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蠹蛾对芦笋危害之大,成为制约芦笋高产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木蠹蛾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佳多振频灯对防治芦笋木蠹蛾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芦笋的经济效益和保护了芦笋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木蠹蛾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木蠹蛾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木蠹蛾类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学习性、危害特征等方面研究的内容,探讨了国内目前木蠹蛾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沙棘木蠹蛾是危害右玉县沙棘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研究调查,找出了该县沙棘木蠹蛾种群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1],主要为害沙棘的根干部。在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大面积发生,致使沙棘原料锐减,很多工厂被迫停产,给当地的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笔者在辽宁省建平县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除为害沙棘外,还可寄生梨树和苹果树,是我国“三北”地区本地害虫。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末大规模引种沙棘,导致沙棘木蠹蛾暴发成灾,被认为是本地害虫危害引进树种的一个典型例子[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沙棘援助项目的实施,特别是针对非洲沙棘…  相似文献   

5.
芳香木蠹蛾是危害核桃树干的主要害虫,以幼虫群集在树根颈部及根部蛀食皮层,使树势逐年衰弱,产量降低,甚至整株枯死。掌握芳香木蠹蛾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是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治芳香木蠹蛾,采用树干注射不同浓度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液的方法,以不同树龄的稠李为实验对象,对芳香木蠹蛾1~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经相互比较实验结果而知,在一定范围内(以对植株不产生伤害为基准),对于近似周径的稠李而言,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而同一浓度,相同的注射量,对于不同树龄而言,则周径越小,防治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防治芳香木蠹蛾,将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对芳香木蠹蛾进行防治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浓度药液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植株耐药范围内,在每次注射药量一定的前提下,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幼虫死亡率上升,药效期延长,防治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防治芳香木蠹蛾,将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对芳香木蠹蛾进行防治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浓度药液的防治效果存在显差异.并且在植株耐药范围内,在每次注射药量一定的前提下,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幼虫死亡率上升,药效期延长,防治效果更为显。  相似文献   

9.
初步鉴定出惠州地区蛾类14科,248种。其中夜蛾科71种,螟蛾科50种,天蛾科36种,尺蛾科27种,毒蛾科21种,灯蛾科13种,鹿蛾科9种,斑蛾科7种,枯叶蛾科5种,大蚕蛾科4种,箩纹蛾科、带蛾科和木蠹蛾科分别1种。根据调查结果,对该地区蛾类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地区蛾类昆虫以东洋界种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治芳香木蠹蛾,采用树干注射不同浓度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液的方法,以不同树龄的稠李为实验对象,对芳香木蠹蛾1~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经相互比较实验结果而知,在一定范围内(以对植株不产生伤害为基准),对于近似周径的稠李而言,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而同一浓度,相同的注射量,对于不同树龄而言,则周径越小,防治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初步调查结果.已鉴定出17科152种.其中天蛾科3种.木蠹蛾科1种,刺蛾科2种,毒蛾科7种.斑蛾科1种.虎蛾科3种.舟蛾科3种.鹿蛾科2种.钩蛾科6种,枯叶蛾科3种.灯蛾科18种.蚕蛾科1种,波纹蛾科2种,夜蛾科40种,尺蛾科41种,螟蛾科18种,燕蛾科1种.56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根据调查结果.对该自然保护区内蛾类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地区蛾类昆虫以东洋种为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幼虫的致病力.分别测试18℃,23℃,28℃,33℃和38℃共5个温度梯度下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感染及致死情况.结果表明:在28℃下,交织...  相似文献   

