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处理中菱铁矿的磁化率变化与其各向异性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弱磁性矿物菱铁矿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岩石中 ,而它的基本磁学特征常常被人们忽视 .实验室岩石磁学和矿物学手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随温度变化菱铁矿样品磁化率规律性增减 ,出现AMS椭球最大主轴(K1)与最小主轴 (K3)的交换现象 ,这是菱铁矿受热氧化分解转变为磁铁矿 (4 10~ 530℃ )和磁赤铁矿到稳定赤铁矿的系列变化所引起的 .  相似文献   

2.
Cahn  RW 韩王荣 《世界科学》1991,13(8):20-21
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公诸于众之时,首先引起争议的事可能是对基本现象的命名,也可能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存在性.近来有关溶解在金属钯中的氘发生聚变的现象,即"冷核聚变",这一术语已被人们欣然接受,但是,这一现象却并非如此;另一方面,近期召开的名为"超精细微观结构"会议这一主题人人赞同,但是,这种现象还没有恰当的命名.有关这一主题第一次全面会议所讨论的内容是关于多晶物质的合成、特征和性质,这种物质形成的晶粒仅有几个毫微米(典型值为  相似文献   

3.
空气环境菱铁矿分解氧化过程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天然菱铁矿热处理中磁化率变化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穆斯堡尔效应分析了空气环境下菱铁矿的分解氧化过程及其矿物组合变化 .结果表明 ,菱铁矿在 41 0℃已分解氧化生成少量磁铁矿 ,在 5 30℃时完全分解并全部氧化生成磁铁矿 ,之后向磁赤铁矿和赤铁矿转化 ,赤铁矿含量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增加 ,在 6 80℃时氧化产物主要由赤铁矿和部分磁赤铁矿组成 .在分解氧化的早期阶段 ,可能出现FeCO3 →FeO +CO2 和 3FeO +CO2 →Fe3 O4+CO中间过程 ,FeO被立即氧化成磁铁矿而在穆斯堡尔谱中未见 .解释了菱铁矿热处理过程中磁性变化的原因 .  相似文献   

4.
尤俊汉 《科学通报》1979,24(7):300-300
许多具有致密结构的高能天体,例如类星体、塞佛特星系等,常具有宽的、轮廓显著不对称的发射谱线,其短波边陡直;长波方向平坦下降(图1)。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这种发射谱线产生于炽热气云的热激发,谱线展宽起源于气云的高速湍动,而谱线的不对称性则用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5.
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从一个细胞通过胞间连丝通道转移到相邻细胞中的现象,首次被K(?)rnike(1901)在番红花中发现,但他认为这种现象是花药在固定时出现的不正常生理条件引起的。其后,这一现象陆续被许多人在不同植物中观察到,认为是正常现象。Gates(1911)并称这个过程为细胞融合(Cytomixis),一直沿用到现在。不幸的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后果与当时流行的遗传、生活史和染色体个体性等观点相抵触,于是到了二十年  相似文献   

