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某大型高炉炉缸炉底侵蚀判定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用于推定高炉炉底1150U2006℃等温线的位置和形状,以了解和分析炉缸炉底的破损情况.结果表明,边界元方法在近似单一介质热传导问题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用来预测高炉炉缸炉底侵蚀状况,有省时、精度可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边界元法建立了高炉炉底炉缸传热数学模型.采用基尔霍夫变换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解决了利用边界元法建立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把导热系数看成常数而造成计算精度下降的问题.求解控制高炉炉底炉缸传热过程的热传导方程,再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满足实测边界温度分布的侵蚀边界.该模型可在线预测高炉炉底炉缸1150℃等温线的位置和形状,以了解和分析炉底炉缸的破损情况.结果表明,监测点热电偶温度值和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3 200m3高炉炉缸炉底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侵蚀的实际情况,利用ANSYS软件,从传热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高炉炉缸炉底侵蚀二维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该高炉从开炉初期、中期、中后期、后期高炉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模拟计算表明,1 150℃侵蚀线位于铁口下方区域和炉缸炉底交界处,但无明显“象脚状”侵蚀.对比高炉不同服役时期温度场和1 150℃侵蚀线分布,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对影响高炉炉缸内衬温度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预埋在高炉炉缸内热电偶反馈的温度数据,联合数值传热计算和最优化理论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优化的边界移动步长因子,建立了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求解未知边界的传热反问题.将热电偶反馈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应用建立的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对其进行未知边界问题反演求解,计算得到了炉缸内衬侵蚀形貌和残厚.把已知炉缸侵蚀形貌和相应的热电偶测温数据的高炉炉缸作为校验模型样本,模型预测与样本的侵蚀形貌对比表明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6%,确认了炉缸侵蚀监测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调研国内2座大型高炉,发现炉缸与炉底温度关系存在差异,高炉A炉缸、炉底温度变化趋势相反,而高炉B炉缸与炉底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利用死焦堆受力平衡模型,分析国内4座高炉的死焦堆浮起状态、炉缸炉底温度或者侵蚀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高炉内部死焦堆浮起高度会影响炉缸侧壁、炉底温度关系,进而影响其侵蚀形貌。高炉A死焦堆浮起高度明显大于高炉B死焦堆浮起高度,导致高炉A和B炉缸、炉底温度变化关系不一致。渣液面高度和死焦堆的空隙率会影响死焦堆的浮起高度,分析不同因素导致空隙率减小时的死焦堆浮起状态。死焦堆沉坐炉底时,炉缸、炉底温度变化趋势相反;死焦堆小幅度浮起时,炉缸、炉底温度变化一致;死焦堆大幅度浮起时,炉缸、炉底温度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炉缸冷却制度是保证大型高炉长寿的基础,不同冷却制度对高炉炉缸的温度分布和侵蚀状况具有直接影响.结合某4000 m3级高炉,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了高炉炉缸、炉底温度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大水量、小温差"和"小水量、大温差"这两种不同炉缸冷却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冷却制度对炉缸温度场、炉缸侵蚀状况及高炉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役初期砖衬较厚时,不同冷却制度对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区别不大;随着砖衬的不断减薄,不同冷却制度对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逐渐明显;当砖衬侵蚀到一定程度后,再好的冷却也无济于事,但采用"大水量、小温差"并加强冷却可以减缓砖衬的侵蚀,延长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炉缸炉底衬砖破损机理的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炉缸炉底侵蚀判断数学模型。该模型用于推定炉缸炉底的1150℃等温线(侵蚀参考线),并结合知识库中的操作知识对护炉操作进行指导,以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高炉炉缸炉底在生产过程中的侵蚀成因,对某企业2 580 m3高炉建立二维传热模型,运用软件求解得到该高炉开炉初期和炉役末期的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对侧壁碳砖进行温度场求解并与应力场耦合得到其径向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该企业高炉"陶瓷杯+微孔炭砖"型复合炉缸炉底结构设计合理,死铁层的长期热应力作用导致侧壁炭砖发生崩角并加速形成环裂,是炉缸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根据复杂结构传热问题中的待定边界逆解原理,针对高炉炉缸测温点较少或无测温点的情况,按照轴对称稳态传热方程,以实测温度和冷却壁热流量为侵蚀边界核定条件,构造了一种正解计算—核定—修改边界—再正解计算核定的逐次逼近的炉缸内衬侵蚀边界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用最危险原则判断同一轴截面内衬侵蚀形貌的不惟一性和不适定性,其诊断结果与后期高炉大修破损调查结果一致.