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with iterative decoding,BICM-ID)技术能够在带宽受限的条件下增加时间分集,继而提高编码增益.由星座点和比特映射确定的符号映射方案是决定BICM-ID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以往的符号映射方案并未最大程度地利用信号空间.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BICM-ID系统的符号映射方案.该映射方案是由两个具有不同半径和相位的QPSK星座组成,并具有MSP(Mixed SeparatedParticipation,MSP)映射的高分集特性,命名为交叉均衡8PSK准MSP映射(cross equalization-8 PSK-quasi-MSP,CE-8PSK-QM).在平均功率相同的前提下,该映射方案相比BICM-ID的传统映射方案具有更大的最小欧式距离,因此可以提高接收机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当BER为10-4时,所提映射方案在瑞利信道下至少提高0.4分贝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2.
刘军清  孙军  古继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8):1308-1311,1315
提出了一个在噪声信道中对可变长信源编码码流传输提供有效差错保护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利用信源编码器输出中的残留冗余为传输码流提供差错保护。该方法基于改进的联合卷积软解码以及采用非霍夫曼码的通用可变长码(UVLC),更接近于一般的信源和信道编码方法,并且信源符号集的大小也不受限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联合编码系统可获得比传统的分离编码系统更高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3.
BICM-ID系统是一种将信道编码和高阶调制相结合的调制方式,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不断地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便更好地接近信道容量.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在BICM-ID系统中可以采用多维映射标识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BICM-ID系统的四维16QAM星座的映射方式.  相似文献   

4.
信号不同步是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中的热点,为了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鲁棒性,针对异步通信条件下误码率高的难题,提出一种物理层网络编码与卷积信道编码相融合的无线通信方案.首先将置信传播算法引入到中继节点编码中,然后将信道译码和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起来,减少异步通信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采用仿真实验测试其有效性和优越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编码方案,物理层网络编码与卷积信道编码方案不仅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提高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和信息传输速率,而且增强了系统对相位偏移和符号偏移的鲁棒性,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的空时频编码OFDM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空时编码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系统误码性能更为优越、功率效率更高的空时频编码OFDM(COFDM)技术.该技术采用子载波分组与线性预编码方案,通过适当的子载波分组,可以保证系统获得最大的分集增益,并使系统编译码的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将空时格栅码(STTC)与空时分组码(STBC)相结合,使得系统在获得最大分集增益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编码增益;最后引入功率配置来进一步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提高功率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较高的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重复累积(repeat accumulate, RA)码兼具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ode)码译码简单和Turbo码编码容易实现的优点,使其成为信道编码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而编码协作作为一种将信道编码与协作分集系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能同时为通信系统带来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对协作分集系统进...  相似文献   

7.
为使迭代解映射和译码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调制系统获得逼近信道容量的优异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映射方式搜索的非规则映射技术,采用自适应二元交换算法(ABSA)搜索得到新映射方式,与Gray映射混合得到与信道编码接近最优匹配的非规则映射。对于DVB-T2标准规范的LDPC编码调制系统,在对其方案进行微小修改的前提下,该技术可对迭代解映射系统进行改进,挖掘出可观的迭代增益。以DVB-T2标准64800码长2/3码率的LDPC码和64QAM星座图为例,外信息传递(EXIT)图分析表明:该技术在加性白Gauss噪声(AWGN)信道下理论上可获得0.55dB的信噪比(SNR)增益;误码性能仿真表明:在误码率(BER)10-5时,该技术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可分别获得0.30dB和0.26dB的增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空时编码最大似然译码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检测算法的最优空时编码方案(LO-STBC).首先将发送符号与服从特定规则的传输符号系数矩阵线性组合构成空时编码矩阵,然后将该空时编码矩阵的各行从多根发射天线上并行传输,最后在接收端使用等效信道线性检测译码.相比于传统编码,LO-STBC编码的误比特率性能最优,与信道编码联合使用时可以获得最大分集增益,并且可有效降低自适应传输应用时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传输速率下,LO-STBC编码的误比特率最接近理论性能曲线,比传统编码低0.5 dB,在带有信道编码的系统中分集增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视频数据在无线信道上的可靠传输问题.方法 结合差错弹性控制和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在网络带宽一定的情况下引入信源解码器的抗误码性能指标,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确定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具体方案.结果 提出一种基于解码器差错弹性控制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算法.结论 该算法和传统的联合信源信道算法相比可获得更高的性能增益,适合于视频数据在无线网络上传输.  相似文献   

