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昆虫和植物是地球上起源很早的生物类群,亿万年来他们就因营养、繁殖、保护、防卫、扩散等需要而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植食性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是植食性昆虫有其特定的取食范围,植物对昆虫具有防御能力,两者存在相互适应.本文就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行为,和寄主植物的此生代谢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习性影响和防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12,(10):40-41
始盗龙奇特的牙齿说明了什么问题?始盗龙的牙齿结构非常奇特。前方的牙齿呈树叶状,这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后方的牙齿却长成了锯齿形,像带槽的牛排刀一样,此为肉食性动物的牙齿特征。这一特征表明,始盗捌艮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这同时也说明,最古老的恐龙可能是一种杂食性动物,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则是在以后的进化中才逐渐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寄生蜂,顾名思义,是一类营寄生生活的蜂,和蜜蜂、胡蜂一样,都属于膜翅目昆虫。它寄生于别的昆虫并把它杀死,所以人们说寄生蜂是益虫。寄生蜂种类很多,估计我国可能有三万种,和高等植物种类差不多一样多。但是它们身体很小,有的比头发丝还小,有的虽然大些,但不很显眼,很多人对它不熟悉。昆虫因食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和腐食性昆虫等。植食性昆虫吃植物,许多种类是农作物重要害虫。但是植食性昆虫会被肉食性昆虫吃掉或被寄生杀死,后者便是植食性昆虫的天  相似文献   

4.
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均能与微生物形成密切关系,它们各自的生态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常被共生微生物所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方法的进展,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中很多可遗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被发现。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营养、生殖、防御和解毒等方面给宿主带来显著影响,并与宿主形成竞争、互利或寄生等关系。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含菌胞、肠道、血淋巴、唾液腺等常含有重要功能的共生微生物。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对宿主和共生微生物(即使处于低丰度)之间关系的了解。尝试总结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系、昆虫和植物互作机制、昆虫共生菌解毒植物毒素等方面的研究,突出强调应以系统观思维来理解共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间的功能关联,就将来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了,一谈到动物保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猫、金丝猴一类,甚至猫狗也跟着沾光。可是植物呢?所谓的"保护主义素食者"可以大口大口嚼着生菜叶子,谈论自己对家养动物痛楚的理解,以及如何体会众生平等的宁静等等。难道植物真的没有痛感吗?也许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感觉,麻木不仁。植物没有像动物那样专门传递信号的神经系统,也没有像动物的大脑、神经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19,(5)
正自然界中,昆虫取食植物的叶、花粉和花蜜等;反过来,植物也会抵御动物及昆虫的取食。当然,植物与昆虫之间除了取食和防范外,还有互相帮助和利用,它们协同发展、共同演化。那么,它们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呢?植食性昆虫的种群繁衍和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准确寻找到合适的寄主植物。在此过程中,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就像人类的语言一般,在植物与植物、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夷科学》2020,(1):1-15
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均能与微生物形成密切关系,它们各自的生态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常被共生微生物所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方法的进展,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中很多可遗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被发现。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营养、生殖、防御和解毒等方面给宿主带来显著影响,并与宿主形成竞争、互利或寄生等关系。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含菌胞、肠道、血淋巴、唾液腺等常含有重要功能的共生微生物。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对宿主和共生微生物(即使处于低丰度)之间关系的了解。本文尝试总结了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系、昆虫和植物互作机制、昆虫共生菌解毒植物毒素等方面的近期证据,突出强调了应以系统观思维来理解共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间的功能关联,并就将来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防御体系包括组成防御体系和诱导防御体系两个方面,笔者从叶片、树皮、树干等不同部分论述了植物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说明植物的物理、化学防御体系在植物的抗虫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4,(5):34-35
<正>凡动物身上的机体与功能,在植物身上无不具有。植物虽然没有像动物的心耳或心房、心室那样集中的解剖结构,但是其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却如动物体内受心脏控制着的血液循环一样严密,有条不紊。树皮既可御寒防暑,保护植物不受病虫的侵害,又排列着一条条"血管",其中韧皮部的筛管将叶片制造的养料,安全正点地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树心木质部的导管则是另一类型的"大血管",专门担负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含氮物质和无机盐类运输到叶片的任务。如果树皮遭到破坏,就给病虫入侵大开方便之门,更重要的是切断了运送养料的"血管",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工程措施治理滨海盐沼入侵植物、恢复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的重要手段.盐沼入侵植物治理后,植食性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研究,但昆虫食物结构变化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崇明东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治理工程恢复区,以及毗邻的互花米草入侵区和原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照区的不同植物群落,结合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手段,比较了植物群落间植食性昆虫的食物结构差异,发现对照区、入侵区和恢复区芦苇群落中的昆虫均主要以芦苇为食,入侵区互花米草群落中的大多数昆虫以互花米草为食,而芦苇-互花米草混生群落中的昆虫既取食芦苇也取食互花米草.这一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本地植食性昆虫对土著植物芦苇的依赖性,而清除互花米草并恢复芦苇群落后,植食性昆虫对土著植物的依赖性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趣谈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不可想象,没有植物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自从有了植物,就产生了一些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其中包括昆虫。在全部昆虫中约有50%是植食性的,很少有几种植物能免去被昆虫的取食。昆虫的取食一方面给植物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昆虫的传花授粉也给植物带来了很多好处。自从植物和昆虫产生以来,它们这种互相依存、协同进化、既明显又微妙的关系就一直存在,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不言而喻,植物在地球上生长、开花、结籽并不是为…  相似文献   