6.
表示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啸马 《科学通报》1990,35(23):1805-1805
一、引言 太阳活动现象如耀斑、爆发日珥及环珥系等光谱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它是复杂的太阳活动现象在光谱上的一种反应。产生谱线不对称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物质径向运动和在某些特殊物理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轮廓不对称的观测研究是太阳活动现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式辉等曾用数值方法研究速度和源函数对谱线轮廓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近陈建等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日珥谱线的不对称性,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单晶状态H_(c2)有显著各向异性的一些Ⅱ类超导体,其多晶样品有尖锐的正常-混合态相变.通常认为多晶上临界场等于单晶H_(c2)的空间方向平均.虽然从能带资料出发,按照Hohenberg和Werthamer给出的公式计算H_(c2)(0)的方向平均值,可以解释超导铌h~*(0)的有名的增强,但H-W公式是在弱各向异性近似下得到的,可否用于铌以及带结构各向异性更大的情况,还需要探讨;而且,已有人对H-W的推导提出异议. 关于多晶的超导电性,应考虑到另一特点.由于超导态的长程有序,多晶样品中的配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中菱铁矿的磁化率变化与其各向异性交换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永信  朱日祥  刘青松  郭斌 《科学通报》1998,43(12):1319-1323
弱磁性矿物菱铁矿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岩石中,而它的基本磁学特性常常被人们忽视。实验室岩石磁学和矿物学手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变化菱铁矿样品磁化率规律性增减,出现AMS椭球最大主轴(K1)与最小主轴(K3)的交换现象,这是菱铁矿受热氧化分解转变为磁铁矿(410 ̄530℃)和磁赤铁矿到稳定赤铁矿的系列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法制备出C60@2CHBr3多晶粉末. 用Raman散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对C60@2CHBr3振动谱进行了研究. Raman散射光谱观察到C60分子Ag振动模式的红移(4~5 cm-1), Hg(1)模式基本不变. 对模式红移的进一步分析表明C60分子可能从H原子上获得少量电子. 在红外吸收谱中, C60分子F1u振动模式的峰位在CHBr3掺杂前后没有变化. 但CHBr3的红外吸收谱线发生了显著变化. C-Br键伸缩振动红移约4 cm-1, C-H扭曲振动的红外吸收明显减弱, C-H伸缩振动完全消失. 这些结果表明CHBr3与C60分子间存在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 并且最强的作用发生在H原子与C60分子之间. 这些作用的存在除了引起本文所报道的振动谱的变化外, 还将引起电子态的变化. 从而可为阐明C60@2CHBr3在场效应下的117 K超导转变机理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李翊神 《科学通报》1983,28(21):1341-1341
<正> Masaaki(参见Phys.Lett.,91(1982),A7:335)讨论了对偶非线性波动方程组的对称和守恒律,我们用延拓结构的方法(参见Wab lquist,H.D.& Estabrook,F.B.J.Math,Phys.,16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分布的14个台站GWR超导重力仪21个高精度潮汐重力观测系列(约86年), 检测了地球固态内核平动振荡现象. 将观测数据分成G-Ⅰ组(8个较长观测系列)和G-Ⅱ组(13个较短观测系列). 首先对各台站每分钟原始观测数据实施仔细修正, 消除由地震和电脉冲等导致的错误数据和大气变化等干扰影响, 再扣除理论潮汐重力信号获得观测残差. 然后分别对各残差系列做Fourier谱分析, 最后基于多台站资料迭积技术, 求得亚潮汐频段上的积谱密度估计. 在进一步消去剩余气压效应后, 检测到8个公共谱峰. 计算了这些谱峰的本征周期、品质因子和共振强度. 数值结果说明其中3个公共谱峰的本征周期与Smith理论值间的最大差异小于1.0%, 这种一致性说明了利用高精度地表重力观测可检测到固态内核的动力学现象. 还检验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对地球自转和椭率可能导致的谱峰分裂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多孔硅中硅量子线横截面尺寸的“恒定”与“台阶”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刁鹏 《科学通报》1996,41(16):1471-1475
硅是间接禁带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11eV不可能在可见光区发光。1990年,Canham发现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的多孔硅(porous silicon缩写为PS)样品在室温下出现强烈的光致荧光现象。从此PS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PS的光致荧光现象是PS层中的量子限制效应的结果。本课题组曾研究了PS样品制备后的氧化处理与光致荧光谱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支持了量子限制效应导致PS光致荧光的机理。PS的电化学形成过程独具特色,因为硅电极并不像其他电极那样在阳极溶解时表面原子逐层剥落,而是在硅表面形成许多直径为微米至纳米级的小孔,小孔的交叠产生了具有抗溶解特性的一根根很细的硅柱。目前有一些PS形成机理的研究报道,但引入量子限制效应观点的不多。 本文研究了PS的光致荧光谱和制备时的电流密度及HF溶液浓度的关系,结合量子限制效应讨论了PS的电化学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杨晓杰 《科学通报》1997,42(9):950-953
由于铁的赋存形式对高岭石晶格缺陷及其物化性能的影响,长期以来,粘土矿物学界很关心高岭石的铁占位研究.本文主要用~(57)Fe M(?)ssbauer效应研究东胜高岭石中铁的物相、价态和占位,从而深化高岭石的矿物学研究并为东胜高岭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样品与实验样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砂质高岭土.用自然沉降法分选出其中小于2μm的部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样品为纯高岭石.据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样品中全铁含量为0.73%.M(?)ssbauer效应实验在恒加速度M(?)ssbauer谱仪上进行,放射源为~(57)Co/(Pd),测量温度为300和77K,用α-Fe谱标定速度.每个谱的基线记数达10~6.为检查有无磁分裂谱线出现以  相似文献   

