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6-6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3):3-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农业、能源、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2):3-19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生殖、干细胞和全球变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对策。研究显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基本体现了创新与技术辐射能力强的企业优先、创新联盟试点跟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举,重视科研基础的同时兼顾欠发达地区的态势。其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推动行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建议:从强化政府与企业创新伙伴关系、实验室布局、国家公共资源配置以及开放式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进一步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国家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作用 1.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意识到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和我国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状况,原国家计委决定集中一部分公共资源,有选择地在一些重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地,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84年起,共筹资14亿元(平均每个实  相似文献   

7.
加强基地建设构筑材料科学基础研究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推动下,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2000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院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Shenya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terials Science,以下简称SYNL)”。作为科技部和科学院基础研究基地建设改革的试点,SYNL在筹建和运行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和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围绕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科技部在2003—2006年期间新建了4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促进实验室相互交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计划分三期举办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由基础司领导介绍“我国基础研究总体状况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基础司重大项目处介绍973计划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973计划项目情况;由基础司基地建设处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和评估规则等。会议并采用学习会议报告,邀请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建设、运行与管理方面的经验,组织参观优秀国家…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部的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十五”以来我省基础研究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使我省基础研究工作在促进地方优势学科建设、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我省基础研究工作的成效  几年来 ,我省在基础研究工作中 ,突出地方区域创新特点 ,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 ,从战略性、前瞻性出发 ,面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 ,组织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取得了一批…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沿革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999年成立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重点实验室行列,是我国空间天气领域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实验室;2005年12月由科学技术部批准开始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04年,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级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地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3个A类实验室之一,并于2005年第一次被推荐参加地球科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灾害性空间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