史书无传,《四库提要》云:“始末未详”1,我们只能从他的《史记正义序》中知道他当过诸王侍读,率府长史,而不得知其为何方人氏.据张氏此序,《史记正义》书成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论(公元736年),上距《切韵》问世135年.《史记正义》原来单独成书,后人将其与裴《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一起各自拆散,置于《史记》相应句下,合刊成今通常所称的《史记》三家注.三家注.在拆散刊行中,《正义》被妄加规削2.如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其底本虽经张文虎精校,于《正…  相似文献   

6.
选诗之难,李东阳《麓堂诗话》已言之:“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注诗之难,历代注家于可注书之例言中更是深致感慨,不待赘举。然而今人却似极视选诗注诗为易事,评选笺注之本纷纷俱出。信手翻览贤,每有竽滥之甚者,疏误不胜指摘。近阅陕西人民出版社《大历十才子诗选》,堪当其中翘楚。  相似文献   

7.
杨慎以考据之法治《选》,对开启清代实证性的《文选》学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厥功甚伟。其著述中涉及对《文选》典故的考辨、地理的考订、正文的校勘、语词的训诂等诸多方面,并对李善注、五臣注进行了补充、纠谬等工作,对五臣注的态度还相当通达科学。另外,他还议及了《文选》学史上的一些重要课题,有的识见对今天的《文选》研究者仍有启发意义。杨慎治《选》取得了重大成就,应引起当今《文选》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9.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11.
张九龄是唐代声誉很高的开元宰相,入仕以后,曾多次南还:首次是对朝廷现实不满,被排挤而南还;第二次是唐玄宗为了安定国家局势,稳定民心而派其赴使南海,祭南岳而来;第三次都督桂州诸军事,守桂州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由洪州赴任,历时两年,巡按南行。张九龄的三次南行,曾留下不少诗作,下面就主要诗作选析如下:《曲江集》的主要诗作是《浈阳峡》,此诗以何格恩《编年考》所说,应为开元十四年祭南海道中所作(今从其说)。这首诗极写了浈阳峡中山水景色的幽深、奇特。诗的开头,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炼、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长,超拨众家;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贯彻教化天下的精神。这些特点是玄宗《御注》能取代往代一切旧注.成为后世最主要《孝经》注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徐中舒教授等编注的《左传选》(中华书局一九六三年九月第一版,一九七九年三月第三次印刷本),已蒙苏仲翔教授合作写过一篇《<左传选>的释义问题》(载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图书馆杂志》),向徐教授等请教。现拟就释义、标点等方面再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徐教授和其他有关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4.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130余位作家的诗文700余篇,分为37类。其中包括很多梁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对于梁以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历代多家为之作注,在所有注本中以李善注影响最大、流传极广。千百年来,《文选》和李善注相互依存,注以文传,文以注显。《文选》李善注共六十卷,注释中大量使用"同""通"等术语,诸如"音义通"、"音义同"、"古字通"、"古字同"、"某某同"、"某某通"、"古今字通"、"古今字同"等详释汉字的形音义。我们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中"同""通"术语,并对这些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辨析与总结,进而揭示李善释《文选》时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吴枫先生在《评〈人贞政要〉》一文1中说:“根据我们所能找到的文献材料来看,《(贞观)政要》的成书具体年代,目前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大约是吴兢在史馆任职时,即七0五年到七二一年之间编辑的。”吴先生持论谨慎,放所言如此。作为后学,我曾作二文考《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又作了肯定的回答。我认为,此书的成书在开元十年(722年),编辑时间在开元八年至十年(720至722年)之间。吴先生之所以将《贞观政要》成书时间的下限定在公元月1年(开元九年),是因为他采用了宋人王应磷开元八·九年,并参照了《四库提要》编者的话。他说…  相似文献   

16.
郭象《庄子注》是否窃自向秀《庄子注》一直是学术界聚讼纷纭的问题。本文在吸取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存史料的钩稽考辨,认为郭注并非窃自向注。文章从“剽窃说”所依据史料的证伪入手,然后通过分析向、郭二注版本北宋前的流传,以及张湛《列子注》所引二人庄注的比堪,证郭注并非窃自向注。最后从郭象的玄学修养及其其他著作的考释,从侧面论证郭注不可能窃自向注。  相似文献   

17.
郭锦恩 《科学世界》2011,(10):64-64
2011年7月14~23日,我参加了由国家动物博物馆和《科学世界》杂志社组织的广西白头叶猴生态科考团,赴广西扶绥考察白头叶猴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实行卫所制度,宁夏中屯卫是明朝于宁夏设置的卫所之一,由于多次置废,多种史志关于其始建年代的记载众说纷纭,且模棱两可,本文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所收“武职选簿”为依据,认为宁夏中屯卫在洪武年间的最早建立时间为洪武二十四年六月。  相似文献   

19.
我院学报编辑部张乘健专著《杨贵妃秘史》,已由中国世界语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此书原名《扬玉环与开天史考》,出版时不得已接受出版社建议改今名)。全书内容包括长篇史学论文《开天史考论》与话剧剧本《杨玉环》。《开天史考论》以翔实的论据揭示唐代开元、天宝时代这一中国古代史关键时期一系列历史事变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周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109-113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学问家,他的《尔雅注》是南宋雅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从语义的训释、文本的校勘和字音的标注等三个方面对《尔雅注》的内容进行了静态的描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郑樵对《尔雅注》所作的注释工作。我们认为:郑樵的《尔雅注》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