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由《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合成的。《石》的作者是脂砚斋,即曹雪芹的叔父曹Fu;《风》的作者是曹雪芹,他是曹Yu遗腹子。曹Fu是《红》的策划者,雪芹是执笔者,他们的成功合作才使这一伟大作品诞生。《红》的著作权应归曹Fu和曹雪芹二人。  相似文献   

3.
西印 《青年科学》2009,(3):40-40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但都没有《红楼梦》更符合原书旨意。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生辰应是雍正元年癸卯四月十一庚申日,即公历1723年5月15日;《红楼梦》作是曹雪芹,而不是墨香;《石头记》原始作应是“石头”曹硕,他是曹雪芹的二伯父。  相似文献   

5.
(3)曹棠村《风月宝鉴》旧稿与曹雪芹《金陵十二钗》创作雪芹原作前八十回书,前后风格并不一致,这本是作家在十多年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通例。但是从全书的艺术构思上看,十九回以前的和以后到八十回的结构组织,差异很大。我们此勘雪芹逝世以前出现的三种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和刚逝世之后的乾隆抄本《红楼梦稿》,发现好多迹象表明前十八回书中并非纯系雪芹《十二钗》文字,其中又夹杂着《风月宝鉴》旧稿的改编部分。  相似文献   

6.
八十回本《红楼梦》成书是由三重系统构成的,《红楼梦》的总体构思是由三个层次合成的,《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是由三个阶段连成的。《风月宝鉴》是成书的第一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一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是创作第一阶段的一部旧稿。《红楼梦》是成书的第二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二代,“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虽然我们没有明义、墨香、永忠那样的眼福,得以目验这部《红楼梦》初期稿本,但是尚能从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推想其大概。(为区别明义所见《红楼梦》同今本《红楼梦》不致同名混淆起见,前者在本文中改称《红Ⅰ》。)至于《石头记》有没有过一部不同于今本《石头记》的初期稿本《石Ⅰ》,颇难回答。如果采用宽式的说法,不妨说曾经存在过的,其核心部分就是脂评本前十八回的底本之旧稿,标  相似文献   

7.
本篇系由1974年在杭州拟草的“《红搂梦》四考”的旧稿改订而成。原有“四考”为:曹雪芹家庭主要人物考实——脂评本中主要评注人物的著名分歧考实——《十二钗》一书内容考实——曹雪芹文艺创作实践和理论考实。本篇改写拟定为下列各议题:(1)曹雪芹世界观和写作成就根源,(2)由雪芹世家考察他改编《风月宝鉴》为《石头记》(内容计分为:A.曹寅世家与曹雪芹棠村弟兄二人的遭遇。B.雪芹一伙编写小说的经历。C.棠村《风月宝鉴》旧稿与雪芹《十二  相似文献   

8.
《石头记》与《风月宝鉴》的合成工艺早已完成。全书后半部分非高鹗凭空续作,而是在程伟元搜集的残本基础上补缀而成。残本是以前迷失的未定稿之前的原作。原作止于78回而失30回,共计应是108回。其书名早就几个并存。曹Fu倾向于用《石头记》,别人倾向于用《红楼梦》。曹Fu和雪芹辞世后才定下名来。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自恋情结浓重,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不为俗屈、高洁自守。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现有渊源关系,其坚定的叛逆性又与屈原九死不悔的坚韧相似。宝玉身上还有庄子影子,其天然本色论、“情不情”分别是庄子自然论、齐物论的显示。其梦游太虚境受《神女赋》启发。曹雪芹自身遭遇、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小说题材及人物命运悲剧性,使他和楚文化尚悲的情感特征产生共鸣,从而把楚文化作为构建《红楼梦》的文化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1.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文化大融会的乾隆时代。曹雪芹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巨著《红楼梦》带有浓郁的萨满色彩。萨满“三界”、“三魂”说,“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等观念在《红楼梦》文本中得到了艺术渗透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甲戌本前面的《凡例》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写的,有人认为是胆砚斋写的,本文认为是畸笏叟曹Zhao所写。胆砚斋乃曹雪芹的伯父曹颜,畸笏叟曹Zhao系曹雪芹的父亲,而《红楼梦》原本《石头记》的作者则应为颜、Zhao之史,雪芹之伯父曹硕,后曹雪芹将《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名为《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15.
儒家“比德”观是一种以物观德的道德认知形式,“比德”观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人物时将“比德”观渗透进去,使整个作品产生了独特的美学韵味。从“比德”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的人物乃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谈。林黛玉之哭,不仅贯穿于她本人的生命始终,而且贯串于《红楼梦》全书的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黛玉之哭的原因主要由"家事"、"心事"、"身事"而起,也有生存环境和心理学的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就黛玉之哭的作用而言,黛玉之哭就是作者曹雪芹之哭。从某种意义上说,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如果说作者自比为宝玉的话,黛玉是宝玉的知己亦是作者的知己。  相似文献   

18.
畸笏叟在“脂批”中注明自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用“辛酸之泪哭成此书”。畸笏叟就是曹頫。曹雪芹去世后,是他的父亲曹頫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頫同时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指出,曹寅之子作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象征意味,分析了这两个人物在小说艺术结构方面的作用和佛道观念对曹雪芹创作思想的影响。二者是曹雪芹对世俗僧徒道士的僧恶和对佛道内在精神推崇的统一,他们作为曹雪芹的代言人,使《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巨著染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秦氏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由于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对其形象进行了改写,将“淫丧”结局改成“病丧”,故二百多年来就成了一个争议颇大的形象。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将她视为“淫妇”。本文就秦氏与宝玉与贾珍的关系,针对“淫妇”说者的观点及证据作了具体的阐述与辨明,论定:秦氏既未先诱惑宝玉又未后勾引贾珍“乱伦”,她的“淫丧”是为贾珍强暴后羞愤不已而悬梁自尽。故其悲剧既属于她个人亦属于家庭与社会。作者通过秦氏这形象就一个侧面暴露出整个贾府上层人物的道德沦丧,并预示贸氏家庭衰败覆亡命运的不可挽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