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居民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射线的包围之中.日常生活常见的有阳光中的紫外线、医院放射科透视用的X射线、治疗用的红外线等。更远的还有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这部分射线人们比较生疏,不过,随着对它们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其应用领域更显神奇,比如宇宙射线中的“粒子也可以用来做透视检查,但是。与X射线用于检查身体不同,它是用于为火山做透视.预报火山喷发,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革,高效、优质、便捷和舒适成了人类共同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追求和维持这样的目标,要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基础.而且能源的消耗程度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成正比趋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其能源消耗量也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分别占世界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5.7%和7.7%。  相似文献   

3.
想让自己的家漂浮在美丽的大海上吗?最近.美国工业设计师奥罕·西勒里就设计出这种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船屋。这种船屋被称为“海上生态船屋”.不但外观漂亮,而且十分环保,能源来自太阳能,生活用水来自雨水。  相似文献   

4.
玩活手机     
相信在手机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之后,它的使用也逐渐被我们所注重起来,对于自己的手机功能,你了解多少呢?它仅仅只是你用来通话和发短信的工具吗?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我们也需要去了解这位“生活伙伴”可以给予我们的帮助。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它的丰富多彩吧。首先,我们来了解几款手机必不可少的实用软件:  相似文献   

5.
在上次的《能源漫话》中,曾提到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这是能源的三种特性,用来说明能源在转换和使用之间的区别。其中终端能源是二次能源经过输送、分配,在各种设备上使用,最后变成的有效能源。所以能源实际上贮存在产品之中,或以提供服务来衡量,诸如家庭照明、取暖以及坐火车、乘飞机等的能源消费。终端能源的构成,一般分为工业、交通、农业、家庭、商业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家庭用能消费就是生活用能。 人们的生活用能多少,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当今发达国家生活用能源要占全国终端用能消费量的30%以上。例如,美国为30%,意大利为  相似文献   

6.
罗永浩 《科学》2007,59(5):39-42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没有煤,就发不了电,也就不能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当然也看不到美丽的上海外滩夜景,所以说能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在改变环境的活动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早期人类过着穴居生活,不需要能源,以后使用石材或木材搭建简易的房屋,以避风遮雨,利用柴薪烧水做饭,能源消耗很少。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在沙滩上感受到海风吹拂之际.有没有想过这些海风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能源?最近.挪威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台建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而且是世界上首台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8.
陈清泉 《科学》2007,59(6):25-27
汽车诞生已经一百多年.经历了从欧洲的手工生产一美国的自动化生产一日本的精益生产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发展到今天,也带来严重的三大问题,即能源、环保和安全。这是可持续交通的三大挑战,也是21世纪汽车革命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青云 《科学24小时》2009,(11):18-19
每天在学校里,有许多同学一起热热闹闹地学习、生活和游戏。然而,回到家里,生活一下子似乎变得单调起来。很少有人陪伴的日子变得十分孤单和寂寞。现在可好了,机器人开始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不但可以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而且可以陪伴我们学习,听我说说心里话.和我一起做游戏。有了机器人,家里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的空间发展设想蔡黎宏,何晓军编译引言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尽管我们一直在享受它带来的种种进步.可它也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1.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它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而主要是用来处理信息,使各方面工作、特别是科技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信息大大开发了人脑的功能,扩展了人的社会活动,使人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时代来临,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反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思想会有若干要求,必然产生若干新的矛盾。有些问题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到,有些问题要以后  相似文献   

12.
四臂DNA组装成纳米网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具有可应用于纳米加工中的多态性结构.四臂DNA可以用来组装纳米网格.实验设计了静态型的四臂DNA.合成四臂DNA的同时会产生双臂和单臂的副产品,实验采用两步法提高了四臂DNA的产率.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到不规则的纳米网格,认为是由于四臂DNA的柔性结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出版的美国物理学会杂志报道了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一项新成果.该研究所的专家最近研制的三维X光显微镜可用来分析药物中的蛋白质结构,为新药的开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X线可以像CT扫描那样观察身体的内部状态,此外还可以分析结晶中的原子排列及DNA结构等.在规律的微细构造分析上可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海洋表面具有大量的风能、海浪动能和太阳能资源,因此,这些能源可以通过“能量岛”来实现——这种漂浮在海面上的装置能够每天24小时制造能量,有望取代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早期应激猕猴模型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母婴分离常常被用来模拟人类早期应激,但它对个体的负面影响能否被长期正常的生活经历所逆转仍然未知。本研究考察了母婴分离猕猴经历了长期的正常社会生活之后的HPA轴功能和行为。结果发现,母婴分离猴的HPA轴功能紊乱,行为异常,尤其是反映焦虑状态的行为大大增加。 从而第一次在猕猴中证明,母婴分离的影响是长期和持久的。同时也说明母婴分离猕猴是人类早期应激的理想动物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早期应激诱发的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约访交大教授代彦军(见图)做访问前.我从启明星联系本上的信息看.他博士毕业专业是航空宇航推进技术.通了电话后才知他已改行做绿色能源研究.这“歪打正着”让我分外高兴.因为我这一段时间正着迷于杰米里.里夫金的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该书描绘的正是把建筑物改造成可再生能源的能量采集器的诱人图景。按照里夫金的描述。未来25年内,数百万的建筑——家庭住房、办公场所、大型商场、工业技术园区——将既可作为发电厂.也可以作为住所。到了代彦军的工作场所一看.哇,这不正是里夫金所描绘的能源建筑吗!  相似文献   

17.
刘士星 《自然杂志》1997,19(3):153-155,156
在社会进步,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却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近些年来,大量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去,给人们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此外,也对金属和设备造成较大的危害,据资料报道,世界上因腐蚀造成金属浪费,其年经济损失占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为:美国1%~2.5%,英国3.5%,日本1.25%,加拿大3%;我国虽没有精确统计,但估计年经济损失约占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4%,为了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控制大气污染并加强金属自身防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晓阳 《世界科学》2006,(5):25-25
石油引发了战争,石油造成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因石油而起。尽管如此,各国神石油使用量还是节节攀升,石油的价格也一路猛涨。为此,各国竞相开发可再生能源.期望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石油危机。景近,瑞典官方高调宣布,璀典将在15内完全结束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此言一出,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均为之欢呼。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垃圾桶现身纽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称别人为“大胃王”是形容他食量大。同样地“,大胃王”也可以用来形容垃圾箱的容量大。据《纽约时报》报道,纽约市街头陆续出现了一些体积不大,却可比传统垃圾箱多装8倍垃圾量的“大胃王”,这全都是拜高科技的太阳能压缩功能所赐。这些俗称“大胃王”的高科技垃圾箱,外表看起来像个邮筒,以太阳能为能源,容量大,省时、省钱、省力。一般垃圾箱可以处理约181.6L的废弃物,但“大胃王”可以一次存放1362L的垃圾。换句话说,清洁人员原本每天收集一次垃圾,如今只要每周收一次。这种垃圾箱真正的名称应该是太阳能压缩机,利用太阳光作为动力能源,…  相似文献   

20.
要让飞机在空中执行连续飞行任务,能源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一般的飞机需要定期到地面补充能源。然而。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以不断产生的自然能源。就可以实现让飞机持续飞行的梦想。最近,英国的西风6号太阳能无人飞机就创造了连续飞行的新纪录,它这次连续飞行的时间是82小时37分钟。这一时间大大超过了由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保持的30小时24分的无人驾驶飞行纪录.也超过了它自己在2007年的试飞中创造的54小时的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