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法律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整合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更应该是法律制度完善、法治运行良好的社会。法律作为最强有力、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及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现代法治社会中,道德是法律产生、存在和作用于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应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法治应该是道德化的法治,即在价值理念和法律制度上应体现现代法治和广大人民的整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其基本的构成而言,有五个方面,即丰富的法律知识、正确的法治观念、良好的法律道德、健康的法律心理、较强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众的法律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强调法律的至上性与权威性,这就要求公众要建立对法律的美好情感。公众的法律情感是法治国家的观念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形成。培养公众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美好情感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科学民主的立法制度,强化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利保护功能。通过培养公众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美好情感,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法律基础课作为普通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树立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7.
王焜 《科技信息》2009,(22):40-40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治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在法治系统中,民法精神以特有的权利神圣、身份平等、私法自治之理论为内涵,其特质与和谐社会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法的作用的分析来揭示民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严密的结构。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治建设足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实行法治,要依法治国,这是无庸置疑的。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正式载入宪法,依法治国的方略被正式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法治建设的序幕。国家采取自上而下的立法活动并大量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这一过程尽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尽管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先进的法律制度,但存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大量法律实施不能甚至实际无效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1.
政策与法律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传统法治理论要求将政策从其中排除出去。但是,当前的西方法律理论开始重新关注政策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走上了一条从法律规则中心主义转向法律原则和政策并重的道路。我国的法治现实仍然将使得我们采取与西方稍有差异的态度,即在重视政策在法治建设中重要的工具性价值的同时,继续坚持法律中心主义,不断地将政策转化为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成文法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日益显现,严重制约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鉴于此,笔者以司法为视角,提出了引入判例法、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重视法律解释的作用等方法作为应对其缺陷和不足之策。  相似文献   

14.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巳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的提出来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法活国家。的基本内涵。对北,从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实行的民主性质、所应建立的法律体来等5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认识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其积极因素,又要注意其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吸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结合当前社会与世界状况进行综合创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中的积级作用,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 ;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 ;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之"法律基础"部分以大法学体系为设计蓝本,内容大而全,导致教学内容随意性,制约了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创新,不能有效回应学生法治困惑并迫使教学背离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法治史为核心重新安排法律基础部分内容有利于释疑解惑,增强教学实效性,为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法治理念要求限制权力以保障权利,实现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望需要一定的主体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律师担负着维护社会正义、保障人权、促进法治实现的使命,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力量。律师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行使法律监督权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赋予律师独立的法律监督权,并通过完善律师的权利和构建律师法律监督的机制来促进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