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杰 《安徽科技》2001,(3):29-31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加入WTO后,具有产业优势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早在1997年,国务院18个部委就联合编制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以适应医药产品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安徽省具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中药产业发展基础。全省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5,(4):14-14
<正>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1+6"系列创新政策扶持下,亳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中医药文化优势,抢抓"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大力实施"3G"工程,加快"三产"融合,促进"四化"同步,着力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亳州)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围绕将中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目标,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优先发挥原材基地、民族制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遵义科技》2006,34(6):57-57
为贯彻落实遵市办发[2006]72号文件和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打牢药业发展基础,针对全市中药材基地建设中的企业相关人员、基地法人、种药大户GAP知识贫乏,中药材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技术水平低,知识落后等情况。遵义市科技局和遵义市中药办于2006年9月26—27日在遵义市农业局招待所举办了遵义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第一期培训班。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2008年开始实施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该专项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技术依托,针对制约中药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重点支持,重点突破。并且主要在推动中药规范化种植、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平台、促进现代中药产品创新、培育中药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科技部肯定和中医药界的欢迎,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广东)"的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赵华民 《安徽科技》2011,(11):12-14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药立市,加快推进"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了《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医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中药科技产业日渐成为亳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1月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亳州中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相似文献   

7.
津门扫描     
《天津科技》2005,32(3)
科技部批复我市组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复我市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天津)基地”。科技部希望我市按照《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紧组织落实,对基地建设重点研究内容,按科技计划形式予以优先支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是我市中药领域的一件大事,突出了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体现了我市中药现代化“高人一筹,领先一步”争夺全国冠军的思路和目标。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使我市中药现代化工作融入国家中药现代化主流,进一步确立我市在全国中药现代化领域…  相似文献   

8.
安徽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探讨——基于产业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安徽中药材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安徽"十二五"规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含中药材产业)列入"861"计划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力争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科技部批准安徽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安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岳杰 《安徽科技》2004,(4):19-21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2010年)>,充分发挥安徽省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壮大现代中药产业,促进安徽经济发展,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由安徽省科技斤、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的<安徽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4~2010年).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在贵阳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使贵州省成为继四川省、吉林省之后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省份,为打造中国“药谷“奠定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史容 《科技潮》2004,(6):35-35
2001年1O月,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在贵阳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使贵州省成为继四川省、吉林省之后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省份,为打造中国“药谷”奠定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5):28-28
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此举标志着安徽省中药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对安徽省推进中药产业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19):I0001-I0001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大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和服务贸易业发展步伐,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我省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得到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作为重点办理建议,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督办。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05,(6):14-15
由我省申报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建设方案”经过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后,于今年2月16日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具体工作由浙江省科技厅和省经贸委组织实施。现将实施方案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遵义科技》2009,37(5):10-12
2002年以来,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以下简称药业)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在省相关厅、局的支持和市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紧紧围绕我市“三化一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创新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以加强指导与协调、强化扶持与服务为手段.以促进药业企业快速发展和生产基地化为重点,奋力推进药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过11年的建设,我国第一个启动建设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基地,2009年5月14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四川基本形成了集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研究、生产、商贸、医疗保健、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闫希军 《天津科技》2002,29(2):11-13
天士力集团成立成立近8年来,坚持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路子,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销售收入和企业利税每年分别以94%的速度增长,资产增值125倍,累计创利税10亿元,2001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15亿元和3.5亿元,是市政府重点支持的14个企业集团之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滴丸剂型生产基地.天士力集团独家研究、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先后列入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重中之重项目,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973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18.
推进云药现代化与特色中药谷建设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云南省中药产业发展与特色中药谷建设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以及实施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的现状条件基础上,认为今后云药现代化与特色中药谷建设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加强独有特色天然药物资源保护、积极推进云药二次开发、加快地道药材GAP种植基础和加大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四个方面为重点,并提出将特色中药业作为云南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结合国际市场特点实施中药现代化与特色中药谷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推进特色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支持企业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制定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等五项技术创新政策措施,以促进云药现代化发展与特色中药谷建设。  相似文献   

19.
《遵义科技》2007,35(4):I0001-I0001
遵义市中药办对全市药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收、利润5项经济技术指标)以及企业办基地和新药研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根据考评结果,我市中药办于2007年6月21日在遵义宾馆召开2006年度完成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目标任务优秀企业表彰奖励大会。此次会议决定对贵州百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完成2006年度药业目标任务优秀的9家药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2):9-9
2004年3月25日,记者从兰州市科技局获悉,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已经确定。除了要在以往狠抓重大项目、培育示范基地、发展优势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四大科技行动计划和六大国家科技专项的研究外,将对7大科技产业研究课题进行重点攻关。据悉,今年全市的科技工作将重点围绕新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