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我县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七至十九日,在竖岗公社进行了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小麦干热风试验,共喷洒麦田一万五千亩(实际二万二千亩)。通过12个点的调查结果表明,亩产300斤至700斤生产水平上,每亩增产20至66斤,增产率2.7~12%。12个点平均亩产572.5斤。每亩增产48.6斤,增产率为8.46%。(见表1) 飞机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干热风,增产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我市郊区共种植小麦十万零五千亩,其中轻沙地两万亩,沙地三万余亩,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发生,对小麦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2成,重者可达三成以上,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予防干热风危害,是获得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问题。通过20个点调查,其增产幅度为0.9—25%。亩平均增产42.5斤,平均增产率为7.6%,千粒重平均增加2.1克,亩投资为0.83元,亩净收入3.68元,为投资的4.4倍。防御干热风效果分析: 1、喷磷酸二氢钾的小麦有五分之一的试点比对照发绿、蜡质层较厚、生长健壮、落黄  相似文献   

3.
小麦中后期综合施药技术河南省植保站吕国强长葛县植保站乔清建宝丰县植保站丁存小麦中后期是小麦多种病虫混发阶段,强调要突出抓好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粘虫、麦穗蚜的药剂防治,而此时期又是叶面喷施激素微肥预防干热风和生理病害青枯病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4.
<正> 河南省科学院一九八二年有十五项科研成果通过了鉴定,这些成果都是立足于河南省的资源优势,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有些是国内首创,有些是填补了系列产品的空白,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好评。这十五项成果是: (一)叶面喷施抗旱剂一号(HCF—1)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及其增产效果的研究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春旱及干热风对小麦的生产危害很大,仅干热风就常使河南小麦减产10—20亿斤。“抗旱剂一号”是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和化学所利用我省某地廉价而又丰富的矿产资源提取出来的。经过他们三年研究和多点试验及大面积飞机喷施示范,证明它是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肥水管理.5、6、8月各喷施1.5%尿素一次,7月份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一次.叶面喷施以阴天最佳,宜在上午10点以前及下午4点以后喷施,忌在中午高温时喷施.注意合理灌溉与排水,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应及时灌溉,超出90%时要注意排水.  相似文献   

6.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省常发生在五月下旬,小麦受干热风影响后,一般减产20~30%,有的地区减产50%以上.所以群众中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麦怕四月(农历)风,风过一场空”的说法.因此,积极开展防御小麦干热风的研究,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干热风是影响我县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小麦感受干热风后,生理活动失调,碳水化合物合成量降低,灌浆速度减缓,甚至青干枯死。我县近两年小麦播种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以上,按轻型干热风造成小麦减产百分之十计算,要损失小麦六千万斤,按重型干热风使小麦减产二至三成计算,全县要损失小麦一亿二千万斤以上。为了正确预测干热风的发生,早作预  相似文献   

8.
1.防止倒伏. ①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ppm多效唑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②喷施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亩喷0.15%~0.3%的矮壮素溶液50~75千克,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丁酯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③喷施助壮素.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助壮素15~20毫升,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并增产10%~20%.  相似文献   

