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应当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建筑文化观",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2.
环境,从广义上来讲是由若干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有机构成体,并与生存在其内的人类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目前的建筑学已经和环境密不可分了,就建筑意义而言,常讲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近年来有关环境的话题很多,设计结合自然,与环境对话、环境构思、环境建筑等。这些都表明建筑师己经开始投入到环境的创造中去了。不久的将来,环境建筑将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向,所谓的生态建筑,也无非就是另外意义上的环境建筑而已。在环境中构思环境构思是多种构思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可创性很强的建筑构思理念。从环境出发,以环境…  相似文献   

3.
李哲 《科技咨询导报》2008,(30):114-114
建筑总是与其所处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形态、文化环境及社会结构以特定的方式相关联。从建筑地方性的集中表现和广义、狭义地方性等方面对建筑地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地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时洁 《科技信息》2011,(16):I0043-I0043
城市的建设总是处在一种对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吸收传承和自身不断调整的过程之中。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只要采取相应对策,从建筑实体、建筑基面和建筑技术等三个构成建筑物质环境的基本部分做起,就能够使城市文化在更高的基准上得到新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地域文化的相关概述,指出物质元素、民俗元素、建筑元素和历史元素是地域文化的四大构成元素,进一步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特征表达,并通过延续传统信仰、满足生活习俗、凸显建筑特色和体现视觉效果等方法来表现出地域文化.最后,具体从地域传统历史、地域民俗特色、地域建筑文化和地域材质利用4个方面,对地域文化在北川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当地地域特征的融合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畲瑶两族大多傍山而居,长时间生活在山区辽阔、溪流回绕、气候温和湿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而滞后的社会经济、鲜明而固化的民族意识、神圣而封闭的宗教组织、多边而开放的族际关系等人文社会环境,进而滋生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姻文化.因而,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两个层面来探讨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类同性的形成条件,不仅可以揭示出两个民族婚姻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考察两族“同源异流”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理和气候是对木拱廊桥文脉影响最大的自然地理要素.木拱廊桥文脉的历史文化传统主要体现为: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之间的建筑历史传承性、闽浙桥匠师承的一致性和独特的造桥仪式.其社会心理积淀的核心部分包括:闽东北、浙西南地区乡民居住地风水理念和极具地域色彩的神灵信仰文化.木拱廊桥文脉的形成是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和谐表现.文脉在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水风景作为审美客体,是一个形象丰富、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因其具备的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而成为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胜境.人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山水风景审美的特有内涵.研究山水审美,提高审美素养,对发展中国山水文化,美化社会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尹然 《科技信息》2011,(30):209-209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必须针对气候、地域、人文风俗等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的自我,就是以客观环境制约条件和人文环境背景为基础,探索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形态.从“建筑环境协调、建筑文脉意象”等视角,提出了“顺应协调、对比协调、历史文脉、建筑文脉、自然文脉”等5种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特色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澳门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中西文化交融.历史是文化的源头,澳门文化的特点在澳门四百余年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反映在诸多方面:宗教方面、语言方面、建筑艺术方面、风俗方面,等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象特征、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中国馆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建筑美学意义,突出了中国馆多元丰富性的建筑美学内涵与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指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适应自然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筑本土化意味着地域性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非的古印度建筑,以及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东方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东方文化入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东方独特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4.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是人类社会创造物质生活的摇篮 ,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环境 ,它除了能为人们遮风避雨 ,安居乐业之外 ,还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由于建筑物是稳定的实体形象 ,不能随意搬动 ,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山川地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建材储备等诸多因素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因地取材 ,才能做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白族民居顺应自然、师法自然 ,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 ,从而创造了绚丽精致 ,绰约多姿的最具有人性化魅力的建筑风格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并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地名不仅是表明一地的文化方面的标志,而且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当地居民的社会生产活动,在文化脉络所织就的网中,地名则是不可缺少的文化细胞,地名的命名有其所在地的自然与文化的印记,是自然和人文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以上海市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图法、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等方面对乡镇地名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上海市乡镇地名的命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城市公园时空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功能.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09年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对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市公园数量多,规模大,多样化特征明显,主要以综合类公园为主,历史名园比重高,城市公园总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内密外疏,呈"Y"字型分布.城市公园的建设发展主要受到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历史文化积淀、经济发展、人口分布、重大社会事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对于优化北京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研究为主题,在对国内外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城市整体环境、空间型态、建筑构成和交通组织等物质环境的角度以及历史、地域、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原则,以期使城市空间变得更为美好宜人。  相似文献   

18.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土,喜洲则是滇西北军事、政治、交通的枢纽和重镇,是云南沟通青藏高原及东南亚各民族联系的重要一环,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也十分发达。正是由于喜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在民居建筑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构筑了撼人心魄的精美绝伦的“物态文化层”。应该说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理念,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不愧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深入了解和探讨喜洲白族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审美理念,对进一步研究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而探讨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古代建筑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徼州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区域环境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良好结合.为对徽州村落居住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各环境之间构成的特点全面了解,在针对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徽州村落居住环境形成的3要素: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精神条件、设施条件.认为进一步延续村落传统居住文化,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为古村落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社会系统分解为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与文化五个子系统.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与此同时,任何社会系统都镶嵌于一定的自然之中,并受到一定的自然环境约束.在只考虑这五个子系统及其与环境之间二元关系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网络形式上可以表示一个圆内镶嵌一个五角星,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为社会系统的星圆模型.由于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与文化这五个子系统之间构成了一个双向的闭合的复杂因果关系网络,这就自然解决了历史上著名的“终极原因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