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个基本国情入手,探讨了在这个时期社会中存在的信仰危机这一问题,文中涉及到对信仰危机内涵的界定,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社会现实中的表现,以及消除信仰危机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信仰危机.深入了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其成因,探讨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策略,对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引导大学生信仰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时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法律为自身行为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在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探索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并致力于找出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重要阶段,新的道德信仰价值观尚不完善,以至于出现了普遍的道德信仰危机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表现在经济、社会、政治、教育等方面.解决当前道德信仰危机的对策主要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道德奖罚机制,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途径三个层面,做一些初浅的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的人们对于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论宗教存在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和科学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一对矛盾。宗教追求的是人类最善、最美的精神极限的产物,科学是人类追求最高最真物质享受的产物,所以科学与宗教是人类“领梧并获得无限的主观本能”。宗教可以使人类收敛恶的本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平衡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因此,只要人类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宗教的存在与科学一样就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对上帝和神灵的信奉与膜拜,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进入近代,传统宗教衰微,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科学的发展对宗教的消解。俄国与美国都是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它们的宗教信仰仍然存在,这说明在现代社会,科学与宗教并非绝对对立而不能相容。我们要全球性的呼吁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而且这个“人文”中应该包括宗教。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当今社会面临着信仰危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所谓的"信仰危机",但是通过对当今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是部分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倾向等问题,这些都急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仰教育这一方面。针对现状,大学生信仰教育应当采取一系列方法去顺应时代与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法律为自身行为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在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探索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并致力于找出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将"域"的概念引入到非自愿移民风险控制理论当中,试图对建设项目征地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此实现移民社会风险控制的目标:在不同的移民阶段,"域"的形式是不确定的,"域"的主体不同,指向也不同,从而导致社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从"域"的变化形式出发,才能掌握各种情况下的移民社会风险,并且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间环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较为重要而实际上却未受重视的范畴。本文将回溯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在其架构内进行了相应的补充,提出“社会心理”和“社会文本”的互动其实处于社会意识形态场的调控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该文将"红与黑"作为一整体意象,并结合斯汤达及作品本身、书中人物形象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证明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构建—整合”的边疆发展模式的历史和现实依据,认为“构建—整合”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边疆治理政策的重大创新,必将对边疆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发生的"三害"、"五毒"现象是极其严重的,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试图从思想根源、法律制度、社会环境等方面分别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以来,后代学者或把它视为阐释学的理论命题,或把它当作修辞学的理论观点,然而均因脱离了社会历史语境和言语情境,结果都是对孟子原意的错会。通过转换视角,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言语实际情境,认为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其原意应是对当时“言意之辩”的理论拓展,更是一条以划分语义层次为前提,以确立受话者主体地位为依归,以探求会话含义为目的的语用学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修辞学的“得体”观,体现出语言表达对社会文化背景(即大语境)的关注。其实,任何一种修辞观的出现都不应是孤立的,它既是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语辞修饰的要求.同时又与传统的修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的依据就在于文化的传承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诗三百》所代表的“和美中正,适度中节”的精神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考察吕叔湘先生对“适度”与“恰当”原则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精神的积淀。  相似文献   

18.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准手征性”及“假手征性碳”这两个概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很少涉及到,但在一些较为深广的有机化学书中和高等有机化学中提到了。弄清这两个概念对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特别是旋光异构的构型方面(对环状化合物还联系到顺反异构)是很有好处的。本着教学研究以及党的“双百”方针的精神,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说中经济法与社会法均以"社会本位"为基础,但未对其各自视野中的"社会利益"加以区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应以"法本位"这一法的核心概念为逻辑起点,对一般意义的"社会利益"以及经济法与社会法各自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做出内涵区分,以明确二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