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混沌分形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通过计算股改前后沪深两市4种指数的Hurst指数和分形维,来比较股改前后市场的混沌分形特征.得出一系列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混沌分形特征,股改明显加快了丧失初始条件记忆的速度;股改后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深市最少需要4个变量来建立市场的动力学方程,而沪市就至少需要5个变量,沪市比深市复杂些;股改后两市分形维有下降趋势,股改有提高市场效率的趋势.这些结论可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较新的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选择换手率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作为间接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构造出一个综合的投资者情绪的替代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当期的情绪与收益显著正相关,但是没有预测能力。利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相互关系,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将样本期分为股改前与股改后,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在股改前显著正相关,股改后相关性却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性的作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机构投资者代表,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和深化体制改革作为中国股市两大情绪转换期的分隔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使用EGARCH模型(exponential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研究在不同股市情绪下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及个人投资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机构投资者行为系数η_1小于0,杠杆指标β大于0,交互项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减弱了股市波动性,且存在正杠杆作用,此时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影响较大;在情绪平淡期,η_1值远小于0,个人投资者指标十分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和个人投资者的正向影响最大;在深化体制改革时期,η_1的估计值为30.216,此时交互项不显著,表明此时机构投资者加剧了股市波动,但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作用不大。可见,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也不能对个人投资者行为起到持续的正向影响,因此监管当局需根据不同股市情绪灵活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的本轮行情是在市场估值偏低背景下的股改和汇改两个方面的驱动力下产生的,在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状况维持下中国股市有望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持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的本轮行情是在市场估值偏低背景下的股改和汇改两个方面的驱动力下产生的,在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状况维持下中国股市有望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持续.  相似文献   

6.
于志慧 《科技资讯》2007,(34):144-145
目前我国股市表现出浓烈的投机氛围,出现了非理性繁荣.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投资者情绪源指标监控体系中筛选出申万微利股指数、申万高市盈率指数、申万高市净率指数、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指数、每周基金账户开户数、每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数量6个指标,同时控制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股市的复合情绪指数。合理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和预测能力检验的结果表明,该复合情绪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好像成为了一种常态,投资者常常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仔细观察,2001至2005年的暴跌56%和2006以来暴涨400%,除了中国股市带有制度性缺陷之外,机构利用股票指数的编制缺陷人为操纵市场是最主要的原因,它会诱导中小投资者始终处于追涨杀跌的错位态势。"赚指数不赚钱"也因此成了中国股市病态运行的疑难杂症,久治不愈。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从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战略高度和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出发,亟待对现有股票指数的编制缺陷和运行的功能虚脱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股市中存在与投资者舆情有关的非理性现象,舆情与股市关系的量化研究对发掘股市规律和辅助投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论坛中的投资者发言,创新性地建立CNN-TLDA混合模型对舆情进行多角度量化分析,从积极度和关注主题两方面探究投资者舆情和股市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对舆情在股市预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股市投资者普遍悲观,投资者乐观度和关注主题都与股市高度相关.多角度舆情分析使预测误差下降至41%.研究成果能够辅助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能为股市中个体投资者舆情的分析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是学者们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股票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具有其特有的性质,如更高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股票价格更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研究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投资者在选股过程中需要理解中国股市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情形,而ARCH模型族正是研究股市波动随时间变化的工具.以上证综合指数为对象,采用GARCH类模型对中国股市波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为股市收益的尖峰厚尾特点、波动的集簇性、时变性提供了实证证据,并对实证结果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是在股权割裂的制度设计下发展壮大的,股权割裂成了股市改革的路径依赖。也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缺陷,造成了中国股市即使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也不能体现出很好的晴雨表作用,波动反复与牛短熊长是中国股市的既有特征。股权割裂的路径起点使得股市一旦走熊,各方利益集团便从幕后走到了荧光灯下,进行自利的行动。改革,正是利益集团相互的博奕与妥协。政府作为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为了达到多赢的效果,政府应变运动员为裁判员,抽身于各利益集团之上,真正成为社会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减少因转轨而造成的磨擦。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博弈理论,对股价操纵与市场监管之间相互的决策进行了分析,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效的股价操纵监管机制主要在三个方面的建立:一是加大对操纵者的处罚力度;二是监管主体不能缺位;三是监管主体不仅不能缺位,而且还应加大对监管主体失职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的特点:市场只有强制退市,而主动退市和自动退市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真正退市的企业少之又少;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仅就连续亏损一种情况作出规定;缺乏完整的证券市场体系。退市标准与国际不统一。认为产生的原因在于证券市场的定位、上市资源的稀缺、地方保护和投资理念不正确。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和配套制度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估值体系的冲击,指出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的不合理和配套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股市长期持续低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证券市场再启融资之际,管理层应加强立法,上市公司要强化独立董事制度,同时应借鉴外国证券监管经验,使证券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16.
刘效梅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5):11-14,29
对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外商直接投资及股市之间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显示了这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打着外商直接投资旗号的外资热钱是影响中国股市的重要因素;虽然股市对银行贷款产生了短期影响,但银行贷款对股市并没有影响。为防止外资热钱以直接投资名义入境,政府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管,并改革现行的投资体制。对于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金融监管当局要坚持疏堵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企业实行股份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如何正确处理国家股、企业股、职工个人股的投资比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中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有助于抑制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对经营者产生长期激励效应。在中国,ESO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应通过规范证券市场、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等途径,发展和完善ESO制度,充分发挥ESO激励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走势和股价的变化,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公司发展的反映.自2000年6月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下跌,股市走势与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背离,许多2000年以后上市的次新股在股市连续下跌中,已跌破发行价格,股票发行定价问题受到业内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协整技术从个股角度,以成交额作为信息流的代理变量,对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与信息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表明,股票价格与成交额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这说明平价或预测股票价格时,应该注意对股价有影响的信息或信息的流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