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究白马人的脂肪发育特点及族群关系,以四川省平武县233例成年白马人为研究对象,运用人体测量方法调查白马人的7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嵴上、髂前上棘、小腿内侧)厚度和体脂率,并与我国西南地区的15个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马人男性躯干部分皮褶较厚(其中髂嵴上皮褶厚度最大),四肢皮褶厚度较小(其中肱二头肌的皮褶厚度最小);女性除了肱三头肌皮褶较厚以外,其余部位的皮褶厚度情况与男性相同.同年龄组女性的7项皮褶厚度均大于男性.体脂率结果显示,白马人男性不属于肥胖,白马人女性45岁以上的属于肥胖.基于皮褶厚度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马人与四川羌族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四川汉族、贵州屯堡人和甘肃汉族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调查法,在福建漳州调查了679例汉族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分析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女性各项皮褶厚度值均比男性高,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城市男性皮褶厚度值高于乡村男性,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城市女性与乡村女性皮褶厚度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项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面颊、肩胛下皮褶厚度随年龄增加极显著;(5)与少数民族族群的聚类表明闽南地区汉族的皮褶发育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点,与汉族族群的聚类表明男性接近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则更接近南方汉族女性.  相似文献   

3.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贵州黔西南布依族832例(男338例,女494例)、安顺布依族345例(男163例,女182例)进行了5项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显示,黔西南、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均为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较厚,肱二头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较薄.黔西南布依族男性肱三头肌皮褶、女性肱二头肌、肩胛下皮褶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男性5项皮褶厚度均与年龄无相关,随年龄增长,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增大,肩胛下皮褶厚度减小.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男性、女性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减小,男性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也减小.两个族群女性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总体上看,两个族群男性间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而黔西南布依族女性皮褶厚度高于安顺布依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壮侗语族民族中,布依族与侗族皮下脂肪发育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体测量法,在四川昭觉测量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大凉山彝族成人6项皮褶厚度(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皮褶)。研究结果显示:1)男性躯干部脂肪发育优于四肢,女性躯干和上肢后部皮褶发育较好。2)6项皮褶厚度值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肩胛下皮褶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值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与国内8个族群比较,大凉山彝族男、女性皮褶厚度值接近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值。可见:大凉山彝族皮褶发育特征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的遗传特点,身体皮下脂肪相对较薄,体型纤瘦。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与四川省石棉县调查了157例木雅人、120例尔苏人、158例八甲人与71例空格人的皮褶厚度,包括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髂嵴上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共7项.比较研究了4个族群与我国西南地区15个族群的皮褶厚度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与空格人男性的7项皮褶厚度均显著低于女性数值;②木雅人与尔苏人的各项皮褶厚度值较接近,二者的面部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较高,八甲人身体躯干和四肢皮下脂肪堆积水平优于其他3个族群,空格人的各项皮褶厚度均较小,皮下脂肪堆积水平较低;③同西南地区其他15个族群的皮褶厚度相比,八甲人的数值偏大,尔苏人和木雅人的数值属于偏大或中等偏大,空格人的数值较小;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木雅人与尔苏人接近,八甲人与四川汉族族群接近,而空格人与云南傣族和云南蒙古族接近.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简阳调查了699例(城市男性137例、女性151例,乡村男性205例、女性206例)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简阳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无论城市或是乡村,女性各皮褶厚度值均比男性高,男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城市男性皮褶厚度值均比乡村男性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女性皮褶厚度值均比乡村女性高,除面颊皮褶外,城市女性与乡村女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简阳汉族男女皮褶厚度曲线随年龄增长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
