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汝昌先生从事红学研究已经整整50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钻研,他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他的成就,是继胡适、俞平伯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他的以《红楼梦新证》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突破了新红学的某种局限,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更现实的道路。滥觞于本世纪20年代的新红学,不同于旧红学素隐式的考证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运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红楼梦》,具体来说就是用“历史的传记的方法”、“版本的方法”(胡适语)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俞平伯语)来推断、考证作者的生平,分析作品里的人物,比照不同的版…  相似文献   

2.
红学的形成和发展以至成为当代显学在20世纪这一百年。《红楼梦》的评论研究,一百年来,大故造起,影响比较大的是“新红学”,五十年代对胡适派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批判,七十年代末红学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百年红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红楼梦》空前普及,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不断端正、调整,研究成果大量出版,全景立体式《红楼梦》文化形成,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红学家。百年红学不能令人满意的是过分重视曹雪芹生平家世及版本的考证,忽视对文本的研究阐释,索隐派旧红学和考证派新红学的影响还很大。未来红学的希望在于将《红楼梦》文本作为研究的主体和中心,十分重视端正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学者,坚持双百方针,和而不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不同己者宽容。  相似文献   

3.
本从对红学研究中所谓“高层次”、“低层次”的议论有感而发,就如何阅读《红楼梦》及研究红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对将古典艺与现代科技轻率地不伦不类地杂交。并为红学中的“素隐派”正名,认为它乃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入门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红学当然欢迎新理论的冲击以求得生机,但是,一门学问如果上升到“学”的地位并且能够叫响,总该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学”的质素,作家刘心武的“秦学”是经不起任何推敲、于史无据的“戏说”.从理论视角分析,“秦学”以及与此相关的索隐、考证派都有理论误区,当代红学所面临着方向选择和逻辑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红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对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涉及对小说《红楼梦》评价的著作《京尘杂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并对该书的作者杨掌生的身世及与《红楼梦》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许多场面描写,体现了曹雪芹的非等级观念。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加以阐释,开辟“红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胡经之曾在《红学与美学》一文中指出,对《红楼梦》作历史的.文献学的、考证学的、传记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红学”它首先应该是文艺学,强河在对《红楼梦》进行“外部”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作品本身的“内在”研究。他并倡导,内在研究的方法、角度可以多种多样,每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刘梦溪先生的《红楼梦新论》是在红学界很有影响的一部著作,颇为红学界专家所重视。特别是其中有些篇章,曾被有的红学家誉为“力作”,“力避了过去那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尽量做到了“科学”、“公正”地评价问题,云云。通读全书特别是这些篇章以后,笔者深感作者在治史、考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以及对新旧红学的评价上确实不乏新意,受益匪浅。然而,也正是在这些问题上,笔者还心存一些疑阙。  相似文献   

9.
茅盾研究《红楼梦》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一生对红学多有研究和贡献。目前,学术界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红学思想者却不多,对此做系统梳理的则少之又少。从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对《红楼梦》作者的评价、对待历史上诸红学派别的态度、以及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态度、对《红楼梦》的"删削"等几方面入手,爬梳整理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能丰富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播报     
刘心武美国讲“红楼”备受欢迎不久前,应邀到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揭秘《红楼梦》”讲座的刘心武载誉回到北京。据悉,当初刘心武即将赴美演讲的消息刚刚传开,国内就掀起一片声讨之声,一些红学家指责刘心武的观点非正统红学,赴美演讲是混淆视听。但也得到红学泰斗周汝昌等文化界人  相似文献   

11.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从而指出,推崇“讽谕说”者,是在怒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新红学派又叫考证派红学,是20世纪红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它有三个代表性人物: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这三个人物都对红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三个人研究方法和方向不尽相同。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方向,其中俞平伯的文本方向代表了未来红学的发展方向。反思20世纪红学,只有超越胡适,发展俞平伯的红学研究精神,21世纪的红学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许慎《说文解字》中未考证得声之由的“河”字,未究其语源的“寄”字等三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4.
郝兆矩先生《增订刘伯温年谱》在“白沙”、“水口”地名的考证上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刘基“武夷山之游”整条路线考证的失误。本文亦从地名考证入手,试图复原刘基“武夷山之游”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5.
王士祯是清初神韵派的领袖 ,标举“神韵”说 ,倡导神韵诗风主盟诗坛长达 5 0年。他采编《唐贤三昧集》、辑《十种唐诗选》作样板 ,以“选”示“法”,又以写作神韵诗歌率先垂范 ,进行实践。这种双向倡导和大力宣传 ,以及诗歌创作的卓越 ,扩展了理论的影响和魅力 ,获得极大的成功 ,登上诗界“开国宗臣”和“一代正宗”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理论和创作均能成绩斐然的作家 ,殊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十一月八日,贵州省《红楼梦》研究者百余人在贵阳举行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并正式成立了“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红学研究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了“《红楼梦》研究组”,在省文联党组的领导和省作家协会的协助下,开展研究工作,几年来在省内外有关报刊上,发表了三十多篇研究文章,出版了“《红楼梦》论集”第一集,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知识经济,从经济学角度去认识《红楼梦》的仕途经济,并在“红学经济”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和利用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首先论证出《国风》是祭诗,然后进一步论证出《国风》是祭社诗。《国风》正是诸侯祭社活动的祭诗,其中“国”指“国社”,“风”指“巫风”,即祭祀国社的巫歌。同时,还考证出《国风》的作者是“瞽”。瞽并不是什么盲乐师,瞽如同后来所谓的“白眼”,乃是“瞽工轻君”的代名词。“瞽为诗”就像“史为书”一样,瞽是专业的诗人歌手。瞽是先秦时期的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他们才具备创作《国风》所应有的音乐上和“文学上必需之条件”。 《国风》既非出于民间,也不是“统治阶级之作品”,而是“瞽”创作的祭社诗。此说的确立,不仅表明了“郑声淫”的客观性,还说明了朱东润《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一文中的质疑的合理性和以“统治阶级之作品”来释疑的牵强性,更证明了朱光潜所说的原始诗歌“与神话和宗教相联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是同时代的作品,但学术精神迥异。《儒林外史》地地道道是清学的,讲“经世至用”、“教养之事”、“礼乐兵农”,跟清初颜李学派一脉相承。《红楼梦》则是明代心学的,讲“明心见性”、“明明德”、“止于至善”,褒真贬假,特别与明代泰州学派中坚李卓吾学说相近。红学界公认《红楼梦》有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我们不揣冒昧认为主要是在李卓吾的思想影响下建构的。下面我们尝试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理想与个性理想、美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等几个方面,具体探讨曹雪芹与李卓吾的关系,以就教于红学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