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2.
张扬 《科学之友》2007,(11A):44-44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7,(6):79-79
山西面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有道是“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太原”,而说到太原就更要提并州饭店了,并州饭店的面食不仅在全国面食节上获过大奖,其表演更是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发轫于饮食,无论从文字记载来说,还是从考古发现的人类早期活动遗迹来看,都印证了这一点。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大观园中别有韵味的一道风景线,而山西面食文化,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世界面食在华夏,华夏面食在山西",这句广泛流行的话一语中的,点出了山西面食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饱含着人们对山西面食的倾心和赞誉。  相似文献   

6.
<正>在餐馆吃饭似乎是件很享受的事:不用费心准备食材、不用费时窝在厨房、不用费力清理善后工作……但专家指出,这样的"享受"其实弊处更多。在家吃饭少餐桌难交流赵阿姨每周最盼着的事,就是周末等儿子带孙子过来,全家人一起吃个饭,但这顿饭经常吃得她心里不舒服。儿子总在玩手机,孙子也加入了这个  相似文献   

7.
山西太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太原面食就以其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太原面食创始于东汉,而兴盛于唐宋,元代见于古籍中的面食有"春盘面"、"山药面"和"秃秃麻食"等20多种.到了明清,以太原面食为主的饭店已风行全国.因特殊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山西有着丰富的粮食作物资源.小麦、谷子、玉米、高梁、荞麦、莜麦和豆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大面积种植,为各种各样太原面食的产生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正>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  相似文献   

9.
山西有几种面食让我难忘. 都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山西的面食确实首屈一指,其中让我大开眼界的莫过于刀削面.那是我在太原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单位的食堂里有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傅,他每周三都要做一次刀削面来改善伙食(因为刀削面必须用全白面粉,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难经常做到).于是,我中午放学后就早早排队等候买一碗刀削面.厨师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像铁皮),在一块筒状的面团上削着,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削起来条条相连,如银鱼翻浪,又似柳叶飘飞,煮熟了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山西"中国面食之乡"的称号.山西对于面食的制作和食用,可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众多面食中,面塑绝对是独具特色的,它既表现出高度的技术性,又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性—一既在技术上达到"形"的精美,又在艺术上体现"神"的韵味.这样的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追溯代县面塑历史 面塑,又名面花,在民间又被称为花馍、礼馍、面羊、面人人等.山西面塑分蒸、焙、油炸等多种制法,以蒸为主.张桂英告诉记者,她所制作的是代县面塑,正是蒸制而成的.代县面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当时,捏面人人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太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太原面食就以其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太原面食创始于东汉,而兴盛于唐宋,元代见于古籍中的面食有"春盘面"、"山药面"和"秃秃麻食"等20多种。到了明清,以太原面食为主的饭店已风行全国。  相似文献   

12.
曾读到过以下两则报道。一则说一位旅客在餐车吃饭,吃毕在碗盘下边特意压上一张字条上写:"本人正在患肺结核,请消毒后再用"。另一则说一位已患乙肝的医生不得已接受一位好友吃请。当问及吃什么好时,医生对朋友坚持说:"我只喜欢吃饺子,咱俩每人半斤饺子足够了,别的啥菜也不要"。而且,在服务小姐刚欲转身离开时,这位医生又特意叮嘱:"一定要分装两盘,每盘半斤"。于是,二人实实惠惠地吃了顿饺子,而且,尽管这位医生饭量不大,也还是努力把自己的那一盘吃了个精光。后来,这位医生因乙肝转化成肝癌去世了,那位好友方才知道了医生的病情。他因为顾虑乙肝传染的可怕,联想起他们曾在一起吃过几次饭的密切接触,于是连忙化验肝功能并做了 B 超,在未发现任何异常后方才心石落地。至此,当回想医生朋友吃饭的"特殊"时,他终于万分感激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太原面食制作传统表演技艺最初产生于宋代,已有1000余年历史.民间相传,宋时太原城中店肆盛极,各种肴馔、汤饼(面条)、水溲饼(拉面)种类繁多,街头巷尾操饭业者往往争奇斗胜、故弄技巧,以兜售宾客.当时凡盈实之家,多就餐于街市,不起家灶,亦不置家蔬.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媒体报道"重庆投资7亿元打造丰都鬼城"的消息,引发网友议论:当地政府挂的是打造中国旅游精品之名,意在借鬼兴游,多赚票子,但不知道决策部门是否考虑到建成后能有那么多的游客来玩吗?还有人说,拿鬼说事,不仅欺骗自己,还会助长封建迷信,污染社会环境:也有当地农民说,丰都县这么贫困,有些人吃饭穿衣还成问题,真是浪费.  相似文献   

15.
微观妙论     
正打通老年餐"最后一公里"为解决居家老人"吃饭难"问题,北京市2021年计划发展1 000家养老助餐点,设在养老驿站。然而,让老人方便快捷地吃上"暖心饭"却有点难。一方面,部分养老驿站人手少,无法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天气转凉,白天渐短,腿脚不便的老人出门就餐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有几种面食让我难忘。都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山西的面食确实首屈一指,其中让我大开眼界的莫过于刀削面。那是我在太原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单位的食堂里有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傅,他每周三都要做一次刀削面来改善伙食(因为刀削面必须用全白面粉,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难经常做到)。于是,我中午放学后就早早排队等候买一碗刀削面。厨师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像铁皮),在一块筒状的面团上削着,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削起来条条相连,如银鱼翻浪,又似柳叶飘飞,煮熟了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相似文献   

17.
一锅饭,够吃3天 人物:黄萌萌 身份:外企职员 在黄萌萌家,厨房真可称得上是少有的干净,原因很简单--她从来没在家做过饭. 别看黄萌萌在公司是个雷厉风行的业务骨干,她的业绩每年都名列前茅,说起她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但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回家却真是纯粹的"生活白痴".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  相似文献   

19.
慧心 《科学之友》2013,(6):26-27
小拉面是山西的四大面食之一,而且是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小拉面,山西家常的叫法是"拉条子"。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说:自古老人就言,好吃不过拉面。拉面就是拉拉扯扯、牵牵连连的意思,亲戚来了,尤其是女婿上门,一般都吃拉面。男女双方说对象,男方第一次上门,女方如果同意就吃拉面,表示拉拉扯扯,愿意建立关系;如果不同意,就很随便了,吃揪片啊什么的,对方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了。山西人做的拉面,里面是不加盐、碱等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朋友总爱说的一句话是:在外面居住虽好,但总像是在作客,没有"家"的感觉。"家"的感觉是什么?实际就是你个人的体验,是你自己营造的一种生活氛围,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家"的感觉,或平淡舒适,或温馨美好,都能牵动你的心,是你生命中不可舍弃的一部分。"家"是一个复合体,不仅是吃饭睡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