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饲草饲料不仅是奶牛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而且对提高奶品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世界上的奶业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发达的草业生产与供应为基础条件的,而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草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当前我国却存在奶牛优质饲草生产供应不足、良种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本文从奶牛优质饲草饲料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扩繁、饲草高效生产、干草加工和设备研制、青贮及饲草高效利用模式等方面对该项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25-25
在山东农业大学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奶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及国家863计划“奶牛精细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资助下,针对现代奶业技术密集的产业特点和饲养管理技术粗放是制约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关键技术问题的现实,立足于为奶牛养殖的标准化、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56-56
国家863重大专项“微咸水与再生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2AA224061、2004AA224090),于2005年10月11日通过了科技管理部门的专家验收,研究成果得到了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9,(13):9-10
本课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共同承担。课题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发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牛奶质量和减少养分排放的营养调控技术,为建立“资源节约、高效优质、环境友好”的现代奶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2,(18):F0003-F00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方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大咨询研究专项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我国农业传感器技术标准制定参与单位,目前拥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农业物联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个研究平台。在农业信息感知、无线传感器网络布没、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已形成较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专项课题,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技术依托单位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及内蒙古家畜改良工作站.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达181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49-49
我国80%的奶牛饲养在北方地区,同时北方大城市郊区奶业也是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的代表,引领着我国奶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我国奶业的发展水平。北京作为大城市郊区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奶牛良种繁育基地,饲养新技术、新工艺展示基地及乳制品开发推广基地,为我国奶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项目以沼液为研究对象,从沼液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化处理达标排放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其中沼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分为4个方向:沼液原液就地精准利用技术;沼液体积减量和浓缩技术研究;沼液生物药肥开发技术;沼液药肥高效利用技术。沼液处理达标排放研究分为3个方向:生物强化优势菌种的筛选分离研究;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各种反应器的提升组合工艺技术研究。该技术成果来源于国家863计划课题“沼液生物药肥开发与生态网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2006AA062344)”、浙江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C13036)”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沼液处理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6C13056)”。  相似文献   

9.
可控三维轨迹钻井技术/膨胀管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6-56
由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牵头,与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机械所、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学院等多家单位协作承担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课题“可控(闭环)三维轨迹钻井技术”(编号:2001AA610102),瞄准当今石油钻井工程发展的重大前沿技术,结合我国资源环境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8):62-63
动物细胞无血清大规模培养技术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可广泛应用于抗体、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病毒疫苗和载体等生物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6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团队。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长期以来得到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等的大力支持,“十五”期间又获得国家“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平台”课题的资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甘薯高效低能耗贮存技术与高效燃料乙醇转化技术研究”课题(2004BA411801),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攻关,课题取得了重大进展,于2006年7月通过了验收。课题通过对甘薯腐烂的原因的研究,开发出了高效低能耗的甘薯淀粉储藏技术,减少甘薯的腐烂,为燃料乙醇原料的经济稳定供给提供技术保证;通过对已有的酵母菌株的选育与改造,获得高浓度乙醇发酵酵母菌株,并通过代谢控制研究开发出高浓度乙醇发酵技术。课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5-15,17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批能够学、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十一五”期间国家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9-49
“十五”863计划“数字农业关键技术”专项中的重大研究课题“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2003AA20905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单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59-59
国家863重大专项“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课题(编号:2001AA602024/2003AA602240),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拥有的“奋斗五号”多功能工程调查船及船载HGD-300型海洋工程勘察钻机为依托,紧密结合现代前沿的流体液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近海工程地质调查的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技术”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后续能源技术主题创新课题成果。课题目标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用于规模化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太阳电池技术——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技术,提高现有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效高白度纸浆清洁漂白技术是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陈中豪教授、李友明教授、刘明友高工等承担“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及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的成果。该成果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以含氯漂白剂为主的落后漂白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以含氯漂白剂为主漂白的纸浆质量差、白度低、强度低,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域地震监测台网组网技术和海啸数值模型研究”(2008C13043)是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社会发展项目,2013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自“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的课题,课题研究以村民需求和地域文化为标准,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农村发展实际的完整的集约化住区布局关键技术,建立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级配技术与标准、农村住区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技术与标准,形成生态环境景观规划体系,形成指导全国农村住区规划的导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6-67
本研究广泛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以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IMC)为手段,快速创制大批双单倍体(DH)纯系和优良亲本材料,高效育成厂大白菜早熟新品种“豫新60”和中晚熟品种“豫新6号”,均于2004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河南省重大攻关等课题或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20.
YD—BSP技术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7-57
YD—BSP烟气脱硫成套技术是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承担1999年国家重大环保专项“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不断自主研究开发,并经过大量工程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开发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大型燃煤电厂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