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临沂市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1996年、2000年、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了临沂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临沂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增加0.598 34 hm2,人均生态足迹化石能源分量2005年与1996年相比增加4倍多,其他5类分量的动态变化波动较大.1996—2005年生态承载力下降,由生态盈余变为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由1996年的0.310 94增加到2005年的1.518 68,万元GDP生态足迹显示临沂市资源利用率较低.人均生态足迹趋势线显示临沂市2006—2010年生态足迹将继续增加,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在更新和改进相关参数后测算了河北省2006-2015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引入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从多方面刻画河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河北省"十三五"期间生态足迹相关情况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2006-2015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平稳中略有下降,导致人均生态赤字不断扩大,虽近2年有所回落好转,但根据"十三五"期间的预测结果来看仍不容乐观;2)具体而言,10年间河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化石能源消耗和耕地,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土地类型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水域和牧草地的相对赤字情况尤为严重;3)河北省生态足迹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在2006-2013年间持续恶化,在2013-2015年间略有好转,万元GDP生态足迹代表的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升,但扭转生态赤字局面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国家、地区、城市、旅游业甚至是家庭消费等各个层面.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为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福州市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314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346 hm2,生态赤字为1.3968 hm2,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4.2倍.六大土地类型中,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均为生态赤字,只有林地和建筑用地是生态盈余.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福州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生态足迹规划的建议,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思想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为基础,本文计算了浙江省1997年~2007年的人均耕地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和生产力可持续指数以及2008年的人均耕地足迹.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均耕地足迹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生产力可持续指数呈上升趋势,浙江省的可持续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珠江三角洲为案例研究区,将遥感获取数据应用到生态足迹的计算中,以此衡量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各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速率比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速率快得多;土地类型的生态盈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建筑用地、林地、水域、耕地、草地.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5403 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0 7 hm2;生态赤字为O.182.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该区域的发展模式仍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生态资本供需态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7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幅均很小,人均生态足迹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生态资本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尤以关中地区为甚.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生态盈余"发展到"轻度赤字"状态,关中地区则由"轻度赤字"发展成为现阶段的"较严重赤字"状态.2007年,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27 hm2,0.19 hm2和1.15 hm2.关中地区尽管生态资本密度最大,但是人口密度和人均生态足迹也最大,因此生态资本供需缺口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锡尔系数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总体表现出生态赤字状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在11个地级市中,秦皇岛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赤字均最高,沧州市最低;而张家口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最高,唐山最低,从环渤海、环京津与环省会旅游圈来看,3个旅游圈之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小,但各旅游圈内各市的差异较大,其中以环渤海旅游圈内的差异最大;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生态赤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NPP)首次构建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而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其1999-201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并结合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及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最后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均衡因子分别为1.08、1.33、0.99、0.94、1.08、1.33,产量因子分别为0.94、1.07、1.00、1.00、0.94、0。1999-2018年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化石能源用地对生态足迹贡献最多,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提供者,其自然资本利用状况以2004年为转折点,由生态盈余转变为生态赤字。2018年生态赤字/盈余空间格局显示区域内99.4%为生态赤字,0.06%为生态盈余,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是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足迹的增长。本研究希望为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云南省1992—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赤字存在,说明云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林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盈余,而能源用地、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表现为生态赤字.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计算重庆市2000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分析生态承载力变化原因,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分析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引入水资源账户和环境负荷并结合重庆市实际调整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果】2000—2010年除水资源用地、污染吸纳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在降低,总生态足迹和其他生态足迹在升高;生态承载力方面除耕地降低外,总生态承载力和其他各类用地生态承载力在升高,原因是2000—2010年间耕地转为其他类型用地。【结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耕地、草地、水域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重庆市总体上处于生态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2003年开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开县2003-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开县的土地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了评价.从2003年的数据计算结果来看,消费和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开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从时间序列上看,开县的生态足迹连续多年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稳定在0.426 538~0.434 438 hm2之间,但生态足迹却呈现较大的波动且与耕地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波动以及生态赤字的波动趋于一致.开县生态赤字严重,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主要原因是开县经济对农业的依赖过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方法对平顶山市2001年~2010年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平顶山市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不断增长;生态赤字逐年增大;耕地利用处于中等不可持续状态,接近于强不可持续;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较低,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德阳市耕地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脆弱性指数进行测算,再结合ArcGIS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分析出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生态足迹呈略微下降趋势,各区县内部耕地的生态足迹变化相对较稳定; 2)生态承载力呈现出低速下降趋势,在各区县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 3)生态盈亏状态表现为多数区县属于生态盈余区域,少数区县属于生态赤字区域; 4)脆弱性总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呈现出"两翼极脆弱,中间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民勤县1996-2006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对民勤县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勤县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057 2 hm2,其生态足迹产出是当地生态承载的3倍,发展极大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产出迅速增加,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压力.提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相应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舟曲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南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舟曲县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舟曲县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均衡值为1.885 7 ha/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衡值为1.020 2 ha/人,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草地产生生态赤字最为严重,水域和林地处于生态盈余.舟曲县有6乡呈现生态赤字,处于生态赤字的乡镇体现了对区域内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依赖性.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舟曲县各乡镇生态承载能力,可为进一步开展定量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估和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广西柳江县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从供需平衡状况、供需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三方面定量分析了柳江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006年柳江县人均生态赤字人0.095hm2/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巳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2)柳江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生态足迹以耕地为主,生态承载力以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可用于人类消费的生态承载力结构较为单一;3)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区域对比表明,当前柳江县资源利用效率还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度了重庆市1997-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依据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重庆市1997-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构建生态压力定量模型,即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997-2008年,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035 4 hm2增长至1.452 3 hm2,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