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万才 《科学通报》1994,39(10):920-920
为配合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资源评价及温州—黄山地学断面地热研究工作,于1992年在浙江境内开展了系统的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样品的采集以及室内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29个可靠的实测大地热流数据,从而对宁波、金衢等含油气盆地的热流特征及浙江境内区域热背景取得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欧阳铤等曾报道过浙江省境内的5个热流数据,本文着重报道新近获得的这批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地热测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的地温测量结果表明,深钻靶区地温梯度介于19-26℃/km,较大陆地区平均值(25-30℃/km)偏低,与德国大陆超深钻(21-28℃/km)相近.42块钻孔岩芯热导率测试显示,曾经深俯冲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具有异常高的热导率,平均(3.94± 1.26) W/mK,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值50%以上.实测热流值为 76-80 mw/m2,高于全球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5 ±1.6) mW/m2和中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1±15.5)mW/m2)及相邻苏北盆地地表热流平均值(68mW/m2),但略低于德国大陆超深钻在 1000 m以下的热流值(85mW/m2).研究区较高的热流值系地壳上部热导率的横向不均一所致,即热流由较低热导率的周边地区向较高热导率的超高压变质体汇聚的结果.较低的地温梯度决定了深钻靶区较低的深部温度,苏鲁地区从地热角度看也是合适的大陆深钻地区.  相似文献   

3.
汪集旸 《科学通报》1991,36(4):295-295
地下水活动对区域地温场和大地热流测试的影响,是当代地热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众所周知,在地壳浅部,地下水活动普遍存在,但在地温测量或地热研究过程中,这种活动有时很难加以识别.本文在大量钻孔地温测量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地热资料判别地下水活动的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少鹏 《科学通报》1988,33(18):1405-1405
地表热流是地球深部热状态和浅层乃至地表各种瞬时或局部热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因而影响地表热流分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因素对热流分布的影响机理不同,不同埋深的热扰动对地表热流分布的影响范围也不同。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能滤掉热流数据中某些影响因素的成分,从而使得另一些因素对热流分布的影响得到更明显的反映,有利于从中发现或总结出大地热流分布的规律。可见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在大地热流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南黄海南部盆地现有钻井测温资料及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 计算了8口井的大地热流值, 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趋势图. 研究结果表明: 南黄海南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4.7~32℃/km之间, 平均为28.6℃/km. 大地热流介于65~74 mW/m2之间, 平均为69 mW/m2. 该数据填补了南黄海南部地区热流测量的空白. 热史恢复结果表明, 南黄海南部盆地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古热流持续增高, 在中生代末经历最高古热流, 在新生代则开始冷却.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南黄海南部盆地经历了至少4次快速沉降与缓慢沉降的更迭, 显示了较为强烈和频繁的构造活动且性质复杂.  相似文献   

6.
西藏热流数据最新报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89,34(5):373-373
1982年在藏南的羊卓雍湖和普莫雍湖获得了青藏高原首批热流数据(平均热流值分别为146mW/m~2和91mW/m~2),在此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概括出了藏南多层次异常壳-幔热结构,并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自1986年执行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批新的热流数据。文中分别报道(1)罗布莎等四个地区测得的钻孔热流数据;(2)青藏各大地块不同岩类的放射性生热率数据。  相似文献   

