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凡读过《毛泽东选集》的人,都记得那篇题为《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的文章。贝特兰是新西兰人,当过英国记者,是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朋友。我最后一次见贝特兰教授是四年前在惠灵顿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为我和我夫人举行的话别招待会上。那天,79岁高龄的教授和夫人琼是自己开着车远道前来参加的,使我很感动。临别时琼走到我们面前,送给我们一包干花留作纪念。这是贝特兰和夫人亲自从自己的花园里采撷鲜花晾干后做成的。我们把这包饱含着浓浓情意的干花带回国。干花至今芳香犹存,但斯人已逝……詹姆斯·贝特兰是1936年来中国的。来华后他进  相似文献   

2.
组织这一期话题时,恰逢王方辉从巴黎赶回北京修订他的书稿《去巴黎当华侨》近期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他与非法移民的接触也并非一年半载,关于法国的中国非法移民,他整整写了这一本书。此文只是片言只语,却是他近距离的审视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泰国老百姓大多都信佛,见佛即拜,相当虔诚。佛教扬善抑恶的观念根植于人们心中,所以,泰国人民都很善良,与他们十分容易相处。从1984年至2005年,在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在驻泰使领馆工作,以一个外交官的眼光,观察泰国社会,了解风土人情,与泰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微笑的国度当你登上泰肮,首先看到的是泰国航空小姐的微笑,使你感到特别的温馨,一下子缓解了你将踏上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探索频道的新纪录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里,介绍了他想象中的外星生命的长相。这是继今年4月25日霍金公开发表"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  相似文献   

5.
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认识赵启正同志有十年了。十年前,启正同志作为上海市副市长,率团到澳大利亚。当他动员澳大利亚的羊毛商人将羊毛送到保税区时,他说:“你的羊毛放到上海的保税区,这羊毛就会‘叫’。”这句话让人觉得很有味道,充满了智慧。后来,这句话变成报纸的大标题。启正同志在担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过一次讲话。他用图片对比的方法讲述了中国妇女的变化:解放前中国妇女是小脚女人,而如今中国的女足进入世界行列。这个比较多鲜明啊!这些点子都是启正同志想出来的。他是学核物理的,但是他很懂得和人交流。我想外交学院要开一门课,叫交流学。在某种意义上,这一讲就是交流学的第一课。——吴建民院长  相似文献   

6.
3月30日,当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带着王储阿卜杜拉的指示进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的时候,美国总统布什当时如果见到阿卜杜拉,也许还能对他报以老朋友式的微笑。但第二天,当由于沙特的坚持,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最终决定从4月1日开始削减石油日产量100万桶的时候,阿卜杜拉王储的这张面孔肯定是让布什火冒三丈的。英国《观察家》杂志评论,阿卜杜拉再次让美国感受到了他按在石油“武器”开关上的那个手指的力量。在阿拉伯神话中,如果你拥有了“阿拉丁神灯”,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有人把“石油”就比做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手中的一盏…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在《世界知识》上连续发表了《漫话欧洲王室》之后,有一位老朋友对我说:“你的文章写得不全面啊!”我分辨说,“杂志篇幅有限,哪里容得如许材料,譬如说,英国女王自有御前的整套班子,行止亦有定则……”他立刻摆手打断我的话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谈的都是眼下在位的王室,我还想知道那些下了台的君主。他们在哪  相似文献   

8.
抓住时机     
立业 《青年科学》2009,(5):36-36
有一天,某大出版集团的老板收到一封信,该信是一位求职者写给他的,信上写着“不请我是你的损失”。于是,老板决定要见一见他。且不说这位求职勇士的面试结果如何,就目前而言他已胜过其他数百位循规蹈矩的求职者,获得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当你很久不会会心地微笑,当你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当你已经无法拥有获得快乐的能力,走吧,到斯里兰卡去。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在地图上就像一颗大型的眼泪,但是斯里兰卡却是一个以微笑著称的国度,我去过很多国家,见过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目前还没有哪里像斯里兰卡一样有如此蓬勃的热情和四处流淌的快乐。当我从寒冬来到了科伦坡的机场,扑面而来的是带着海水咸味的热带风暴,好像把一块冰冻的咸鱼一下子拎到了烤箱里,所有情绪中的顽固因子瞬间融化,我这条在北京携带情绪低沉因子的咸鱼也一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牛顿,还有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这样一个牌局,有点中国人说的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这是美国著名科幻电视系列剧《星际旅行》中一个著名的场景。虽然是科幻剧,但它也有科学理论作依据,这个理论就是让霍金成名的“黑洞理论”。根据这个理论,黑洞有可能成为实现时间旅行的通道。不过,就在不久前,这个理论却被霍金自己否定了。霍金也因此再次成为焦点人物。7月21日,在爱尔兰的都柏林,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召开。“我想报告大家,我认为我已经解决了理论物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自从30年前我提出黑洞辐射以来就存…  相似文献   

