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从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崛起就成为中部六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大战略。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必须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崛起和学科集群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必须学习与它在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相类似的中部六省的崛起经验。中部六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2.
怡笑 《创新科技》2006,(6):8-13
当“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写进“十一五”规划时,中部六省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终于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前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实际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举,不但中部六省关注,全国关注,连国外也格外关注。4月10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都将目光聚焦于“中部崛起”,纷纷派出记者团采访中部六省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部地区的崛起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部塌陷之现状和中部崛起的提出中部在全国的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板块。在整个中国达到全面实行小康和进一步实行现代化的过程中,这块土地它的崛起将从根本上能够体现中国的整体实力和未来的竞争力,中部地区有6个省,从山西一直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这六个省  相似文献   

4.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中部崛起战略实施5年之后,中部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有被西部赶超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产出效率不高、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缺陷。运用密切值模型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产业关联指标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内部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和改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是中部六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27日对中部六省来说是一个新的开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中部崛起战略,标志着这一战略进入实施阶段。经过18年多的寂寞和近两年多的倡导与酝酿“,中部崛起”终于进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拥有山西、河南、湖  相似文献   

6.
为期三天的“中国中部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国际论坛”9月21日在合肥开幕。论坛包括主旨演讲、中国中部省长与国际投资家论坛、大学校长与风险投资家论坛、中国中部市长与风险投资家论坛、中国中部企业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论坛、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洽谈会六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占仓 《河南科学》2007,25(1):F0002-F0002
<正>2006年10月18日~19日,2006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出席开幕式,省委副书记陈全国致辞,副省长徐济超主持.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是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两院院士王浩、钟香崇、李俊贤、王家耀以及来自中部六省的科技界代表400余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8.
9月26日下午,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在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发展金融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民间借高利贷的问题相当严重,导致中小企业负担太重,并且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并测算中部六省2002至2012年的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涉外经济指标体系,分析所得的中部六省近年来对外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结论有:中部六省对外经济发展良好,增长显著;对外贸易对中部六省对外经济发展的贡献远高于外商投资;中部六省内部的对外经济水平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中部六省对外经济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中部六省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结合各省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对外贸易的附加值;重视外商投资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宜昌与中部六省同等城市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了宜昌走存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可行性,提出了宜昌走在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区域发展格局演进下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其提升情况,通过分析区域规划与中部区域发展空间新格局的形成.得出中部六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演进趋势,并提出中部区域新格局政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郭媛 《科技信息》2007,(20):10-11
一、中部崛起的背景1.中部的范畴及特点中部是指包括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在内的六省区。中部地区是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国交通的融会贯通之地,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部地区面积共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宜居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了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中部六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7.0软件对六市宜居性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主成分贡献率和载荷矩阵,然后评估出六市的宜居性总得分和排名.依据六市宜居性得分,分析六市宜居性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六市今后宜居性建设提出一些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部六省坚持主题主线,抢抓难得机遇,加强互利合作,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2011年各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全部突破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21.5%,“三基地一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中部崛起态势日益强劲。  相似文献   

15.
在举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齐心协力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和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启动之际,10月28日,2008中国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在合肥隆重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海内外风险投资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利用风险投资,促进中部创新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选取了中部六省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性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有较重要的影响;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滞后于包容性城镇化;中部六省的综合发展水平低,协调度较好,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级属于严重失调.中部六省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属于俱乐部趋同,2000年~2014年虽然有所发展,但和东部地区、西部个别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6月2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七年来中部崛起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中部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部六省发展速度已连续五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杜鹰介绍,这七年崛起的效果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部六省科技基本情况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的科技能力进行评价和全面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加快科技进步和实现中部的崛起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屈晶 《科技信息》2007,22(12):48-49
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河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通达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根据区域平衡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一个区域性的一级增长极城市和各省区内部的二级增长极城市,从交通通达性的角度,分别从总运输距离、通达性系数、位势和铁路航空便捷度方面,对中部六省会城市进行了科学的比较.结果显示,武汉在所有的比较项目中均处于绝对的领先优势,郑州和长沙次之,太原优势最不明显,因此文章认为武汉是中部崛起过程中的核心增长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