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盛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本文作者提出含氧酸的氧化力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强的原因,并提出了从E_A~°计算 E_B~°的三个方程式:(1)E_B~°=E_A~°-(w×79.9)/(nF)(2)E_B~°=E_A~°-((w×79.9)/(nF)+(5.71gKa)/(nF))(3)E_B~°=E_A~°-((w×79.9)/(nF)-(5.71gKa)/(nF)) 相似文献
2.
铁元素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两种价态。为了准确地定量测定亚铁、三价铁及总铁的含量,探索出一种改进的菲啰嗪(Ferrozine)法。二价铁和Ferrozine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其在56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利用该特点,可以直接测定二价铁含量,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后,即可测定总铁含量,进一步计算出三价铁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游离二价铁及总铁,测定结果和ICP-AES法的结果吻合,同时三价铁计算结果和黄血盐测定三价铁的结果吻合;并且该方法可用于预测分散在水相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铁含量,与ICPAES法相比,校正系数约为0.85。因此该方法适用性广,操作简单而经济,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菌群降解菲和氧化三价砷的双功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某含菲和砷复合污染物的焦化厂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了一个双功能茵群.在含200 mg/L菲和60 mg/L As2O3的培养基中,该菌群48 h内能降解71.4%的菲和氧化96.2%的三价砷.从分子水平进行功能验证,选择菲降解基因(RHDa)和砷氧化基因(aoxB)构建文库,基因RHDα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Pseudomonas putid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而基因aoxB与Pseudomonas stutzeri和Alcaligenesfaecalis的同源性较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2个基因,在48 h内,1 mL菌液中aoxB基因拷贝数为3.00 × 108~1.48×1010,而RHDα则为2.54×107~8.70×109.该菌群将在含多环芳烃和砷复合污染场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苄醇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氧化反应的研究杨秀利1)曹艳萍2)(济南联合大学化学系,250002,济南;第一作者40岁,男,副教授)化学动力学是化学的主要领域之一〔1〕.欲深入了解一个反应的历程,必须详细地研究反应的动力学〔2〕.对于多步反应,速度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高砷烟尘酸性氧化浸出砷和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氧化浸出工艺对某冶炼厂高砷烟尘进行湿法浸出砷、锌的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出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pH值为2的稀硫酸溶液,在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05min、液固体积质量比10∶1、H2O2添加量1.75mL/g(烟灰)、搅拌速度705r/min的条件下,砷、锌浸出率分别达到78.25%和85.42%。 相似文献
6.
明胶铁有多种价态.其中三价铁的减感效应是无疑的,然而低价铁对卤化银乳剂感光性能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我们研究了二价铁对硫敏化卤化银乳剂及硫金敏化卤化银乳剂感光度的影响,发现掺杂在明胶中的二价铁使得这些乳剂的感光度下降.为了揭示二价铁的影响机制,我们还观察了在乳剂成熟阶段明胶铁的价态和结合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用SNIFTIRS和循环伏安法研究0.1mol/L Na0H溶液中次亚磷酸根离子在铂和镍两种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次亚磷酸根离子在两种金属上的氧化明显不同,在Ni上氧化产物是HP03^-,在Pt上电位较负时氧化产物是P03^2-,而电位较正时产物是P04^3-.讨论了在两种金属上次亚磷酸根离子氧化反应的差别和相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氧化-铁盐法对贵池冶炼厂酸性废水中的砷进行了一系列处理试验,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状况下,氧化一铁盐法比传统的石灰-铁盐法砷去除率可提高9%~22.6%,处理成本可降低10%-2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将含砷废液和硫化砷废渣进行综合处理,制备出含As_2O_3达99.0%以上的三氧化砷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消除了含砷废水、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考察了温度、酸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硫化砷中砷浸出率的影响,其中温度和硫酸浓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1)
采用新型低毒、可常温操作的三价铬镀铬工艺替代六价铬镀铬是大势所趋,已成为镀铬行业迫切需要攻克的、带有行业共性和关键的技术难题.水溶液中Cr~(3+)与配合剂、镀液酸度之间的配位关系复杂,深入开展Cr~(3+)配位机理研究是加速推进三价铬镀铬工艺产业化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水溶液中Cr3+配位机理研究的进展,探讨了镀液酸度对Cr~(3+)各种配位物的影响,指出了三价铬镀铬适宜的pH值范围,可望有助于三价铬镀铬性能优异的配位剂及其工艺的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P507和羧酸A混合物为萃取剂,从工业级硫酸锰溶液中选择性萃取脱除钙和镁离子.考察硫酸锰溶液初始pH值、混合萃取剂(x(P507)∶x(羧酸型A)=1∶1)的体积分数、皂化率和相比等因素对萃取脱除钙、镁杂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锰溶液初始pH值2.3、混合萃取剂体积分数20%、皂化率20%、相比(O/A)2∶1、萃取温度30 ℃条件下,选择性地萃取脱除钙和镁离子,锰回收率为83.9%.脱除钙和镁的硫酸锰溶液用活性吸附,浓缩结晶并干燥,获得的一水硫酸锰产品符合电池级高纯硫酸锰的要求,钙和镁质量分数分别为38.4×10-6和41.7×10-6. 相似文献
15.