7.
华北盆地地幔热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集旸 《科学通报》1986,31(23):1811-1811
地幔热流是一个重要的深部地球物理参量。与地表所观测到的大地热流值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去除地壳浅部各种地质或环境因素对大地热流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给出更多的深部信息。近年来,作者在系统进行华北地热研究的同时,计算了华北盆地地幔热流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热流断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旭 《科学通报》1995,40(2):161-161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是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为实施全球地学断面(GGT)计划而拟定的我国境内11条地学断面之一,目的是查明东亚大陆边缘我国东北地域的岩石圈结构,以便有助于建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模型.中日合作新得出7个可信的热流数据,加上在海拉尔盆地和松辽盆地已测得的28个热流数据,沿本断面域及其邻区共获得35个大地热流数据,建立东亚大陆边缘横穿我国东北地域的热流断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Ⅳ号地学断面大地热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恕信 《科学通报》1992,37(2):143-143
中国第Ⅳ号地学断面是全球地学断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断面西起青海门源,经陕西商县,东止于福建宁德,全长2220km,以北西走向穿越中国祁连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等六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和13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十分复杂(图1)。为揭示该断面大地热流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而探讨岩石圈的结构、性质、动力学及演化,我们在断面的西段和中段开展了钻孔测温和岩芯热导率的测试,取得了一批新的大地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10.
汪集晹 《科学通报》1986,31(10):763-763
大地热流在裂谷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不少研究者认为,攀西地区是一个海西——印支期的古裂谷。其热状况如何?是否出现高热流就成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关心的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和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大队物探队合作,从1982年10月起在攀西地区进行了大量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测试,在此基础上计算大地热流值并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地层和海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李从先 《科学通报》1986,31(21):1650-1650
一、主要的争论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海侵的范围,6000—7000年前有无高于现今的海平面,这是本区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这种分歧是由于对晚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意见不一致所造成的。虽然近年来在长江三角洲南翼及太湖地区作了广泛的调查,打了大量钻孔,有数十个钻孔作了较多的样品分析鉴定。然而,由于问题复杂和缺乏系统的测年资料,以上争论延续至今。关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地层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意见,并分别得出三种不同的海侵范围和海平面变动结果。第一种意见主张,长江三角洲南翼东部沿海地带第一陆相(暗绿色硬质亚粘土)层的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四川盆地的地热学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石油钻井的系统Ro资料, 采取古热流恢复方法, 得出了四川盆地的热流史. 加里东期之前的热状态较为稳定, 热流值较低. 海西期, 热流开始逐渐增大, 距今259 Ma左右, 盆地热流值达到最高, 多数钻井的最高古热流在60~80 mW/m2之间, 少数钻井经历的最高古热流超过了100 mW/m2, 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 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为快速降低阶段, 晚三叠世-现今为缓慢降低或相对平稳阶段. 中晚二叠世, 盆地西南及东北存在高热流区域, 这些区域现今被认为是玄武岩喷发区或者隐伏玄武岩的存在区. 高热流值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及岩浆活动相关性较好. 推断这种高热流异常是由当时的岩浆活动造成的, 热流特征反映了东吴运动期间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时岩浆活动的热效应. 研究结果为峨眉山超级地幔柱的存在和活动提供了地热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首批实测大地热流数据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圣标 《科学通报》1992,37(19):1791-1791
江西省在我国华南大地构造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区内大地热流研究一直未能得到开展。为此,自198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与华东地质学院合作,在江西省进行了系统的钻孔地温测量和  相似文献   

14.
吴俊 《科学通报》1990,35(14):1086-1086
一、样品与实验 为研究煤层烃类气体的组成,我们筛选了全国一些主要煤田约130多个含气煤样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和研究。样品取自井下新鲜采掘工作面和钻孔中。由于多数学者认为在新鲜揭露的煤体内约有80—90%的煤层气体以吸附状态存在,因此这部分气体基本上能表征煤层气体的自然组成。将采集的含气煤样迅速装入特制的密封缶中(煤样200—500g)并立即送往实验室脱气。  相似文献   

15.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较简单、造价较低,已被桥梁工程广泛应用。其质量对投资、进度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桥梁的施工监理,才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本文就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川西硅热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anberg和Morgan(1979)依美国的区城热流值资料和大量的地下水二氧化硅温标温度资料,找出了二者的线性关系。于1980年又做了进一步讨论,指出根据水中二氧化硅含量,运用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当地的大地热流值,并称这种大地热流值为硅热流值(silica heat flow),以便与用传统办法实测的大地热流值相区别。式中[SiO_2]为地下水中二氧化硅浓度,以毫克升~(-1)表示,Tsio_2为水溶解二氧化硅达平衡时的温度,以℃表示;T_0为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以℃表示;m是与地下水循环的最小平均深度相关的值,等于0.67℃米~2毫瓦~(-1)。本文根据川西的1089个地下的二氧化硅含量数据,用这种方法计算出川西硅热流值。每一经纬度网格求一个平均值,共31个,进而做出硅热流等值图,并就图形与地质背景的关系做了初步讨论。最后讨论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性和移植到我国其他地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图1),全新世沉积极为发育。区内钻孔资料众多,根据钻孔资料,我们做了大量的分析工作,为全新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试对上海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对比、C~(14)年龄测定和古地理过程等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较简单、造价较低,已被桥梁工程广泛应用.其质量对投资、进度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桥梁的施工监理,才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本文就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86,31(11):846-846
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是理论地热学和应用地热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手段。自1976年建成地热-Ⅰ型稳定平板岩石热导仪以来,我所地热实验室为矿山地热研究,油田区地热研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大地热流测量等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了2000余个岩石热导率数据。为进一步开展松软、弱胶结、孔隙饱水和小直径钻孔岩芯样品的热导率测试,形成多性能测量系统,同时引进微电脑、数字仪表等先进装备,开发程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一套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壤热流计算结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宝灵 《科学通报》1993,38(11):1013-1013
大地热流场的测量颇为困难.我们认为对一年以上的长时间平均而言,用浅层土壤热流推算大地热流是可能的.设土壤热流量为Q,则有Q=C_mKT/Z,(1)式中C_m为土壤容积热容量,T/Z为土壤温度梯度,K为土壤导温率.当这两项已知,K的计算成为关键.本文试图利用资料中全国287站0.8m,3.2m月平均地温值(1954—1985),在计算K的基础上,求出Q,并初步分析其分布特征.而与大地热流的关系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