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工程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头戏”,生物学家们正致力于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植物学界的某些领域,有一位年青人正悄悄走在世界的前面,他的学术成果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他就是’97深圳青年科技带头人、高级工程师刘仲健。梧桐山苗圃总场场长的头衔也许让你不敢相信这一切,不就是种花卖草的嘛,能有这样深的学术造诣?未到苗圃总场前,我也怀疑过,就象当初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不相信他能大面积生产娇贵的兰花一样。然而,事实让专家们和我都重新认识了他,事实也许可以同样改变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我靠当老师的工资过活。感谢真主,我心满意足……我的资产奇大无比,那就是我服务的人民的高度热情。其他的均无可比拟。”——平民色彩、简朴生活一直是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标签。“那时我们学校有一条纪律,就是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剪四次头,布莱尔不喜欢这样,因为当时流行长发,于是在学期开始后的前四天,布莱尔天天都去剪发,这样以后再有人问他,他就说,‘我已经剪够四次了。’他这样的小伎俩让老师气得够呛。”——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昔日同窗道纳尔德对老同学的中学时代记忆犹新。“嗨,希特勒。”“我是来杀人的。”——一名光头党1…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不懂! 我喜欢几米的《布瓜的世界》。 这本书里,求知与思索的乐趣,就是各式各样的“为什么”。有的我想过,有的想不到,没想过。很多“为什么”,我到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到底 为什么?几米不给答案,不是吝啬,和我们一样,他也在那不停地探索着。在他的“为什么”里,却或隐或现地藏着“谜底”,让你影影绰绰地看见,像藏猫猫……我喜欢极了这种感觉,悬念的味道。 几米是个中年人,他成熟而幼稚;几米4岁的女儿,她幼稚而成熟。几米的灵感很多来自女儿,这样,《布瓜的世界》,就有酸酸甜甜的味道。我喜欢“吃”它…  相似文献   

4.
令人头疼的“客人”假如有一天,一帮人莫名其妙地,未经你同意——部分翻墙而入,部分人道一点的朝你“哼”一声:我来了!——就跑进你家里;同样未经你同意就动用你家里的东西,能吃的吃,能用的用,然后身子一躺,不走了。你赶他,前门刚把他送出去,回转身一看,他又出现在你家里了。这样还不够,也许他还要打手机把你在家里的一举一动报告给派他来的那个人知道。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5.
肉老师     
他很风趣,也很邋遢,经常上课迟到,可怎么也不影响他在我们这些学生中的印象。我们读书的时候,电脑还是个稀罕物。每天他总是急急抱着他的电脑进教室,一边打开电脑,一边说:“我还没吃早饭呢!”我从来都不喜欢这样不修边幅的人,却很喜欢听他的课,现在耳边还萦绕着他不过关的普通话:把六说成肉。大家背地里叫他肉老师。肉老师喜欢让学生轮流回答问题,还把它说成打通关。晚自习的时候,他喜欢往教室跑,往讲台上一站,然后说点他自己的大学生活。说的笑话总是他一个人哈哈大笑,我们都不笑,结果看他的样子,顿时我们又哄堂大笑。在他的润色下,大家过…  相似文献   

6.
10月4号,从街上的海报上得到消息,省图书馆有“卡通漫画展示会”,正好是国庆长假,带上采访本,我和唧唧喳喳——噢,都忘了介绍了,她呀,就是我老妈,也是我的兼职保镖就出发了。这几期我们《青少年科学探索》杂志中的插图和漫画,有一种“成人化倾向”,(这是我在读者阅读兴趣调查中发现的。) 呵,展示会可真热闹啊!一幅幅漫画活泼可爱、活灵活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会场不大,也就600平方米左右,但挤满了人。每位漫画家的旁边总会挤上五六个人, 咱是小记者,可不能随便占采访者的便宜。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也…  相似文献   

7.
直起身子     
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快活,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使他感到高兴。就是看一棵小草,他也会喜笑颜开。有一次,他忽然想要弯下腰来看一看他的欢乐还在不在。可是,他刚一弯腰,欢乐就不见了。“怎么会这样呢?”他自问道,“欢乐刚才还在,忽然一下子似乎掉进地缝里去了!”于是,他走遍山川、河谷、森林和田野,去寻找自己的欢乐。人们各种各样的欢乐他看到不少,但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欢乐。他弯腰曲背,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失去的欢乐还是没有找到。这时,他直起了身子对自己说:“不找了!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要弯着腰走一辈子吗?”但是很奇怪,当他刚一直…  相似文献   

8.
电脑大盗     
姜微 《少儿科技》2009,(6):15-15
所谓大盗,都有一样了不得的“本事”。电脑大盗有什么本事呢?说出来你也许不信,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偷字。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的纪念日之多恐怕也是一大奇观吧!我猜想这也许同中国人热爱热闹有某种内在联系。太多的朝花夕拾的矫情不必再述,单从“文化搭台,吃喝唱戏”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常常想,让“五·四”这样不带一块媚骨的记忆酝酿在酒  相似文献   