三价铬离子在电沉积过程中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证明三价铬离子在HCl体系中适应电活性物质是〔Cr(H2O)6〕^3+,不同pH通过溶液中的存在形态而影响Cr^3+电沉积过程,同时证实了Cr^3+在HCOOH或(NH2)2CO存在时不与三价铬形成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OP在酸性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乳化剂OP在1.0mol/L盐酸中对20^#碳钢的缓蚀作用,发现OP是一种混合控制型的缓蚀剂,对阴极反应产生表面覆盖效应,而对阳极反应产生负催化效应;微量的OP与有机胺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比较了碱性条件下乙醇在Pt和Pd电极上氧化活性的差异,得到乙醇在Pd电极上氧化活性比在Pt电极上好的结果.使用不同温度下线性扫描曲线来计算乙醇电化学氧化活化能,乙醇在Pt和Pd电极上起峰电位和峰电位之间氧化活化能随着电位增大而增大,但在相应电位下在Pd上的值小于在Pt上的值,说明乙醇在Pd上比在Pt上更容易电化学氧化. 相似文献
18.
杨亮;赵中伟;陈爱良;刘旭恒;霍广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8):2193-2197
镍钼矿常压空气氧化浸出液经N235萃取、氨水反萃后得到含砷的钼酸铵溶液。溶液中钼质量浓度达96.8 g/L,砷质量浓度为8.75 g/L,加入氯化镁使砷形成砷酸铵镁沉淀而除去。实验结果表明:当氯化镁用量为理论量1.2倍,反应温度为297 K、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溶液中残留砷质量浓度为46.7 mg/L,钼入渣率为0.34%,残余Mg;2+;质量浓度为0.52 g/L;除砷后的钼酸铵溶液用724弱酸性阳离子树脂吸附除镁;当料液pH为9.2、流速为1 mL/min、交换后液体积为树脂体积的17倍时,交换后液中镁质量浓度为72 mg/L,树脂操作质量浓度为6.58 g/L;负载镁的树脂用浓度为2 mol/L HCl溶液解吸,解吸率接近100%,并同时实现树脂再生。 相似文献
19.
杨舒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216-218
目的为了确定测定稀HNO3溶液中低浓度的砷含量的简便方法,弥补国家标准砷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方法利用HNO3和H2SO4分解温度的差异,将HNO3分解,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砷含量。结果经过实验确定在λ=515 nm时,稀HNO3中As含量与吸光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即mAs=39.06A-2.81,其中mAs单位为μg(mAs=1~13μg),线性相关系数r=0.9993,稀HNO3中As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3.5%,检出极限为0.5μg,平均回收率为96.3%。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测定稀HNO3溶液中的微量砷,而且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0.
[1] 本文肯定了银在碱性溶液中恒流阳极极化时在某一临界电流密度(1.5~3ma/cm~2)以上将出现相当于Ag_2O氧化成“Ag_2O_3”的充电第三平阶(Q_2~′);并发现充电第一平阶(Q_1,相当于Ag→Ag_2O)和第二平阶(Q_2,相当于Ag_2O→AgO)间的“小高峰”可以有各种过渡形态,相当于Ag_2O→AgO和Ag_2O→“Ag_2O_3”的竞争和排斥过程。 [2] 肯定了在小电流密度下AgO也可氧化成“Ag_2O_3”。 [3] 发现“Ag_2O_3”可分解成Ag_2O,也可分解成AgO。视条件而定。 [4] 发现大电流充电时,在Q_2~′终了后延长出O_2时间,则先促使“Ag_2O_3”继续形成,继又使它因分解减少,又不论电流密度大小,以及出氧时间长短,在出O_2后总能发现电极上存在有。“Ag_2O_3”。故推测在碱性溶液中,银上出氧时可能必须有“Ag_2O_3”的存在。 [5] 本文认为“Ag_2O_3”是价态高于二的银氧化物,在25℃的KOH溶液中极不稳定(0℃时较稳)。故它的成分不易确定。文献上常把Ag_7NO_(11)和“Ag_2O_3”混为一谈,本文对此问题是作了澄清,并讨论了两者电势相等的原因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