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沿     
正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了一次一箭双星任务,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功将高分六号卫星、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01星顺利送入轨道。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6次发射,也是2018年的第16次发射。高分六号是国家高分辨率重大专项规划卫星,主要供农业  相似文献   

2.
动态点击     
<正>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32颗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了多颗卫星。根据计划,本次发射的一颗意大利"子母卫星"——Unisat-5卫星在进入轨道一个月后,会将其携带的7枚微型卫星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本次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将创造"一箭32星"的世界纪录。无独有偶的是,这项成就刚好刷新了此前两天(2013年11月19日)由美国创造的"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第聂伯运载火箭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发射18次,共将15个国家的63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2017年12月3日12时1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34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7次飞行。"风云三号"D星成功传回地球"彩照"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黄色的土地……2017年12月8日14时07分,"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  相似文献   

5.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此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8次飞行,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  相似文献   

6.
前沿     
正1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土卫六上发现有液体流动的大峡谷美国航天局研究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有着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卫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和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30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三、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一台高精度铷原子钟和一台星载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之一,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对导航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比北斗一期、二期工程中单纯采用铷原子钟,这次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不光铷原子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技术性能大幅提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首星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  相似文献   

11.
资讯     
2010年中国将研制成功小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示,中国小运载火箭将在2010年完成研制,目前公司正积极开展空射小运载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型小运载火箭是一种用于发射小型航天器的三级结构型液体运载火箭,它以120t液氧煤油发动机以及15t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新型小运载火箭系统简单可靠,技术经济性好,发射准备周期短,运载费用低,可提供搭载一箭一星和一箭多星发射,能满足未来小卫星发射市场需求,应用前景良好。中国空间站研制已获重要进展近期《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中国在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高分五号"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年来,北斗三号卫星已成为我国卫星导航舞台上的"主角"。不过此次任务,发射的却是一颗北斗二号卫星。北斗一号从无到有;北斗二号建设着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设计指标和定位精度上大幅提升,迈开了全球组网的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展开了。而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此前一个多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2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一号”02C卫星送入太空。至此,2011年共实施了19次航天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青少年可幸福啦!今年年底,我国科学家将利用"一箭双星"技术把两颗专门用于科普的小卫星送上太空,到时他们就可以"玩"上地地道道的真卫星啦.这就是被青少年朋友亲切地称做"奥运小卫星"的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17.
庞征  秦宪安 《知识就是力量》2010,(11):F0002-F0002,1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完成嫦娥二号任务首先要突破用长征三号雨炙箭将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嫦娥二号的飞行时间.而且减少了嫦娥二号的燃料消耗。不过,嫦娥二号采用的这种直飞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发射窗口要求更严了,推力要求更大了,入轨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了。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觉得,北斗离我们遥不可及,其实不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北斗系统的应用已经渗透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交通、渔业、农业、防灾减灾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走进千家万户,服务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飞入普通牧民家2018年11月19日,中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了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成功完成,并从201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是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在呼和陶勒盖嘎查,北斗是牧民的北斗。牧民在家喝着奶茶拿着手机就能远程放牧,借助手机App、电脑软件或短信通知,不仅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的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