11.
追风人物     
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3月14日凌晨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这一天恰逢爱因斯坦诞辰。霍金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生前任剑桥大学教授,并曾担任过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提出过黑洞研究相关的"霍金辐射",撰写过全球畅销书《时间简史》。该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  相似文献   

12.
霍金的眼泪     
<正>在2014年秋天举办的多伦多电影节上,传记片《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的放映令一位特殊观众当场潸然泪下。他就是该片男主角的原型、英国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这部影片是根据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简、霍金(Jane Hawking)的自传体回忆录《无疆之旅:我与史蒂芬的生活往事》(Travelling to Infinity:My Life with  相似文献   

13.
游逗趣趣贴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0,(6):F0003-F0003
“说好了,不许趴下的,如果谁先趴下,谁就输了!”“老朋友终于见到你了,我们多少年都没见了!”“你竟敢挑衅我的中国功夫,这次一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厉害!”看看图中两位的架势,是要拥抱,是要打架,还是要……。开启你绚丽的想象力.做一次导演,为图中的这两位主角写一两句经典的台词吧!记得要写信或发邮件告诉我们哟!  相似文献   

14.
一个穷困潦倒、几乎一无所长的青年流落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但当父亲的朋友连接问了他好几个关于特长的问题时,青年却只能羞涩地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父亲的朋友让他把他的地址写下来,青年也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地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这就是你的优点!你不该只满足于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  相似文献   

15.
卡扎菲称我为“翻译兄弟”1982年10月,卡扎菲来中国访问。我作为首席翻译,为他与邓小平等其他中国领导人会谈、会见、宴请提供服务。这是我第一次与他近距离接触,印象深刻。得知我与他同一年出生,他觉得我们之间有一种亲切感。他什么都问,有几次还专门叫我陪餐和聊天,询问我关于中国的情况。有一次,他问我的业余生活如何安排。我告诉他,看看书、看看电视、做做家务、陪孩子玩玩,有时与家人逛逛公园、散散步等。卡扎菲听后说,你的业余生活太精彩了,并说他羡慕这种生活。我问他,此话怎讲?他说,他作为利比亚领导人,责任太大、目标也大。在这个…  相似文献   

16.
1981年,一位年轻的美国军官在笔记中这样写着,“每一个军人都明白一点,只有一场伟大的战争才能成就一位伟大的将军。”这名军官叫韦斯利·克拉克,当时他多少有些生不逢时的遗憾,毕竟,能造就华盛顿和艾森豪威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机会却在22年后来临了。就在9月25日,这位立志要当“伟大将军”的克拉克用自信的微笑告诉世人,他的“伟大战争”开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前首相劳仑·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  相似文献   

18.
不管你对恐龙拥有何种感情,狂热也好,恐惧也罢,你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事实:恐龙全死了。就像是你家冰箱里硬邦邦的冻鱼一样,不会再活过来了。但是有个办法能让你亲眼看看恐龙——时间旅行。好吧好吧,我知道,那玩意儿还没发明出来呢!不过当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干嘛不想像自己正蹲在苏铁树旁,和古生物学家一起近距离观察恐龙,搞明白它们长什么模样,闻到它们嘴里的恶臭,甚至被它们追得到处跑……如果你在跑步比赛中输给一头暴龙,后果会很严重吗?  相似文献   

19.
我当时20岁,拿着一封暂任教师的聘书,忐忑不安,去拜见校长。“你是谁?”秘书问道,“这个时候校长只接见教师。”“我就是新来的教师。”秘书一边走一边抱怨,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走出来,看到我就蹙眉,“教育局在搞什么鬼?”他大声说,“我要的是个硬汉,可以彻底制服那40个小祸害。而他们却派个孩子来给我。他们会把你弄得粉身碎骨的!”后来他觉得这样子说话可不是鼓励我的好办法,于是微笑一下,拍拍我的肩膀,用较温和的口气说:“你有20岁吗?你看来只有16岁。聘书上写的真是但丁·阿利基利学校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说,把聘书给他看…  相似文献   

20.
张德广 《世界博览》2014,(12):90-92
正一位"中国通"大使我与罗高寿交往近三十年,最初认识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罗高寿已经是苏联外交部的重要官员和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中苏两国政府开始国家关系正常化谈判之后,我才有机会与罗高寿近距离接触。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是伊利切夫副外长,罗高寿是副团长;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钱其琛副外长,我是代表团的一个小专家。谈判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由于我与罗高寿的身份相差悬殊,我很少有机会能与他直接交谈,我对他的印象更多来自观察和感受。谈判涉及许多重大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