10.
“我已经从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岗位上卸任回北大了,现在我名片上的职务是北京大学教授。我喜欢做基础研究,也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一见面,陈佳洱就把这个“喜讯”向记者公布了。“当时选我当北大校长,实在是历史的某种‘误会’。我这个人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能力也很有限。当时我曾向上级领导推荐光召同志,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大,又是北大校友,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他比我更适合当北大的校长。”陈佳洱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科研和教学,现在终于能多点时间搞科研,这让老先生每每提起都不免喜形于色。现在,他正带领学生们研制一种粒子加速器,“…  相似文献   

11.
1星期一早晨,我又是万分痛苦地晚起床,然后饿得头晕眼花地进了教室。老田看着我们朗读课文。游小吉读得实在有点奇怪:“孔乙己是人物的绰号,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他至死人们也不知道真实姓名,可见人物的社会地位何等低下……”我看看游小吉,原来,她读的竟是上堂课的语文笔记。我知道,她又忘带书了。游小吉老是这样——把不上的课本带来,把要上的课本不带来。一下课,游小吉就趴倒在桌上:“累死我了!”她才倒下了两秒钟,一转身就神气活现起来。“照片!”游小吉冲到汪汪桌前…  相似文献   

12.
假定你的朋友,要你陪他去听某歌星的演唱会,而碰巧你对这位歌星讨厌透顶,你将如何回答?A“你喜欢他?我也蛮喜欢他的。我一定陪你去。B“老实说,我对这位歌星没有一点好感,我还是不去了。C“我对他实在不喜欢,但你既然想去,我看你面子,陪你去吧。”诊断:答A的人/善于察言观色,有  相似文献   

13.
茶意悠悠     
小闲 《科技智囊》2005,(12):88-89
读者朋友们也许会觉得 “小闲信札”这个栏目有些奇怪——怎么 把人家的书信都刊登出来了!其实,这 是小闲自己的主意。 这个时代的步伐实在是越来越快 了,尤其跑在前面的那个人群,他们充 满理想、担当重任、承受巨压,有时甚 至不得不透支生命。“君”就是其中之一。 小闲给他写信——不是短信、不是电子 邮件,而是真正的信——就是希望,借 着读这些信,他能够偷得片刻的悠闲。信 里聊的,都是些生活中的惬意时光,不 仅是和“君”、也是和你在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4.
一,举座皆惊的开场白在我们高三毕业生欢送会上,作为班主任的马老师给我们的致词,他一开口就让我们疑窦丛生——“我原来想祝福大家一帆风顺,但仔细一想,这样说不恰当。”这句话把我们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摒声静气地听下去——“说人生一帆风顺就如同祝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一个美丽而又空洞的谎言。人生漫漫,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比如…  相似文献   

15.
你发育了吗     
我们在看一场枯燥的演出。杨非雪就问我:“你发育了吗?我就发育了!”她带着一点得意,我也就只好不甘落后,带着一星半点羞涩说;“我也发育了。”这话刚好被一边的蓝鹃听见了。她就问:“啥叫发育呀?”我不奇怪,因为这是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只有有文化的人才能知道。我清了清嗓子,准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成绩一直不好.便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同桌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做作业.为什么成绩总比他落后?”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相似文献   

17.
北海若 《青年科学》2010,(10):56-57
李宁说:“我喜欢笑,这是一种性格和态度。”也许大家还清晰记得22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上,李宁从吊环、鞍马上摔下来以后的一笑。他肯定也知道,在那一刻笑,他将从“英雄”变成“罪人”。  相似文献   

18.
 不知你在乘坐高层电梯时,是否注意到一句常见的提示——“遇到火灾时请不要使用电梯”?也许你觉得这不难解释:万一有人在电梯中,电又断了,就会被困在电梯中出不来。我最初也有这个想法,因为这样的解释直观易见,符合我们对电器设备的常识。也许另外有相当一些人也同意这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迪克和其他宇航员踏上了火星。他在这里遇见了“特维尔”,一种酷似驼鸟的高等生物。共同的经历和冒险使迪克认识到“特维尔”不仅聪明,而且心地善良。 众所周知,现代航天技术已打碎了所谓“火星人”的神话,可人类不相信自己会那么孤独,依然一脚踏着科学,一脚踏着幻想,在作永恒的寻找。  相似文献   

20.
7月14日星期一“天有不测风云”,费萨尔的伊拉克象山崩地裂一样,一夜之间就完了。我怎么办呢? 我一点也不喜欢费萨尔。但是,他和伊拉舅舅的失踪却象一把尖刀直刺在我的心上。1951年我在耶路撒冷亲眼看着祖父阿卜杜拉国王陛下被人开枪打死的时候,心里也没有这样害怕过。难道我的堂兄的遭遇也会临到我自已的头上来吗?不,不会的。他在伊拉克公开依靠美国和英国,而且是巴格达条约的主角,当然引起那些军官的敌意和人民的不满。而我呢,我自信比他聪明,也比他机警。比方说,我仅仅接受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却装作不愿参加巴格达条约;又比方说,在黎巴嫩出事以后,我一看形势不妙,连忙把那些不顺眼的军官一网打尽,以免后患。不过,巴格达这回的乱子闹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