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54-55
本研究系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的分课题。研究目标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中医药成果的项目推广与成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9-49
由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承担,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中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课题(2004BA715806),在课题负责人王宇刚的带领下,主要开展了基线调查、推广技术项目筛选、技术项目示范推广、推广效果评估、推广模式探讨等工作,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各项指标,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6-17
1 课题的目标和任务 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指标体系,研究建立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库。选择“幼儿佝偻病诊断及防治技术”等农村迫切需求的卫生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并对技术推广效果进行评价,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评价体系。培育、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机构,提高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和辐射能力。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参加试验县:余杭建德、绍兴、诸暨、安吉。  相似文献   

4.
1“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惠及城乡百姓 2005年1月,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会同国家卫生、中医药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部门,对医药健康科技工作进行了重点强化,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这项研究意在通过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探索广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4):71-72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门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及国家卫生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本项目包括三类课题,第一类为综合课题组承担的“农村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收集与应用”研究;第二类为示范组承担的省级适宜技术推广示范课题,共17个;第三类为产品开发组承担的适宜产品开发课题,共10个。2008年1月项目启动至2011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3):39-39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张新君、薛塞峰为负责人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宁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课题(2004BA715802),针对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和灵武市影响农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农村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状况,将筛选、推广30项宁夏农村适宜的医疗卫生、中医、计划生育技术,在吴忠市利通区和灵武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进行示范推广研究。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技能,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技术服务水平。减轻农村人口的医疗经济负担,保障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项目区农民健康状况,改善农民接受卫生服务的技术可及性探索在回族积聚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面向农村基层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开展面向全区推广农村适宜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8):46-46
“吉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2004BA715B07)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立足于吉林省情和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提供卫生适宜技术,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课题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承担,课题负责人邱德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5-15,17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批能够学、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十一五”期间国家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33-34
该研究以国家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为基础,根据“天津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计划”,筛选出一批卫生适宜技术项目,设立天津市推广应用示范点。通过推广应用效果评价研究,构建天津市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评价系统,为客观评价政府主持下的推广应用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十二五”期间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关键。中医药技术对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因此,评估、筛选并推广一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对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效益及效果,切实保障农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0-50
由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周维谨负责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村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课题(2004BA715B12),对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适宜技术的筛选、应用,满足群众的需求,以及“十一五”期间的深入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总结,并于2007年6月经审查核实被确认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7-4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和人口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是首次从国家层面上通过政府专项研究资金立项,由科技、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及示范地区相关部门多方联合组织的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9):21-22
近年来,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形成与发展,使其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其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不相协调.本课题根据当前我省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现实与发展要求,在总结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江西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研究"的基础上,筛选15~20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适宜技术,选择5个示范县进行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提高示范县农村卫生技术整体水平,减轻农村人口的医疗经济负担等成效明显;尤其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我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稳固的长效机制,总体效果使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13-13
根据山东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疾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研究确定县、乡、村级卫生机构技术需求;根据卫生技术需求,筛选出一批安全、有效、经济和适用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农村卫生机构技术服务水平,推广和实施卫生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7-57
项目实施5年来,在项目重点实施县开展示范筛选了国家农业管理部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68个(次),筛选出适宜江西省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超级稻16个。超级稻示范推广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进行,示范推广超级稻面积2677.58万亩。在重点实施县5年建立早、中、晚稻百亩核心区178个,千亩示范区125个,万亩示范片和万亩辐射区371个,示范推广面积累计1332.86万亩,超额完成了项目示范推广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十五”和“十一五”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和机制研究成果及经验,为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41-41
1 项目来源背景意义 “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建设”项目是中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编号为桂科合0228009—1。本项目获得200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现代节水草业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3EC000087)。项目组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管理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于2002~2005年在内蒙古草原选择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前旗等11个典型牧业旗(县)进行现代节水草业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5-25
1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中麦11”种子繁殖基地,提高种子质量和繁育速度;建立生产示范基地,为“中麦11”号的大面积生产示范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熟化配套技术体系,加快推广速度。到项目结束时,“中麦11”与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在少浇两水的条件下,示范区小麦产量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