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之根在中国,茶道之魂在华夏。茶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孕育出精深而古朴的茶道。茶道作为茶者的精神家园,彰显茶人一生的信仰和追求。以茶为媒,以茶载道,进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国茶道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更直接的体现是历代茶人对自然志趣的执着追求。因此,中国茶道是由茶入道,品茶修道,因茶悟道的完美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西北茶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左宗棠视其为筹饷裕国之源,驭边怀远之策,针对清未西北茶务出现的问题进行整顿。肃清了西北茶务混乱的局面,重建了西北茶叶市场。  相似文献   

3.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4.
君山茶     
君山,拥有旖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富饶、珍贵的物产,俗有"白银盘里一青螺"之称,又有"洞庭茶岛"之誉.古来名闻遐迩的君山银针茶就出产在这里.君山茶的历史据《潇湘聆雨录》记载:"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湖茶第一."《湖南省志》曰:"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洱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普洱茶文化贯穿于普洱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普洱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普洱茶文化,借助云南普洱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澜沧江普洱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洱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普洱茶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一些战略对策,以期对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和滇西旅游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上人对中国茶道的创世之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放 《科技智囊》2009,(9):64-68
一提起中国荣业之祖,肯定大家都会说是陆羽,他也被称为是茶神、茄圣、茶仙、茶祖,一连串光环!但我们认为荣业、茶学、茶文化与茶道是几个不同的概念或学科方向,中国茶业、荣学之祖应该是陆羽,然而我们认为中国茶道之祖除了陆羽以外应该还有另一名奇人,他与陆羽可以说是不相怕仲,甚或是更伟大更飘逸的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7.
<正> 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茶为应酬品。客来家中,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之物。先寒喧一番,然后泡茶献客,向来者表示敬意,再慢慢叙谈。由此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饮料。一、茶的化学成分及对人体的作用茶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上的三大饮料,茶为其首。据分析,茶叶含有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糖类、咖啡碱(表1、2)等有机化合物约450种以上,含无机物15种左右。经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的研究证明,茶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联是文人墨客之属,引车卖浆之流思想火花的迸现,是茶与社会人生的契合。本文从茶联的来源、结构、技巧等角度来分析茶联的艺术性,揭示出茶联作为最具中国文学特色的体裁,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对茶馆业与茶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功能性,归纳了茶联的内蕴特质,从而使我们更好的感觉理解茶联的哲理与趣事。  相似文献   

9.
有位中国留学生在纽约求学,懒得上唐人街去买广东凉茶,便在校园中采些车前草与蒲公英,晒干了作为消暑的茶。这倒是别出心裁的。广东凉茶便是非茶之茶,是很受广东人喜爱的夏日消暑药草。  相似文献   

10.
茶为药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唐本草拾遗上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具有消食利尿、兴奋神经、祛痰止渴、明目益思、消炎解毒的作用.最近的研究报道,茶具有抗癌效果和抗辐射作用,研究还确认,茶能控制糖尿病.对于茶的某种营养和药理作用应归功于茶的何种化学成分,众说不一.本文以恩施茶为材料,分析测定了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同时,还作了清除自由基的ESR试验.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1.
柳岩 《奇闻怪事》2011,(1):35-37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袒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南方嘉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马古道、丝茶之路以及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莫不与茶相关相联。“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当时茶贸易的盛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食品研究部门为了使茶叶的保健作用与豆腐的营养作用有机结合,将茶汁与豆浆混合,试制成了茶豆腐,从而使豆腐的食用价值又提高了一步。这种茶豆腐的主要制作工艺为;先把绿茶进行蒸煮,使之形成茶汁,再将茶汁与豆  相似文献   

13.
石洁 《科技信息》2011,(29):164-164,122
都匀毛尖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其市场知名度和品牌规模远远不如其它几种名茶,究其原因与都匀毛尖茶的包装设计不佳有一定关系。本文对都匀毛尖茶的包装设计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其设计中的凸现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茶”与“茶”原非同物异名,一为木属,一为草属,原本异物异名。历代学者认定中国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诗经》,说《诗经》中就已有咏茶的民歌或咏茶的诗句,乃是一种以讹传讹积非成是的误解。但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或讲文学与茶的缘份,总是绕不过《诗经》。这就是“茶”由《诗经》“茶”字演化而来,其字形、音、义的定型和确立,大约是在唐代。《诗经》和茶文化的渊源关系,就在于“茶”为“茶”之字源,仅此亦可见《诗经》不愧为华厦文化内涵丰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5.
皖南山区,名优茶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出口创汇,为振兴山区经济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茶叶作为饮料,已历两千余年,当今更成为尽人皆知的珍品,日本人誉茶为“美貌和健康的妙药”,英国人视茶为“饮料之王”。中国名茶誉满天下,它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而且也成为加强同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纽带。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叶品质,欲饮高档茶、优质茶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保健茶已崭露头角,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速溶茶、茶精、茶露亦十分抢手,趋向食品化饮料化  相似文献   

16.
虫茶与茶虫     
虫茶,是用田浦茶等植物之干叶,饲养茶虫所得的粪便,再经加工后,成为既可当饮料,又可作药用的一种茶。虫茶冲泡时释浓快,用开水冲泡释浓速度类似咖啡,且一杯虫茶可连续冲泡4—5次。虫茶颗粒圆,平均直径1—1.2毫米,色黑,结构紧凑,冲泡4、5次后,其形仍保持圆粒状。虫茶通过高温加工后,其味更芬芳(但挥发较快,需加强密封保存)。虫茶中含有活性腐植酸等,具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生肌、退热等功效。我国生产与利用虫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已有虫茶的记载。在湘西的通道侗族自治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南方一座热闹的城市里,有一间茶叶店,那里生活着一群陶瓷茶宠,它们以被浇茶变色为荣。阿唐是其中唯一被浇多少茶都不会变色的茶宠,因此闷闷不乐。有一天,一个来自未来的神奇机器人小来意外飞进了茶叶店,给阿唐带来一丝希望。为了找到让自己颜色变漂亮的方法,阿唐和小来一起出发,踏上寻找未来的旅程……小朋友,你在和阿唐一起冒险的同时,还能学到茶文化哟!  相似文献   

18.
正茶、咖啡和可可是世界三大植物饮料,论产量和消费量,茶又居三者之首。提到茶,不少中国人会自豪地说:"它起源于中国。"事实真是这样吗?栽培茶树起源于哪里?茶(Camellia sinensis)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树木。根据形态特征,茶一般被分成三大类:小叶茶(中国茶)、大叶茶(阿萨姆茶)和尖萼茶(柬  相似文献   

19.
正茶叶是用来干吗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用来喝的!但是从现在开始,这个答案要被改写了,因为有人将它穿在了脚上。在所有的茶叶中,春茶口感最好,也最受顾客欢迎,甚至被炒成了十几万元0.5千克的天价,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茶和秋茶,这两种茶因为比春茶苦涩,不受  相似文献   

20.
茶汁具有抗癌降压消疲解毒的药理作用,被称为天然保健饮料。茶汁还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能提高面筋的亲和力,所以日本的食品部门开展了茶汁面包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茶汁面包主要制作工艺:(1)茶汁提取。在配有加热装置的滚筒干燥机内放入4公斤绿茶,并将250℃的热风送入滚筒内,使绿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