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李峰 《科技咨询导报》2013,(31):112-112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而教师的教最终落在学生的学上,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也要加强学法指导。该文以《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了如何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使用比较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教学改革在全国蓬勃开展,不少教师主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尽快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的确,古人所谓“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的道理,已逐渐深入人心。很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只有把学法研究和教法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然而,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由于外语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需要真切实在的反复模仿,容易忽视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教为学服务,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和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环境,提供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才能的平台,让课堂活化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结合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既要讨论改进教法也要研究指导学法,这正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调整所面临的一个新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工程图学这一学科来说,如何认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人材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结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一样,包含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都是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作用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并不完相同,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只有这“两主”同时起作用,教学过程才能有效进行。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要的。教师会“教”会“导”,取决于教师掌握该学科的知识量、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等因素。但从教学的最终效果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为学生能不能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则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6.
教学工作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即掌握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建立离不开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又是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着重对学法进行改革。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以改变教师的教法不当而引起的学生发展滞后现象。学生所要面对的是信息化的生活,如《新课标》所言: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所要学习的除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要使用科学的且学生乐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它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使职业教育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学生不仅"学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交往";它强调学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批判性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发现式的学习,同时注重情境相关的感受和经验积累,感受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工作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即掌握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建立离不开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又是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结合。强调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课堂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各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结合.强调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课堂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各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有机构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然而,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不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所以,教师的主动性没有体现在教学设计上,而是注重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尽量开发和保护学生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是一种复杂的教学现象,它包括了教法和学法,教法是教学过程中控制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智力活动。两者不能单一存在,教学永远是双边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就应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完美结合。为达到这一目的,近些年来,广大的语文教师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与吸收能力。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白去年接手初一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合作教学模式效应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贤  于春艳 《科技信息》2011,(8):29-29,31
1.前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教法",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是一种"填充式"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是一种"被动式"的教学,所以经常一些没有遵照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而进行练习的学生被视为"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主流而遭到批评。纵然有改革者实施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体质、技术能力不同进行分组教学,虽然考虑了个体差异,可最终还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效果不一定就好。因为不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学法",从而限  相似文献   

16.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把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教”转变为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对此,我的感悟是:一、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培养能力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从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为归宿,即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挥。我们所说的“教”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采取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8.
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改革传统中专数学教学方法的综合性课题.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筑在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把教法改革与学法研究统一起来,这样才能避免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师应以科学谨慎的态度,依据教学大纲和紧扣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选择合理的激励学习、组织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教学方法,把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中,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关系和设计好相互关联的教学程序,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是指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它既包括教师怎样教的方式,又包括怎样学的方式教师教的方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工作中要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智  相似文献   

20.
韩其彬 《科技信息》2009,(2):231-231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老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