13.
绒毛白蜡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主要寄主,为探究绒毛白蜡中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学物质,进而为利用绒毛白蜡精油活性物质研制六星黑点豹蠹蛾引诱剂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绒毛白蜡为材料,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绒毛白蜡的植物精油,采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共得到25种化合物,其中19种为绒毛白蜡的挥发物成分,占总量的90.82%,这些成分包括烷、酯、酮、醛和酚等5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荀子·劝学>"肉腐生虫"之下句作"鱼枯生蠹",唐时见存之<孙卿子>及唐杨倞所见本<孙卿新书>皆如是,而唐马总录<荀卿子>却作"木枯生蠹".此异文至少于唐代就存在.基于荀子时代之观念已清楚"蠹"为"木中虫",又无"鱼""肉"对举的习惯,而<荀子>此处作"鱼枯生蠹"皆违背上述两条,故当以作"木枯生蠹"较符合荀子原书之原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咖啡豹蠹蛾危害薄壳山核桃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危险程度,为咖啡豹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7年在江苏南京六合、镇江句容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各选取4块50 m×50 m样地调查咖啡豹蠹蛾对薄壳山核桃林的危害情况,采用对角线法在每块样地中选取7个样方,用隔行取样法在每个样方选取10株样树,记录每个样方中的样株数、树龄、树高以及受害株数量,统计受害株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咖啡豹蠹蛾的危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地3年生薄壳山核桃的受害株率为41.43%,4年生受害株率为32.86%,5年生受害株率为22.14%,6年生受害株率为17.86%。咖啡豹蠹蛾危害风险分析指标及运算值为:①分析区域内分布情况,风险值为2.00;②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3.00;③潜在危害性,风险值为1.80;④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风险值为3.00;⑤危险性管理难度,风险值为1.67。根据各项风险分析指标计算得咖啡豹蠹蛾的风险综合评价(R)值为2.22。【结论】通过对咖啡豹蠹蛾传播、危害及风险性分析,认为该虫是薄壳山核桃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应加强对咖啡豹蠹蛾虫情的监测,发现后及时防控,控制其虫口密度,以降低对薄壳山核桃经济、生态等效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测定在不同湿度下对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孢子萌发率及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为100%时,72 h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在相对湿度为(95±5)%时,交织顶孢霉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0.04%和70.00%,此时的致死速率也最快,致死中时(LT50)为6.368 d;相对湿度低于(65±5)%时,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均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枇杷花果害虫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邦侃  许伟东 《武夷科学》2002,18(1):314-314
枇杷隶蔷薇科、李亚科、分布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是福建名优水果之一 ,云霄以北、莆田、福清至福州以南为主产区 ,南平、沙县、永安少有栽培。枇杷除之花果以外 ,新梢、叶片、树干和根部 ,也有许多害虫 ,见黄等 1996《果树病虫害防治图册》第二版。本文只记述花果害虫。刘友樵 2 0 0 1于《福建昆虫志》 “鳞翅目 :蛾类”卷蛾科记有柑桔长卷蛾 H omona coffearia(Nietner)、桑花翅小卷蛾 Lobesia ambigua Diakonoff 分布莆田 ,寄主枇杷。黄邦侃等 1996于《果树病虫害防治图册》第二版记载福建枇杷花果害虫有 :枇杷瘤蛾 (枇杷黄毛虫 )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 ampson、燕灰蝶 (枇杷灰蝶 ) Rapala varuna(Horsfield)另见《福建昆虫志》 “蝶类”、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果 )、桃柱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果 )、双线盗毒蛾P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柑桔小实蝇 Strumeta dorsalis Hend. (果 )、吸果夜蛾类 (嘴壶夜蛾 Oraesia e-marginata Fabricius等 ) (果 )、咖啡木蠹蛾 (咖啡豹蠹蛾 ) Zeuzera coffeae Nietner (枝、果 ) (见陈元洪等 )、褐带长卷蛾 (柑桔长卷蛾 ) H omona coffearia。 (共 9种 )陈元洪等于《福建农业科技》2 0 0 1(4)“枇杷 6种蛀果害虫生  相似文献   

18.
咖啡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蓉英  方东兴  何翔 《武夷科学》2003,19(1):162-164
2001—2003年在福建省福州、福安、福清、莆田和南平等地,对葡萄园咖啡木蠹蛾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葡萄枝干内越冬。卵期9—15天,幼虫期60—70天,蛹期13—37天,每雌虫可产卵256—1243粒,成虫寿命3—7天。(雄虫3天,雌虫5—7天)。  相似文献   

19.
孙小霞  袁虹  李小燕 《甘肃科技》2014,(10):139-142,126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蠹虫5科共36种,其中,长蠹科1种、窃蠹科1种、皮蠹科6种、小蠹科3种、齿小蠹科25种,本次调查发现区内新记录11种。观察了不同种类害虫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了生态防治的策略与措施。开展了以综合培育、清除灾害木及保护利用天敌为主要措施的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佛坪县山茱萸常见的病害有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灰色膏药病等;害虫有蛀果蛾、山茱萸尺蠖、刺蛾、咖啡豹蠹蛾等。本文主要针对陕西省佛坪县山茱萸常见主要病虫害,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供林农实际栽培管理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