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师的背影     
会心 《奇闻怪事》2011,(7):38-44
2009年7月11日,农历闺五月十九,是中国学术界的哀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迄今已经两年。两位老人去了,带走了自己的满腹经纶和社会的一片唏嘘。掩埋在老人心中的沧桑历史,彰显在老人身上的才德情智,却留给了这个时代,让眼下萧条与惨淡的学术界有所警示和反省。文化有价,文化更无价。对两位文化老人,我们唯有怀念;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士子风骨,对于逝者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还有更多、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些被季老“环顾左右,大有人在”的学问人,以及季老不知、未顾的有心人,也还会守住一份执着。将这份文化薪火相传下去……  相似文献   

2.
二月兰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毫无起眼的小花,却成了历经沧桑的老人季羡林先生情感寄托的对象。季老在她身上寄寓的自己的悲欢和对亲人的怀念,从她"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的"怒放"中,汲取了顽强的生命力。任凭风浪起,我自尽开颜。季老也要像二月兰那样纵浪大化,"笑对春风",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淋漓尽致。二月兰正是季老高尚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王直华 《科技潮》2009,(8):50-51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1911—2009年)先生逝世。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远去了.大家都深深地怀念他。 世纪之交.我曾经在一些会议上遇见季老。他总是一袭布衣:蓝布的中山装,所有的扣子都扣得严严实实。无论在台上讲话,还是在下面寒喧.季老总是面色平和.语气平缓。这就是“大师中的平民,平民中的大师”的气度。  相似文献   

4.
说到学术共同体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方面的作用问题,我想先举一个例子.2009年7月13日,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去世了.我发现,很多媒体都称季老为"国学大师",为此还引起了争论.季老的研究领域算不算"国学",这个当然值得商榷,但我们大家公认,季老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是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因为媒体的炒作.大众媒体在专业学术领域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有两个书生特别想出人头地,于是他俩向自己的先生讨教成功的秘诀。儒雅的先生望着两人渴求的神情,缓缓地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位“成功”老人,老人手里有一把成功的钥匙,你们去吧,一切都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随后两位书生打点行装,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相似文献   

6.
天空中鸟儿一只翅膀受伤后会怎么样?鸟类和空气动力学专家都会告诉我们:它会向下盘旋,越飞越低,渐渐坠入深谷。蓝天里,你见过一只翅膀飞翔的鸟儿吗? 当网络经济大红大紫之时,我在北大朗润园遇见季羡林先生。我请季老谈谈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看法,他一点不谈网络经济如何如何,劈头一句话就是:“我认为,总有一天,人类控制不了电脑。”季老是人文科学大师,他对自然科学领域的信息技术的见解,真有点惊世骇俗,让我们这些有理工科背景的人难以认同。于是,以我们几个人为一方,季老为一方,闹闹热热地辩论起来,连季老的助手也加入了我方。季老孤身一人对我们,有点“舌战群儒”的  相似文献   

7.
《硕鼠》中“逝”的注释质疑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诗经)两首》中《硕鼠》一篇对“逝将去女”的“逝”是这样注释的;“[逝]往。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我认为这一注释是谬误的。将“逝”释为“往”。已属牵强,而把“近将去女”解释成“将去女而逝”更显附会。...  相似文献   

