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年轻人喜爱并极大热情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流行音乐旋律舒畅优美,内容简单通俗、贴近生活并极具渲泄性,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及情感消费的需求。针对流行音乐充斥校园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在音乐教育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生理的不同,适当引入那些艺术价值相对高的流行音乐,教会学生鉴赏音乐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并以此为锲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要加快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并引导流行音乐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流行音乐及其教育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音乐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年轻人喜爱并极大热情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流行音乐旋律舒畅优美,内容简单通俗、贴近生活并极具渲泄性,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及情感消费的需求。针对流行音乐充斥校园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在音乐教育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生理的不同,适当引入那些艺术价值相对高的流行音乐,教会学生鉴赏音乐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并以此为锲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要加快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并引导流行音乐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丁云 《科技资讯》2011,(27):201-201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流行音乐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合理地运用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合理地引入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是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需要.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要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审美教育的客观需求.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逐渐确立以经典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教育内容的主体,以流行音乐等通俗性音乐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云 《科技信息》2010,(18):295-295
严肃传统的音乐在过去一直是我国中学生音乐课堂教育的主流,这种传统的教育相对现代中学生来说比较古板,缺乏生气,不符合他们的个性需求。而流行音乐却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因为流行音乐在某个层面上迎合了中学生某种特殊的个性需求,本文从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根源为出发点,就流行音乐能不能引进课堂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敏 《科技资讯》2006,(16):204-206
本文由“超级女声”的现象引发对当前青年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现状的思考,通过对青年学生痴迷流行音乐这一审美趣味现状进行调查,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质、学校的音乐教育、社会传媒文化环境及家庭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流行音乐和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找出教育的结合点,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音乐鉴赏教学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在全面提升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音乐鉴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简要的阐述了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引入流行音乐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加强音乐鉴赏教学手段的创新,使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广泛,让素质教育插上翅膀越飞越高。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新宠,更承载着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采用后现代理论,对酷狗音乐库2015年1月-6月排行榜前50首流行音乐的样本分析发现:流行音乐在形式方面具有解构传统、立足当下、反对权威、多元包容的价值倾向与特点;在内容方面则体现了即时消费、时尚新颖的消费观,平凡自由、追求个性的人生观,彰显自我、珍惜亲情的价值观和好聚好散、分手亦快乐的爱情观。政府需规范文化消费市场、高校应勇于承担起美育心灵的责任、作曲家应该用优秀的作品引导鼓舞人、大学生青年群体要学会在音乐享受和文化消费中自我反思,从而充分发挥流行音乐"造就人心灵"的本质功能,使大学生建构科学理性而又丰满充盈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音乐鉴赏教学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在全面提升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音乐鉴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简要的阐述了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引入流行音乐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加强音乐鉴赏教学手段的创新,使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广泛,让素质教育插上翅膀越飞越高.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任务。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流行音乐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日益显现。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文化组成部分,与我们的音乐教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陈华 《科技信息》2006,(12):112-113
当今我们需要应对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需求,应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的跨文化交融的需求,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后人的自我完善等.这些,都不是已往音乐专业教育模式所能够完成的.而对于新兴的艺术形式-流行音乐来说,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要比已往所形成的音乐艺术品种,更多地赋有时代的特征.需要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可将流行音乐视为我们音乐专业教育的另类.  相似文献   

12.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音乐欣赏课要增加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内容,结合本地区民间音乐,分析流行音乐,增加现代音乐作品,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融入现代视听技术,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数字音乐的发展,改变了流行音乐创作的流程以及音乐产品的销售形式。对流行音乐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并形成新的流行音乐价值链。流行音乐网络传播方式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网络视频与音乐的结合将更好的体现原创性和艺术性。同时也使流行音乐更具商业价值。必然推动着流行音乐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形式多样的民族器乐重奏教学,大多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浸润。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盛行时代下,当代大学生跟风追崇西方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再加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缺失使得学生在重奏课堂上对民族器乐重奏作品的把握和诠释也只是皮毛而已,其重要原因是高校及教师未能找到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教授重奏课程的同时有效渗透传统音乐精髓,提升文化自觉、加深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杨洁 《科技信息》2011,(30):307-307
本文对流行音乐如何走进高职课堂进行了若干分析,从青年学生心态特点分析了倾向流行音乐的客观原因,提出了在当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应该融合流行音乐的元素,指出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不仅仅是音乐教育,也体现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张守华 《科技信息》2008,(22):161-161
音乐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音乐欣赏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要用新的方式来思考如何让高校音乐欣赏课更能为广大学生热爱,达到美育的效果,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高雅音乐和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在提升大学生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修养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20世纪流行音乐迅猛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 2 0世纪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 ,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二 ,现代科技发展对流行音乐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 ,流行音乐与商业炒作的紧密结合 ;第四 ,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心理需求 .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的流行音乐一直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中,随着西方乃至亚洲其它地区的现代流行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为我们自身的本土流行音乐文化如何去学习、借鉴并吸收,成为每一位音乐人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和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滨崎步这位歌手及其音乐现象去探究日本流行音乐的社会环境和工业水平。并从中加以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音乐自香港等地传入内地,凭借着通俗易懂,流行音乐很快在国内盛行.但是关于流行音乐是否准许进入音乐课堂这一问题,引起了舆论界一些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流行音乐冲击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郭蕾 《奇闻怪事》2009,(8):91-92
本文拟由流行音乐演唱会这一具体对象入手,站在对文化整体研究的高度,提出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几种文化特征,以求得对流行音乐会取得一种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