2009年-2013年测量了16 501例汉族人(共36个调查地区)乡村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厚度值,计算体密度和体脂肪率(percent body fat,PBF).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男性PBF值增大,女性45-59岁组与60-75岁组PBF值接近,女性PBF大于男性.目前中国不同地区乡村汉族人PBF差异很大.用Siri体脂肪率法评价中国汉族的肥胖,发现男性超重率为24.1%,肥胖率为10.5%;女性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3%.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汉族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其年龄变化。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手册》方法,对河南1000名农村汉族成人进行体质测量。结果:得到了河南农村汉族成人6项皮褶(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厚度。结论:河南农村汉族女性躯干部、四肢和面部脂肪厚度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男性,躯干部、面部脂肪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而男性相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布朗族成人皮褶厚度值的年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族群的差异,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604例(男性248例、女性356例)布朗族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进行测量,并运用Excel(WPS)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布朗族男性的髂嵴上皮褶最厚,6项皮褶厚度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P0.05);布朗族女性的髂嵴上皮褶最厚,各项皮褶厚度基本在40~50岁达到最大,女性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2)与国内其他族群比较,布朗族上肢和躯干的皮褶厚度中等,下肢的皮褶厚度偏低。(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布朗族的6项皮褶厚度值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山东汉族成人皮褶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6月在山东寿光调查了778例(城市男性156例,城市女性150例,农村男性272例,农村女性200例)山东汉族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厚度.分析了山东汉族成人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男女同年龄组比较,总体来说,女性皮褶厚度高于男性皮褶厚度.(2)6项皮褶指标中,男性以肩胛下皮褶最大,而女性则以三头肌皮褶最大.(3)城乡对比显示,总体来说,城市组皮褶发育优于农村组.(4)与其他4个族群比较,总体来说,山东汉族皮褶发育优于布依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逊于北京汉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用皮褶厚度、体脂率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来计算体密度,采用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用BMI、皮褶厚度、体脂率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2)随年龄增长,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值、BMI、体脂率增大,身高下降.(3)用长岭晋吉皮褶厚度法判断,江淮汉族肥胖率男性为39.8%,女性为30.4%.皮褶厚度法得出的肥胖率远远高于BMI法,两种方法存在较大矛盾.本研究认为用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之和来判断中国人群肥胖的标准,男性应该在35~45 mm之间,女性应该在45~55 mm之间选取.(4)用长岭晋吉体脂率法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率男性为43.3%,女性为5.3%.用体脂率和BMI法判断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存在较大矛盾.长岭晋吉体脂率法男性标准定得太低;女性标准定得太高.本研究认为用体脂率来判断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男性以大于24%、女性以大于28%为宜.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临高县测量临高人419例(男性213例,女性206例)的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甲下皮褶、髂嵴上皮褶等6项指标,计算了临高人的体脂率、瘦体质量、脂肪质量与瘦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研究发现,性别间比较,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均大于女性(P0.01),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均数小于女性(P0.01)。随年龄增长,临高人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逐渐增大,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逐渐减小;女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与年龄无相关。受试者特征曲线表明,脂肪质量指数比身体质量指数对临高人体脂率的估算可靠性更高。这也提示脂肪质量指数是比身体质量指数评价肥胖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邛崃农村随机抽取422成人(男222人、女200人)进行人体测量,将6项皮褶(面颊皮褶、二头肌皮褶、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与腓肠肌皮褶)厚度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处理发现:四川邛崃农村成人皮褶厚度优势明显高于独龙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和山东农村汉族.成年男性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平缓,女性年龄组差异显著.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明显高于男性.不同部位出现最大皮褶厚度峰值的年龄与人体生长发育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皮褶发育状况,对282名蒙古族和255名汉族大学生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厚度进行了测量,计算了两处皮褶和、肩胛下/肱三头肌皮褶,并对各指标进行了民族间比较.