9.
<正> 一、基本情况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长后期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当五月下旬,当干热风袭来时,正值小麦灌浆时期,在高温低湿和较大风力的综合影响下。麦株蒸腾量加剧,细胞失水、呼吸停滞,迫使小麦青枯急熟,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三成以上,干热风在北、中部偏东地区十年可七、八遇,部分地区年年有,只是轻重不同,在发生严重年份,估计全省要减收小麦十亿斤左右。农谚:“麦怕四月风(农历)风来一场空”。说明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是很大的。我省重干热风区在安阳、新乡、开封、商丘、周口地区,次重区在淮北平原和予西丘陵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是最佳浓度。叶面追肥喷施最佳浓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喷肥浓度过高,易发生肥害或毒素症。浓度过低,达不到追肥的目的。常用肥料最佳浓度:尿素0.5%-1%,磷酸二氢钾0.2%-1%,氯化钙0.3%-0.5%,硫酸锌0.05%-0.2%。 二是最佳时期。一般在蔬菜苗期、始花期,或中后期需肥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化肥种类繁多 ,其性质和作用各大不相同 ,应合理选用。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等作叶面追肥效果最好。其次为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浸出液等。而易挥发的碳酸氢铵、磷酸铵 ,浸透性极强的氯化铵、氯化钾 ,以及非水溶性的钙镁磷肥、氧化钾等都不能用于叶面追肥。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硫酸锌、钼酸铵、锰肥、铁肥、铜肥都可作叶面追肥。二、严格掌握用量和浓度一般大量元素肥料(如氮、磷、钾)每亩每次的用量以0 5 -1千克为宜 ,喷施浓度为0 1 -2 %。磷酸二氢钾每亩次0 15 -0 2千克 ,兑水50…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小麦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之一。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小麦千粒重或使小麦千粒重稳定在本品种的应有水平很不容易。气候条件的千变万化,栽培措施得当与否,使千粒重忽高忽低,极不稳定,严重地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1979年豫北地区小麦千粒重普遍降低4—5克,大家认为是干热风的危害,但1976年小麦成熟期干热风并不明显,而千粒重降低幅度却更大,尤其是高产田块比较突出,以郑引一号小麦为例,只有34—35克,比正常的粒重要低3—4克,显然是由于肥水措  相似文献   

13.
1.合理追肥法.在玉米吐丝期,每亩用硝酸铵10千克开沟追施,或者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如果吐丝期已经推迟,可通过隔行去雄的方法,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叶温,加速生育进程,一般可使吐丝期提早2~3天.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基本情况干热风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全省不同地区发生机率可十年七、八遇。当干热风袭来时,小麦在高温(30℃以上)、低湿(30%以下)和三级风以上的综合影响下,蒸腾量加剧,植株细胞失水、呼吸停滞,导致青枯逼熟,小麦籽粒秕瘦,千粒重减低,一般减产1—2成,严重者可达三成以上。故有农谚说:“麦怕四月(农  相似文献   

15.
<正> 高脂膜是北京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一种无毒、无残留的防病植物增产剂,对多种作物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多功能防病增产良药。 1、高脂膜的的十大用途:对多种真菌病害都能防治,相当或接近常规化学杀菌剂的效果。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达94%;防治棉花烂铃,效果达85.2-96.3%。对辣椒、西瓜等果菜有防腐保鲜作用。能防御干旱和可抑制蒸腾,防止小麦干热风等。减少水分丧失,提高植株表面温度,对作物提  相似文献   

16.
林中 《河南科技》2006,(8):12-12
1.合理追肥法。在玉米吐丝期,每亩用硝酸铵10千克开沟追施,或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如果吐丝期已经推迟,可通过隔行去雄的方法,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叶温,加速生育进程,一般可使吐丝期提早2~3天:  相似文献   

17.
草木灰含有氮、钾、钙、磷以及少量的镁、铁、硫、钠、硼、锰等元素。小麦返青到孕穗期是需磷钾最多的时期,此时追施草木灰最好。在浇返青水前把草木灰均匀撒在地里,立即中耕松土,将其混入土中。如果草木灰较少,可以用叶面喷施的办法。方法是每100千克清水加15千克草木灰,搅拌后浸泡12小时,然后澄清过滤,滤液即可喷施。  相似文献   

18.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易造成小麦减产。在生产中采取一些措施,可减轻其危害,现介绍如下:1。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且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小麦千粒重提高0.8-1克。  相似文献   

19.
花生生长前期指花生出苗后至开花始期,历时35天左右.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苗早发.在抓好化除的基础上,在花生出苗后20~30天内,每亩用硼肥80克、钼肥13克、硫酸锌30克、硫酸亚铁2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清水30千克混合两次稀释后,选择晴天上午7~10点或下午5~7点进行叶面喷雾,严禁在晴天中午喷施或加水不足或随意增加微肥用量,以防烧伤叶片或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枯、干热风危害、倒伏是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的三大灾害,及时预防这三大灾害的发生,是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