10.
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出了一种与简单空时编码发射机分集相结合的恒定比特率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 (OFDM)方案。该算法根据两径发射机的平均信噪比在各子载波上自适应地选择不同的调制模式 ,并保持恒定比特率。仿真结果表明 :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 ,该方案可以显著地改善 OFDM的性能。在无信道编码和误比特率为 10 - 5条件下 ,对于平均带宽效率为1bit/ (s.Hz)的双天线发射分集接收的自适应 OFDM系统与传统 OFDM系统相比可以获得约 35 d B的自适应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11.
李鸿林  王伟利 《应用科技》2009,36(12):13-16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CM—ID)是一种编码、调制和迭代译码相结合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译码.BICM—ID在结构设计上加入了比特交织器和软输入软输出(SISO)译码器,结合迭代译码,最终实现次优译码.不同的编码方法在BICM—ID系统中也有着很大的性能差异,针对几种常见纠错编码方法——卷积码、Turbo码、LDPC码,在BICM—ID系统下的误码率性能进行比较.仿真得到系统在AWGN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曲线,表明不同纠错编码的BICM-ID系统性能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李鸿林  王广佳 《应用科技》2010,37(11):18-21
针对比较恶劣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与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的通信系统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误码率的问题,该文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它充分利用发送端获得的信道估计信息对每次重传的数据序列进行自适应交织来降低信道对同一比特的影响,从而降低接收端的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无论是在高斯信道或是莱斯信道下都能很好地降低误码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软判决反馈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一种基于软判决反馈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此方案可以不通过扩展频带来提高通信系统在瑞利信道中的编码增益,有效抵抗无线信道噪声、衰落等干扰.仿真结果表明,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  相似文献   

14.
黄建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845-2848,2852
为提高低仰角情况下临近空间通信在不同天气下的误码率性能,提出在传输中采用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首先讨论了临近空间信道传输特性,指出雨衰是影响Ka频段临近空间通信的最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Ka频段临近空间信道模型。其次分析了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特性,对其应用在临近空间通信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然后建立了临近空间通信的仿真模型,对基于卷积编码的Ka频段临近空间的通信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卷积编码可以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有效提高了临近空间通信在不同天气下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15.
BICM-ID系统的多维星座映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ICM-ID系统是一种将信道编码和高阶调制相结合的调制方式,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不断地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便更好地接近信道容量。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在BICM-ID系统中可以采用多维映射标识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多维映射系统的成对错误概率PEP的分析,介绍了多维映射标识的构成方法,重点介绍了QPSK和8-PSK的四维映射及性能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采用相干检测方法的发射分集方案中,进行信道估计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为了降低接收端的实现复杂度,根据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差分空频发射分集及相应的非相干检测方法。该方法在时域进行差分编码,而在频域进行空频编码以获得分集增益。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尽管非相干检测方法损失了一定的接收性能,但无需进行信道估计,在慢衰落和快衰落信道中均能适用,是一种比较好的实现复杂度与接收性能之间的折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编码的OFDM系统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FDM在多径衰落信道中,一些子载波由于深衰落会完全被丢失,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误码性能因此,必须将OFDM系统与信道编码结合起来以提高整系统的误码性能。构建了基于编码的OFDM仿真系统,通过仿真比较了基于LDPC码、乘积积累码(PA)和卷积码的OFDM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BER性能。研究了信道块衰落长度与编码性能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分析表明,LDPC码和PA码在不引入交织的情况下,均可获得比引入交织的卷积码更大的性能增益,表明LDPC码和PA码在无线信道环境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空时编码是实现宽带无线数据通信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技术.本文基于空时分组码和对角分层空时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一种内接编码方案.这种编码方式可以在既定的发射天线数下,根据信道环境的优劣,通过调整内接码中空时分组码维数来控制系统误码率性能和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用该内接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误码率要求,尽可能地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9.
FM IBOC(带内同频)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频谱结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与调制方法,传输技术及发射系统结构方面介绍了FM 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系统,并分析了FM IBOC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60GHz脉冲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幅度衰落引起的误码问题,研究了该系统中Raptor码的误码性能。根据60GHz短距离通信系统特点,采用IEEE 802.15.3c工作组建立的60GHz无线信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编码系统接收信噪比;然后结合信道编码理论,对不同编码方案进行误码性能仿真,重点对两种不同的Raptor码的编码增益、译码开销及通信距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2码率的QCLDPC预编码的Raptor码在接收信噪比大约为5dB时,相较于未编码系统拥有4.5dB的编码增益,同时最大通信距离为70m,为今后60GHz短距离通信系统信道编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