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同类高炉的炉缸内衬侵蚀诊断.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炉炉缸连续式生产、工况恶劣以及耐火材料内衬实际形貌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轮廓向量集表征炉缸内衬热面形状的简易方法,从而将求解未知定温边界几何形状的复杂反问题归结为搜索最佳轮廓向量集合的最优化数学问题.结合数值传热学、有限元法以及遗传算法,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高炉炉缸内衬轮廓的传热"反问题"数学模型.在陶瓷杯复合炉缸的基础上,制备典型的非均匀"象脚状"异常侵蚀数值样本,对模型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计算结果的精确度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微小乳状液形成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中碳链长度差别和双键对微小乳状液形成温度影响。发现碳链长度差别和双键均可使微小乳状液自发形成温度下降,二者同时存在可乳化温度降得更低提供了不太紧密的混合膜可能有利于微小乳状液自发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按正交及配对实验设计,将水貂病毒性肠炎(MVE)细胞培养灭活矿油苗和铝胶苗接种于48只水貂、12只豚鼠、12只家兔,检测三种动物免疫后6 ̄40天的血清HI抗体水平和水貂免疫后11 ̄31天的SNI,结果表明:(1)该两苗对水貂的体液免疫效力相同;(2)豚鼠、家兔、水貂接种疫苗后6 ̄40天的HI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故豚鼠或家兔可作为水貂免后产生抗体水平的模型;(3)水貂免疫后11 ̄31天的HI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有机玻璃试件中球形装药爆炸空腔的高速摄影研究,分析了耦合装药条件下空腔壁面位移和空腔发展速度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胍基丁胺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在用一定浓度的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DNA断裂的同时,观察胍基丁胺对其DNA断裂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发现胍基丁胺能明显减轻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DNA断裂并能改善线粒体功能。这说明胍基丁胺具有抑制PC1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NMDA受体,改善线粒体功能和减轻谷氨酸的氧化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铂掺杂对氧化锡超微粒子薄膜表面结构及气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法制备了氧化锡超微粒子薄膜(I),再用直流平面磁控溅射法掺杂Pt。Pt的掺入使I的晶粒增多,电导下降,还使薄膜的气敏特性到显著改善,讨论了Pt掺杂对薄膜灵敏度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李永栈  韦晓明 《广东科技》2012,21(19):61-63
继电保护工作是最能体现"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任何疏忽、纰漏都可能使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都可能会造成电网设备损坏或电网事故,导致大面积停电,影响社会的生产、生活。在继电保护事故中,由于工作人员的过失造成的误碰、误接线、误整定在电力系统中屡见不鲜,近几年来,由于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新人员增加等原因,继电保护误碰事件程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企业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防止继电保护误碰、误接线事故的发生是继电保护专业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误接线、误碰事件的原因,提出防止继电保护误碰、误接线事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HTV船型浮阀塔板顺排和错排两种不同排列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排列方式均可获得优良的操作性能,但要考虑不同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生入学英语测试抽样结果表明:多数新生入学时英语基础知识存在着明显漏洞,析其原因,将为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为大学一年级英语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光伏电池系统的输出特性及跟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多种常用的跟踪的方法.总结了当前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MPPT)。并对各自的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