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锌镀层的传统镀后处理工艺是铬酸钝化.进行钝化处理的钝化液除去含有可溶性的六价铬(以铬酐、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形式)以外,还必须添加某种称为表面活化剂(一般是SO_4~(2-)Cl~-离子)的物质,否则锌镀层上不能产生彩色钝化膜.曾经指出,任何使锌镀层上产生彩色钝化膜的溶液必须满足含有六价铬、表面活化剂和一定的酸度等三个条件,钝化膜的彩色主要是由薄膜干涉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1、锌镀层的铬酸钝化过程,是在固—液(金属—溶液)界面上进行的多相化学反应过程。低铬钝化的铬酐浓度小,更是必须考虑扩散作用对钝化过程的影响。2、表面活化剂是铬酸钝化液形成彩色钝化膜的必要条件。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是有效的活化离子。常用的表面活化剂有食盐、氯化铵、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锌等,其添加量须随六价铬浓度的提高而相应增加,随六价铬浓度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在低铬钝化中,卤素离子(Cl~-、Br~-、I~-)都表现出活化剂的作用,其中尤以氯离子为佳。它使钝化时成膜速度加快,钝化膜色彩鲜艳,给合力好。卤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作用是:在它们存在下,六价铬难以使锌表面形成保护性氧化膜,从而使界面上锌和六价铬的反应迅速进行,界面上PH值迅速升高,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彩色钝化膜。3、低铬钝化和高铬钝化是有内在联系的,低铬钝化是从高铬二次钝化演变而来的,只要具备六价铬、活化剂和一定的酸度等条件,都可以产生彩色钝化膜。但是两者在铬酐浓度、酸度和成膜方式上又有区别。下列低铬钝化配方是有效的:铬酐5克/升,氯化钠2.5—3克/升,硫酸0.3—0.5毫升/升。4、总结并讨论了铬酐浓度、活化剂及其浓度、酸度(或PH值)、温度、浸渍时间(液相成膜时间)和工件与钝化液的相对运动等因素对低铬钝化的影响,并  相似文献   

3.
采用铬酐、磷酸二氢钠、硫酸氢钠、OP-10为主要原料,加入合适的添加剂XY-03B,研究成功了一种锌镀层军绿色钝化工艺,探讨了主要成分和工艺条件对钝化膜质量的影响,检测了钝化膜的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钝化膜为军绿色,膜层光亮鲜艳,附着力好,装饰性好,耐蚀性好,主要性能指标与铬酸盐彩色钝化膜相当.且钝化液稳定,可调性好,钝化液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以三价铬替代镀锌层钝化溶液中的六价铬,实现镀锌工艺的清洁生产,利用中性盐雾实验(NSS)、Tafel曲线和扫描电镜对镀锌层三价铬和六价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行为、耐高温性能和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NSS实验结果表明,三价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高于六价铬钝化膜,NSS时间可达84 h;Tafel曲线表明,三价铬钝化膜的腐蚀速率低于六价铬钝化膜,耐高温性能则高于六价铬钝化膜;SEM照片显示,三价铬钝化膜的表面形貌为致密结构,高温处理后膜层变化不大,而六价铬钝化膜表面为疏松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工艺对以三价铬为主成膜剂,添加辅助成膜剂(钴盐),发黑剂(镍、铁盐),活化剂进行常温黑色钝化工艺。通过一系列的正交实验讨论基础液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黑色钝化的工艺,实验结果得到黑色光亮的成品,中性盐雾实验超过72小时,满足工业生产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抛光+化学浸镀仿金工艺组合,研究成功一种新的钢铁件直接化学浸镀仿金工艺,探讨了化学镀仿金液中主要成分硫酸铜、硫酸亚锡、配位剂、稳定剂等及工艺条件温度、施镀时间对仿金层质量的影响,检测了仿金层的相关性能,研究确定的工艺规范如下:8~10g/LSnSO4,1.6~2.0g/LCuS04,10~15g/L配位剂,10~20mL/LH2SO4,10~12mL/L稳定剂XT-08,温度:15~35℃,时间10~15min,所形成的仿金层色泽均匀,达18~22K,装饰效果好,且工艺操作简单,镀液无毒,对环境污染小,且仿金镀液成分简单,操作简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铬是一般工业上经常使用的原料,故在工业区附近的地下水中,铬为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利用零价铁处理铬污染的潜力也逐渐被重视.由于零价铁的比表面积以及钝化膜为影响其去除效率极为重要的因子,而纳米化后的铁粉既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也具备较薄的钝化膜,故在应用上远比商用铁粉更有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比较J.T.Baker牌商业铁粉和自制纳米级铁粉对于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氯离子和硫酸根能增加商业铁粉对六价铬的去除效果,而硝酸根、高氯酸根及磷酸根则会使商业铁粉去除六价铬的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锌镀层三酸(铬酸、硫酸、硝酸)钝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钝化膜的大致组成,并对现有钝化机理中的疑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以三种有机添加剂为络合剂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镀液和镀层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体系稳定,pH值容易控制;具有较宽的光亮范围(从2.5 A/dm2至25 A/dm2以上);而且覆盖能力佳,分散能力较传统的六价铬镀液要好;得到的镀层色泽明亮,接近于六价铬镀层;且镀层结晶细致;镀层厚度可超过4μm,符合装饰性镀层的厚度要求;镀层与镍的结合力良好;耐蚀性与六价铬镀层相当;可以作为取代六价铬装饰性镀层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电流密度、镀液温度、镀液pH值等工艺参数和硫酸铬含量对镀层沉积速率和Cr含量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25 A/dm~2,温度为20℃,pH值为2.5,硫酸铬浓度200 g/L。利用SEM、EDS和XRD对合金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CoNiCr高熵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且镀层平整、光亮、成分均匀,镀层成分(原子分数)为:Fe 22.53%~26.21%,Co 23.65%~28.56%,Ni 19.53%~26.86%,Cr 23.07%~28.60%。FeCoNiCr高熵合金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45 V、1.73×10~(-6) A/cm~2,比真空热压烧结的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自腐蚀电位(-1.08 V)高、自腐蚀电流密度(9.44×10~(-6)A/cm~2)低,因此电镀方法制备的FeCoNiCr高熵合金镀层耐腐蚀性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