结果发现,汉族男生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与两处皮褶和显著高于蒙古族男生,女生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汉族男生的体脂发育优于蒙古族,而汉族与蒙古族女生的体脂发育状况整体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省调查了230例(男93例,女137例)成年白马人和400例(男157例,女243例)羌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尖舌).研究结果表明:(1)白马人的5项舌运动中,女性的卷舌、叠舌和尖舌出现率高于男性.羌族中除了翻舌外,其余类型均是女性的出现率高于男性;(2)白马人的翻舌-卷舌、翻舌-尖舌存在相关,羌族的翻舌-卷舌、翻舌-叠舌、翻舌-尖舌、翻舌-三叶舌、三叶舌-卷舌、三叶舌-叠舌存在相关;(3)与国内的18个族群进行比较,白马人的卷舌率处于中等水平,其他4项指标处在较低水平.羌族的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处在较低水平,卷舌率与叠舌率处在中等水平,翻舌率处在较高水平;(4)20个族群基于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马人和羌族均与南方族群接近,白马人与布依族和四川资阳汉族的亲缘关系最近,羌族与四川凉山彝族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京族成人皮下脂肪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京族305例(男160例,女145例)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值和体脂百分含量(%)均高于男性,性别间存在极显著差异.2)男性6条曲线分布较稀疏,面部、上肢和躯干部的皮下脂肪在40-49岁组较厚,在30-39岁组较薄,下肢皮下脂肪发育情况则相反.3)女性除二头肌皮褶外,其余5条曲线分布较密集,面部皮下脂肪随年龄增长持续增厚,四肢和躯干部的皮下脂肪在40-49岁组最丰富.4)京族成人的皮褶厚度发育低于北京汉族,优于贵州布依族和宁夏回族;与达斡尔族相比,京族男性在30-49岁期间其上肢和躯干部的皮下脂肪较薄,而下肢的皮下脂肪较厚;京族女性上肢和背部皮下脂肪较薄,而腹部和下肢的皮下脂肪较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羌族人群的肥胖状况并且建立不同肥胖指标与内脏脂肪等级的关系,采用人体测量方法与生物电阻抗法对843例(男性409例,女性434例)四川羌族成人进行9项身体指标的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髂前上棘皮褶、髂嵴上皮褶、体脂率、BMI和内脏脂肪等级.运用ROC曲线与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内脏脂肪等级与肥胖指标关系进行分析,并建立肥胖指标与内脏脂肪等级的logistic方程.结果表明,羌族男性平均体脂率虽属于正常水平,但内脏脂肪等级超标;羌族女性平均体脂率超标,但内脏脂肪等级正常.腰围、臀围等6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表明这些指标均可用于对羌族内脏脂肪等级的预测,其中,体脂率、腰围和BMI的准确性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羌族成人的腰围、臀围、髂嵴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体脂率及BMI与内脏脂肪等级之间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身体肥胖指数(BAI)评判中国乡村汉族成人肥胖的可行性,抽样调查了中国22个省36个族群16 491例(男性8 175例,女性8 316例)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臀围、皮褶厚度等8项指标,计算BAI、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PBF),分析BAI与BMI和PBF之间的关系,比较BAI与BMI在判定中国汉族人肥胖方面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汉族男性的BAI与BMI、PBF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女性的BAI与BMI呈正相关,与PBF不具相关性.男性、女性的BAI与4项皮褶厚度之和均不相关.用BAI与BMI分别判断汉族人的超重和肥胖时,结果出现明显矛盾,二者评价结果的一致率低于56%.由此认为,BAI不适合大范围评估中国汉族人的肥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蒙古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和分布特点,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5项皮褶厚度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山西汉族、湖南汉族、布依族和鄂伦春族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高,青海和硕特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中等,云南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低,其余10个蒙古族族群的脂肪发育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其他族群距离较远,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在13个族群中最厚.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和阜新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较厚,髂前上嵴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中等.巴尔虎蒙古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和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髂前上嵴皮褶较厚,小腿内侧皮褶较薄.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男性皮下脂肪发育与东北三省蒙古族较接近,女性与青海和硕特蒙古族较接近.云南蒙古族与其他蒙古族距离较远,与湖南汉族和布依族较接近,脂肪发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皮褶厚度及其年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310例(男152,女158)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位、髂前上棘位、肩胛下位、三头肌位、二头肌位、面颊部)值,分析了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1)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厚于四肢部位,以背部最突出;2)6项皮褶厚度性别差异均高度显著(P<0.001),女性的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3)男女30~岁组前皮褶厚度明显上升,35~岁时下降,之后男女略有不同,男性呈波浪式上升,女性则缓慢上升;4)男女6项皮褶厚度值均呈正相关;5)布里亚特蒙古族皮褶厚度发育总体优于达斡尔、布依、乌孜别克、俄罗斯和云南蒙古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