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了第四纪大同盆地火山群的喷发历史、喷发类型及发展趋向,提出了大同盆地火山群在成因上属裂谷型火山,在喷发状况上为一种新式喷发类型——大同式。  相似文献   

2.
盐碱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洁  马宁远 《科技资讯》2010,(10):119-121
土壤盐碱化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盐碱土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改良利用盐碱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盐碱土基本特性及其危害,回顾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盐碱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技术,特别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和生态学方法对盐碱土修复和改良、抑制土壤盐碱化的作用,对提高盐碱土壤综合利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既开辟了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又为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回顾了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的起源及20多年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短期和长期效应、环境安全性及产业化应用实践,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大面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利用脱硫石膏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土进行高效安全治理,建议降低单位土地面积脱硫石膏施用量、增加长期定位试验点位和制定脱硫石膏农业应用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大同盆地云岗组分布于大同云岗盆地、宁武静乐盆地、沁水盆地北部等地区.其命名地点在山西大同市云岗镇,其中石窟段为云岗组中段.经前人研究发现,大同盆地云岗组为辫状河沉积.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中三条典型剖面的研究,全面分析了石窟段河流相沉积特征,并完成了如下工作:①制作了研究区野外露头中三条典型剖面的素描图并建立了界面划分方案;②在界面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各单元内部岩相、沉积构造及沉积特征的分析;③综合各单元的沉积特征,并通过剖面之间的横向对比,明确了研究区各期次河流相沉积之间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④明确了研究区河流相沉积模式并建立了相应沉积相模式概图.上述工作完成后,从研究区沉积模式概图可见古河流大致沿着自北向南的方向由北部山间汇入大同盆地,形成辫状河道沉积.沉积相总体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呈现出泛滥平原—河道沉积—泛滥平原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为大同盆地侏罗纪的进一步研究及未来大同地区的煤矿开采工作提供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盐碱土园艺被列为世界难题,曾一度被称之为“园艺癌症”,我国在17个省、市包括近百个城市分布着4亿亩盐碱地,北方多为微碱性土壤.山东省德州市盐碱土绿化研究所历时5年,进行了100多次试验,筛选最佳配方,研制成功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6.
盐碱土因其瘦、板、生、冷、咸等作物生长障碍性特征而不宜耕种,但“端牢中国饭碗”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则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向盐碱地要粮”。实践证明,施用天然或工业副产品石膏可有效改善盐碱土性状,从而提高盐碱地生产力。本研究梳理10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石膏改良盐碱土的研究成果,拟为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全面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认为,1895年以来开展的大量研究揭示了石膏改良盐碱土以交换过程和固持过程为主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多类石膏改良盐碱土适宜施用量计算公式,表明土壤容重、改土层厚度、土壤碱化度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是影响石膏适宜施用量的代表性因素;制定了基于土壤盐碱化程度的石膏施用方法,明确了石膏施用对土壤理化生等方面的有益效果。目前,施用石膏改良盐碱土需配套灌溉措施,定额一般为每666.67 m2施用150~200 m3水,最适方式为喷灌或滴灌等持续性灌溉,不同盐碱度土壤及作物特性需要不同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及配套灌溉方法。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盐碱地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需进一步融合统一适宜施用量计算公式,建立跨区域...  相似文献   

7.
吉林西部盐碱土壤水力学参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水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测定了盐碱土和非盐碱土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容重、全盐量、含水量、机械组成等,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VG)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适于描述研究区盐碱土水分特征曲线;盐碱与非盐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Ks存在显著性差异;θs和n值变异性较弱,θr和α中等变异强度;Ks的空间变异性较强,盐碱土剖面为强变异(CV=109.09%),非盐碱土为中等变异强度(CV=51.09%);土壤全盐量与p H值、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K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同盆地东大沟湖成化学沉积物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学物质是水菱镁矿。这种矿物通常出露于半荒漠—荒漠的半咸水—咸水湖的湖滨地带。据此我们推断,在水菱镁矿沉积时期(晚更新世),大同盆地的古气候与内蒙吉兰泰盐湖地区的现代气候类同,属半荒漠—荒漠气候,其年平均降雨量比现代约少150—250毫米。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重点探讨了粉煤灰和煤矸石改良盐碱土对柽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15%粉煤灰+15%淤泥改良盐碱土效果明显好于l0%粉煤灰+10%煤矸石+10%淤泥的效果,好于20%粉煤灰的改良效果.基质中加入粉煤灰,对提高柽柳发芽率、缩短枝条发芽时间和提高萌发枝条成活率均具有促进作用.施加粉煤灰改良盐碱土的优劣比例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铬酸性废水渗透通过盐碱土,使盐碱地趋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渗透过盐碱土不会降低土壤本身有机质和钙镁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铬在通过盐碱土后,迁移能力总体较弱,说明盐碱地对含铬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能够改良盐碱土。  相似文献   

11.
大同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盆地是一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的不对称地堑盆地。盆地基底形态控制了晚新生代沉积的厚度、结构和分布规律。大同盆地古湖泊在上新世早期即已存在,并被盆地中部呈北东走向的玄武岩垅岗分隔成南北两部分;由于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早更新世早期湖泊发育达到全盛期,然后几经扩张与收缩,于晚更新世早期逐惭消亡。河流与湖泊的相互消长在盆地内沉积了一套河湖相地层,其物质来源主要是东北部火山岩和变质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
大同地裂缝灾害形成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大同市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已产生9条地裂缝,总长30.8km,其展布为NE-SW或NEE-SWW方向。通过对地裂缝分布及其特征的研究,发现大同地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代以来,大同盆地受来自青藏高原和太平洋方向的侧向挤压,而导致右旋剪切拉张以及地幔上隆,使区内地壳减薄,基底地壳断裂发展到上地幔。于是,伴随着断陷作用而发生地震和地裂缝,而且地裂缝仍在扩展中。  相似文献   

13.
刘如魁 《山西科技》2012,(4):134-135
根据大同市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5点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改进地膜覆盖技术;选用抗旱品种,进行抗旱锻炼;适期播种,中耕保墒;培肥土壤,以肥调水;化学制剂,保墒增温等方法来克服因当地水资源不足而造成玉米低产低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大同土壤钾素动态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大同市各种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为合理施放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煤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意义,在分析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基础上,综述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几种可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都兰县、黄河干流贵德县、湟水流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农民对灌溉水管理认知和评价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县农民对水价高低的感知和评价与实际水价紧密相关,农民认可按灌溉面积计收水费的收费方式;农民认为灌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好渠道、指导农民科学用水、制定合理的分水计划,灌区管理机构在渠道维护、水费使用透明度、宣传国家水管理政策等方面需要改进;农民还认为村集体在水管理事务民主化与公开化、组织领导作用等方面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青海省灌溉水管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同落阵营农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和项目概况,分析了项目实施后的影响以及群众对项目的评价,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验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兰村泉域范围内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为例,分别从站场给排水、隧道建设、桥梁建设、路基建设、电气化建设和铁路运营等6个方面分析和评价了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泉域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是大同市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同市秸秆资源的现状及利用价值,阐述了大同市秸秆资源利用情况,介绍了秸秆还田在大同市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