14.
高原文  何月洲  朱林利 《科学通报》2009,54(21):3278-3282
基于Boltzmann输运方程, 在考虑晶界散射效应并将晶界散射作为电子输运边界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晶块材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的理论预测模型. 进而研究了多晶块材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晶粒尺寸效应, 探讨了透射率、温度和平均自由程等对Seebeck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本文的理论模型能有效预测多晶块材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的晶粒尺寸效应, 且与相关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透射率、温度以及平均自由程等对Seebeck系数的晶粒尺寸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传康 《科学通报》1994,39(22):2032-2032
把RBS(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及沟道(Channeling)技术应用于超晶格结构的研究起始于1980年Saris等人的工作.他们发现沿着晶轴方向应变超晶格的反常沟道现象,即[110]沟道产额明显高于[100]沟道产额.这个结果被解释为应变超晶格的[110]晶轴的扭折(Zig-Zag)所致.潘传康、朱唯干等人为测量这种扭折角△θ(Kink angle),提出了离子束分层沟道扫描方法,成功地测量了GaSB/Alsb应变超晶格的△θ.这种方法现已被用来测量十余种其它类应变结构的△θ.其中Gossmann等人用此法而获得 AISb(196(?))/GaSb(100(?)异质结的分层角扫描谱.文献[3,4]报道了周期为600(?)的GaSb/AlSb应变超晶格的十分明显的反常沟道效应.  相似文献   

16.
邵倩芬 《科学通报》1995,40(11):996-996
由于C_(60)具有奇特的球形笼状结构以及不寻常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C_(60)及其衍生物成了当前物理、化学及材料科学等各个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特别是集中于A_xC_(60)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因为在K_3C_(60),Rb_3C_(60)及Rb_2CsC_(60)等化合物里测到了使人感兴趣的超导电性.但是在对A_xC_(60)等C_(60)负离子盐的核磁共振(NMR)研究中,有一个反常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研究者.纯C_(60)无论是晶形粉末还是在苯、甲苯中的溶液,用NMR测得的化学位移δ均为143(相对于TMS),而碱金属掺杂的K_3C_(60)的~(13)C谱线中心位移δ186,溶液中抗磁性C_(60)~(-n)(n可能为6)的化学位移为157.显然,这种实验现象与对传统的化学位移的认识产生了矛盾.化学位移理论认为,核周围空间电子云的分布使外磁场中的原子核受到电子云屏蔽,对抗磁性的核来说,化学位移应向高场移动,而C_(60)~(n-)的化学位移(相对于中性的C_(60))却向低场移动.  相似文献   

17.
张贤科 《科学通报》1982,27(21):1342-1342
型数域即是n个二次域合成的Q的2~n次扩域。问题是计算绝对判别式等于d(以及小于X)的这种域的个数J~n(d)(以及N_n(X))。Baily[Baily, A., J. reine angew. Math., 315(1980),190—210;328(1981),33—38]分别对n=2和3解决了此问题。本文在对这种域的结构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18.
杨兰田 《科学通报》1986,31(4):254-254
大量观测资料表明,类星体和Seyfert 1星系从红外到可见光波段表现为典型的幂谱分布,F∝v~α,α大约为—1,而且这种幂谱分布可以外推到x射线波段,但是,在蓝和紫外波段的分布却偏离了幂谱,表现为一种平滑的谱分布,即“紫外超”。Malkan和Sargent认为这种“紫外超”现象是由幂谱,混合的Balmer连续谱和黑体谱联合产生的。在附加一个黑体谱成分(T=20,000~30,000K)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地拟合了3C273等五个样品从5000(?)到远紫外的观测谱。  相似文献   

19.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 石榴石和绿辉石包含两类长英质多晶包裹体. 第一类由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钾长石组成; 第二类主要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 不含钠长石. 在超高压基性榴辉岩中, 长英质多晶包裹体的存在进一步表明: 在快速折返早期, 深俯冲大陆地壳物质发生过明显的云母(钠云母或多硅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 形成含水的纯花岗质Na-K-Al-Si熔体. 这些熔体被重结晶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捕获, 发生脱水结晶作用, 形成含长石和石英的多晶聚合体. 长英质熔体的存在不仅导致流体中活动元素, 如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而且是导致流体中不活动元素, 如高场强元素(HFSE)迁移的重要机制. 同时深俯冲大陆岩片的部分熔融作用有效地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 是强化深俯冲岩石快速折返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色差仪测量汝瓷釉面的特征光谱和主波长, 确定了汝瓷釉色和主波长之间的关系;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汝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了铁是主着色元素; 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 /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探讨了汝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