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13,(24):6-12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2013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一致认为,中美双方要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习近平表示,今年我同奥巴马总统两次会晤,一致同意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明确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近来,双  相似文献   

2.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最为关键的任务是要理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守成之间的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更多是中国方面的主动和诚意,这种关系的关键词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早在1990年,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积极致力于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美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提  相似文献   

3.
3月14日,奥巴马总统致电祝贺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保持两国元首交往,加强对话沟通,努力建设基于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对奥巴马的祝贺表示感谢,表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新思想引出新概念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在达成"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重要共识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新设想: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5月3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明确使用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词汇,并就"如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了"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的五点构想.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在美国广泛传播,并得到美国各界的积极回应.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分别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中美关系应当超越传统的大国兴衰范式,"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愿意为崛起大国和既有大国建立新的互动模式.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新型大国关系"被写入十八大报告,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总体稳定,局部紧张,共识难遮分歧,合作不掩矛盾,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继续前行。这一年,两国隆重纪念建交35周年,高层交往有声有色,奥巴马总统及夫人米歇尔分别访华、两国元首海牙会晤、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功举行等充分发挥了首脑外交的引领功能。双方不断重申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各领域合作和重大国际问题协调持续深化,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加快投资协定谈判、就  相似文献   

5.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21):68-68
关于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句名言:“太平洋足够宽广,可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这句话向我们提示了新型大国关系与地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时殷弘 《世界知识》2014,(18):28-30
<正>"新型大国关系"概念首先是个战略概念,因而所需的辨析、理解和设想首先应当是战略性的。"新型"和"大国"这两个关键词都含有深意,既密切相联,不可分割,又各具相对独立的含义。就中美关系而言,"大国关系"首先意味着美国真正地将中国作为"大国"对待和尊重;而且,这里的"大国"不是抽象的、静止的,而是具体的、能动的;现今的中国已是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比先前大幅度地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刻演变和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构成当前国际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战略竞争成为国际变局的重要风向标。特朗普政府决定历史性地调整对华政策,前所未有地开启了对华竞争与排挤的进程,这是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背离,反映出美国战略界的对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14,(2):31-31
<正>2013年12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新型大国关系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地区安全中心主任张蕴岭作了主旨发言。来自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军事科学院、内蒙古社科  相似文献   

9.
<正>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习近平指出,我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符合我们双方共同利益。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同他的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富有成果。今年9月我将应他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待届时同奥巴马总统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继续进行坦诚、深入沟通。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不少"早期收获"。两国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去年均创历史新高,双方在能源、两军、人文等重要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就重大国际地区和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杨洁篪分别会见了克里,外交部长王毅与克里举行了会谈。会见克里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将坚定地致力于同美方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克里也表示"美方非常重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为此次会晤奠定了基调。从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访美到2014年2月14日克里访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式提出已整整两年时间。它从一个倡议不断充实、深化,成  相似文献   

11.
2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杨洁篪分别会见了克里,外交部长王毅与克里举行了会谈。会见克里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将坚定地致力于同美方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克里也表示“美方非常重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世界是变革的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度调整。而一度被看作是任性的、为了兑现竞选承诺的,甚至白宫内部也分歧严重、吵吵嚷嚷的"特朗普冲击",已经演化成一股对国际体系的"破坏性创造"力量。特朗普的"三不"特朗普总统的对外行为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三不":不接受新型国际关系,不尊重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不积极推进大国关系的良性循环、合作共赢。首先,不接受中国提出的建  相似文献   

13.
晓岸 《世界知识》2014,(23):57-59
<正>如果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追求的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想模式,那么米尔斯海默勾勒的就是一旦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失败世界将会怎样的危机范式。而从与中美息息相关的种种世相国情来看,两者各自实现的可能性仍是五五开,过份乐观与过度悲观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不可避免。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国战略竞争重回国际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这将对中国的发展崛起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越是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越面临加快学习国际经验、汲取历史教训的压力,日益需要加强对国际政治演变,尤其是一次世界大战前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国战略竞争、美苏冷战经验教训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政治演变的研究,在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与大国的关系很不平静.大国战略关系是否将发生质的变化,大国战略竞争是否将重新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2012年中国与大国关系是顺着2011年的轨迹惯性发展,还是会出现转折点,重新回归往年的平稳状态,这是一个未知而又特别重要的问题.本文依据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小组的数据,简要描绘了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历史轨迹,并对2012年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可能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董春岭 《世界知识》2014,(16):52-53
<正>人文交流可以被称作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播种机"、"防火墙"、"稳压器"、"探路者"。2014年7月9~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磋商在北京举行。这是人文交流首次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轨",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磋商一起,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驾马车"。此次中美人文交流的主题是"缔结青年纽带,塑造和平未来",9日在北京大学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的"中美青年智库学者对话"便是该主题之下的重要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与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卜睿哲等人深入交流。那么,中美人文交流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何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根据外交部公布的信息,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在政治、经贸、人文、气候变化、科技、执法、防务、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涉及五大类问题49项内容。分析人士指出,中美各领域"对表",将起到增信释疑的重要作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锤定音"成果清单第一项,是中美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再确认。构建中美新型大  相似文献   

19.
3月14日,奥巴马总统致电祝贺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保持两国元首交往,加强对话沟通,努力建设基于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对奥巴马的祝贺表示感谢,表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友好圈、经济合作圈、军事交流圈:以之为后盾推动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与20年前中国国际战略和政策开始历史性转变时相比,新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的背景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战略机遇和五个方面的战略风险。五大战略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国际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的非传统后果促使大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同时,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表现在欧洲地区和东亚地区。大国合作的趋势未变。虽然大国战略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