12.
蝙蝠的觅食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为数众多的动物同样要“以食为天”,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自然法则。那么,蝙蝠是如何寻觅食物的呢?大蝙蝠的觅食对策翼手目的大蝙蝠亚目现存约有1科42属175种,所有种类都是植食性的,全部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在整个太平洋的零星的岛屿上也有它们的足迹。大蝙蝠种类的食物包括多种野生和经济植物的花和果实,如无花果、胡椒、木棉、芒果、香蕉、桃等,甚至还有幼椰果和可可豆。它们单独利用的植物——其它动物不屑一顾的种类至少有64属188种,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团队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乔永利博士作为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植物病原卵菌致病机理研究.卵菌是一类重要真核类病原菌,可以侵染上千种动物和植物,所致病害每年给全球的农作物、蔬菜花卉以及林木的生产造成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RNA沉默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同源序列引起的RNA降解过程.这种机制能够识别并抑制入侵的外源DNA,具有维持基因表达稳定性的重要功能.在植物中,RNA沉默被认为是植物对抗病毒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5):677-682
昆虫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主要由下唇腺产生,含量很高,经由吐丝器排出体外,是唾液中的主要酶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昆虫唾液中的GOX在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它们互作的纽带.在二者的互作中,植食性昆虫的GOX可以显著抑制寄主植物的防御反应,也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直接或间接防御;而不同的寄主植物对同一种昆虫或相同植物对不同种昆虫GOX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植物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糖,都会对GOX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发生在转录、翻译或翻译后水平.同时,植物中毒素对GOX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综述了昆虫GOX的基本特性、与寄主植物防御之间的关系以及食物因子对GOX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讨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机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昆虫化学生态学与植物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生态安全条件下进行植物保护,推行植物免害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综述了昆虫化学生态学中昆虫与植物之间、昆虫与天敌间的化学联系,信息素与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对寄主植物定位、定居、取食和繁殖中的作用,非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植物次生性化合物进行害虫治理的应用现状。展示了昆虫化学生态学在未来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及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熟悉的生命,除了植物之外,大多是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它们的食物来源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但还有一类生命,它们并非植物,但却能够以无机元素为能量和营养的来源,它们就是化能无机自养细菌。本书涵盖了化能无机自养细菌在生物化学和生理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相关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吸血食人藤     
朝朝 《青年科学》2008,(11):21-21
在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中,人、动物与植物的较量,一刻都不曾停息过。仙人掌的顽强精神值得人们称道。可是另外一种沙漠植物吸取水分的方法却让人不寒而栗。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食人藤"的沙漠植物为了维持自身的水分,吸取的竟是动物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防止基因BpHi008A启动子中褐飞虱应答区域及应答元件核心元件的确定”(项目批号30570137)由我校袁红雨教授主持.植食性昆虫的取食作用极大地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组成型和诱导型两种防卫机制来抵御植食性昆虫的为害.植物的诱导抗虫性是指植物体在遭受昆虫进攻后表现出来的一种抗虫特性,是一种更为重要的防卫形式.目前对植物诱导抗性方面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利用消减杂交、mRNA差异展示、cDNA微阵列等技术克隆受昆虫取食诱导的基因,并从转录水平上分析虫害诱发的分子反应…  相似文献   

19.
蒙原羚受危     
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又名蒙古瞪羚、黄羊,与普氏原羚、藏原羚是近亲,同属于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是著名的植食性野生有蹄类经济动物。1989年蒙原羚被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蒙原羚列为易危种。前几年藏羚羊遭受的大规模盗猎现象蒙原羚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20.
“植物吃动物”的主题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因为历来人们只看到牛吃草,兔子吃青菜,从来没有看见倒过来的情景。这里介绍的并不是草吃牛或者青菜吃兔子,而是一些专门靠捕食小型动物为生的植物。这一类植物大家或许已经知道很多,它们捕虫的策略各不相同。捕鼠夹式的捕蝇草捕蝇草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