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根据环境实时变化的"人造伪装"一直很难实现。日前,韩国科学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以变色龙为灵感的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能根据背景实时变色。这项研究标志着可穿戴伪装技术的巨大飞跃,同时对下一代技术具有启示意义。该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开发人造变色龙的新策略,他们将热致变色液晶层与纵向堆叠、有图案的银纳米线网络进行集成,再结合颜色传感器和反馈控制系统,制造出了"人造变色龙皮肤"。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一个软体机器人上。演示表明,该机器人能探测局部背景颜色,并根据周围环境进行实时变色。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仙造人的传说.现在,科学家企图在实验室里用人类自身的结构和现有的材料制造出与人类接近的机器人,科学家把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叫做"类人机器人".类人机器人不但具有高度发达的智慧,而且外形和生理机能也和人类比较接近.为了使得类人机器人看上去有人类协调的动作,科学家不但给"他们"装上像人类一样的关节,还得给"他们"安上人造肌肉和皮肤.目前,人造肌肉的研究逐渐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正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刊物《科学》上全文发表。据介绍,这种人造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开创性地制造出了柔性人造感知神经,并实现了人  相似文献   

4.
<正>但其能否扩展用于电子器件行业,一切得看晶体生长的下一步进展。能用上一辈子的牙科植体,能够经受严酷辐射环境的机器人和粒子探测器,原子尺度的量子器件,能将电力传输中的能量损耗削减75%的高电压转换器,以上这些是人造金刚石的若干前沿应用,更不用提人造金刚石已经与天然钻石几乎难辨真假,远远不像后者那么昂贵。从20世纪50年代起,金刚石切割和研磨工具已经司空见惯。目前,金刚石薄膜作为牙齿、骨骼和其他外科植入物的覆层,正接近商用。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特殊的商品当今世界,也许没有一种商品会像机器人那样具有多种身份。目前,全世  相似文献   

7.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与一家桥梁企业川田工业合作,开发出一种可以做家务和病患护理的机器人。这种型号为“HR-4”的机器人身高151厘米,体重39千克。除双足步行,取放物品外,其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可以通过声音、容貌认识人,  相似文献   

8.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计算机程序,可以“指导”机器人观察周围环境、在互联网上作调查,让机器人经由“思考”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长谷川介绍.这种程序实际上是一种运算法则,让机器人分析所处环境、收集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9.
科幻影片《变形金刚》中会变形的机器人深深赢得了科幻迷的喜爱。其实,它们不只是科幻迷的所好,也是机器人研究专家的目标。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一种会变形的超级机器人,有望在人迹罕至的区域进行完全自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千叶大学的刘浩教授最近开发出一种蜂鸟机器人,这种微型机器人全长约10厘米,有4枚塑料膜薄翼,通过遥控器可以拍打翅膀上下翻飞,左右盘旋。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普及机器人的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美元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请看──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  相似文献   

12.
科幻影片《变形金刚》中会变形的机器人深深赢得了科幻迷的喜爱.其实,它们不只是科幻迷的爱好.也是机器人研究专家的目标。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一种会变形的超级机器人,有望在人迹罕至的区域进行完全自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入’的功劳!”向人类“进化”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大致…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棒球的故乡日本进行了一场棒球的机器人对决。这种新型机器人由东京大学的石川正俊教授主持开发,受到球迷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5.
据悉,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创新技术,即使用棉花糖丝来制造微型人造管支架。这种技术可用于修复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神经损伤或疾病导致的血管破损。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Nature评选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斯坦福大学化工系鲍哲南教授因在人造电子皮肤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而入选.鲍哲南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子皮肤的研究,并率先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随着最新研究成果在Science上的发表,该团队首次实现了人造电子皮肤与脑神经的通讯,成为该领域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1].作为材料和化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鲍哲南教授此次入选Nature年度科学人物,彰显了她在电子皮肤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提及机器人,人们就会想到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以及各种服务机器人。很少有人想到作战用的军用机器人——机器士兵,因为它是一种军事机密。最近,《简氏防务周刊》透露,到下世纪初,将研制出能操纵飞机的机器人。它驾驶飞机能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如目标已遭到破坏,能自主飞向另一目标;在遇到敌人攻击时能采取规避行动。英国机器人专家透露,5年后,机器人将在战争中代替人去冲锋陷阵。这些机器士兵将具有10亿个电子神经元组成的人造脑,配备一系列经过生物技术改造的武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拥有群体智能,能协同作战;如果某些部件遭到破坏,其他部件会自动调整,并继续运行。早在70年代末,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拉姆团队意欲在2018年之前开发出具有意识和智慧的人造大脑●神经学家亨利·马克拉姆坚称,如果神经科学能按他设计的方向发展,他的"人脑计划"可以模拟人类大脑全部860亿个神经元,以及将这些神经元连接起来的100万亿个神经突触的功能,届时可建成一个"即插即用"的大脑:可以把它拆分找出脑部疾病的原因,也可以结合机器人技术开发一系列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还可以戴上一副虚拟现实眼镜以体验"另类大脑"的神奇。  相似文献   

19.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90年代构思开发了一系列机器人的计算机科学家罗德尼·布鲁克斯提出,真正拥有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