8.
七十三岁高龄的布根先生是一位生活在康区察瓦龙乡的老人,他自十九岁以来,就跟随当时的几位藏族富商往返于茶马古道,过着传统意义上的马帮生活,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老人以一个马夫的身份跟随商队先后去过内地五次,印度一次,拉萨两次,昌都四次等。老人家既熟悉茶马古道上过去的道路状况,又对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目前健在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作者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委托,对布根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家庭文化背景、执业舞台、建筑设计思想和教学理念4个方面入手,对两位同时代的建筑大师杨廷宝与路易斯·康(Luis Kang)进行对比分析.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个卓越的建筑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以及特质,更能让我们很好地去理解他们的建筑理念与思想,使两位大师的形象更加清晰明朗,为每一个追逐在建筑道路上的学子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崔文慧:一次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乘坐BRT公交车去市区。当车在一个站点停靠时,我看到一位老人站在站台上眼巴巴地望着车却不上车。我再定睛一看,发现车门与站台的距离太大了,难怪这位老人望而却步了。的确,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车停靠在站台,门与停靠站台的距离达到40厘米甚至更大。对于老人、儿童或依靠拐杖、轮椅出行的乘客来说,这个距离是他们无法跨越的。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是否可以缩小这个距离,方便所有乘客上车和下车呢?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若从不同之角度分析皆可得出不同之理解。著名英国学者泰勒对于文化有着经典的阐述,彼将文化与文明放在同一层面来概括,对文化作出了如下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早在五四运动之时,周人也对文化之定义展开了深厚的思考。其中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对于文化做了“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定义。胡适先生也于《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现今,倘若我们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看到文化一词有着三种不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美中两国在对待老人的态度和方式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两国享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 ;二、老人概念在两国主流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地位 ;三、老人在两国的各文化层次中具有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废都》在1993年的出版与反响,不仅是一个文学事件,而且是一件影响较大的文化事件。如今尘埃落定。再次观照这部小说,它透出的文化信息,更加逼迫我们去重新思考。从贾平凹身上,从小说本身,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文化的没落与腐朽,一种前现代意识。缺乏当下急需的现代气息,更缺乏一种世界眼光,一种人类情怀。而这正是我们当代文学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4.
正每当看到禁止踩踏花草的标语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学过的一篇课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李汉荣先生写的,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教我用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让我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桥,被作者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以前,在我的眼里,桥就是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体,给人们提供方便而已。没想到,在作者的心中,桥就像有灵魂、无私奉献的老人。读罢,  相似文献   

15.
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在他90周岁华诞之际拍摄公益广告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名人拍广告,已是司空见惯,本不值得特别关注,但学者名士却鲜见露脸于此道。名人拍广告,几乎都是借名获利,季老此举却是分文不取的“义务劳动”。这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不服老、敢为老的精神。以季老如此大智大悟的博学之士,早已视名如浮云流水,但并不标榜超凡出世,愿以有生之年,为社会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茅盾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现代文学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面向大众的公开演说,是茅盾先生启蒙民智、传播新文化、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形式之一。新、旧两版《茅盾全集》收录了茅盾的大量演说稿,虽力求搜罗齐全,但仍不免集外遗珠。《茅盾先生对于苏联的观察》《苏联的妇女和家庭》等三篇演讲记录稿,便是两版《茅盾全集》失收的佚文。这些演讲稿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与考察茅盾先生的文学创作与生平活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彭桓武先生逝于2007年2月28日.本文是作者三年前写的一篇未发表的纪念文章,其中追记了和彭桓武先生的一次谈话,谈到了他的一些宝贵的科学思想和早年他在英国求学时遇到的一段珍贵历史,谈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位科学大师毕生追求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小刺猬读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对“贯通”这个词语有些疑惑。何为“贯通”呢?而且季老又殷切希望我们读书时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带着疑问,小刺猬去询问跳鼠,跳鼠为小刺猬认认真真地讲起来……  相似文献   

19.
多元养老模式背景下主要有居家养老、子女同居与养老机构居住三种模式,以CSS2011数据为基础,考察我国老年人与失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同居的养老居住模式更受老年人青睐,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老伴不去机构养老,二是郊区城市老人更认可机构养老,三是"三高"(教育高、收入高、保障高)老人喜欢与子女同居;对于生活不便的老人来说,相对于居家养老,"三高"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相对于机构养老,"两高"(教育高、保障高)失能老人倾向于选择子女同居。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听闻了两起老人在遛弯时被狗咬伤的新闻,我很心疼。如果老人有一个驱狗器带在身上的话,就不会被狗咬伤了。于是我决定给老人设计一个方便的驱狗器,让他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