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是由100余种不同形态功能各异的大约1000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其中每天约有一些细胞发生突变。如果突变的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增殖变为癌细胞后,就会一个劲儿地疯长而成为恶性肿瘤,并肆无忌弹地蚕食其他组织,还偷偷地随着血液和淋巴液到处流窜,转移到其他脏器安营扎寨,继续为非作歹,成为致命的杀手。人们会问,癌细胞如此穷凶极恶,是谁为它撑腰助威呢?  相似文献   

2.
蜥蜴的尾巴断了能够再生,蝾螈和大鲵除了尾巴,四肢和双眼也能部分再生。至于水螅和水蛭这样的生物,即使把它们切碎,也能再生为一个个个体。那么,人呢?人的皮肤稍微受伤大致可以复原,骨折后经过适当治疗也能够重新接好复原。为了实现肝移植采用的肝脏组织,随着细胞的增殖可以恢复原有的机能。像红血球这样的血液细胞,以及胃肠粘膜、皮肤上皮细胞等都能够反复再生。但是,一旦失去手足或内脏机能严重损坏,那么机体本来具有的机能便很难恢复,器官也不会再生。不久前,科学家分离成功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新闻轰动了世界。胚胎干细胞是在构成人体的细胞中具有特殊分化功能的细胞,如果分离胚胎干细胞成为可能,那么人体脏器的再生就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3.
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等级式的组织结构,由已知的最小的亚原子粒子开始,逐级构成了原子、分子、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成为完整的机体。拿我们自身来说,一个人体有神经、肌肉、骨胳、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循环、泌尿、生殖和感觉等器官或器官系统;每一器官行使一定的功能,分别由许多种特定的组织和细胞所构成,一个成年人体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细胞的王国,无数的细胞构成了庞大的人体。可是,许多人未必知道这些细胞是如何连接起来的。了解其中的奥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举例来说,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平时各自在血浆中顺流邀游。当血管破裂、损伤时,释放的因子一声呼唤,路过的血细胞就一拥而上,和其它凝  相似文献   

5.
吴霞琴 《科学》2004,56(1):49-51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人体大约有100亿个细胞.不同的细胞,如肌细胞、肾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构成了人体的各种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即流变性,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血清)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血液与血管和心脏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边缘科学。在人体内,血液的流变性不仅是调节和控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血液供给和物质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证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体罹患各种疾病时,血液的流变性异常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又可成为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缺血、缺氧和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坏死、坏疸、炎症、变性、水肿、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科学家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新闻轰动了世界。胚胎干细胞是在构成人体的细胞中具有特殊分化功能的细胞,如果分离胚胎干细胞成为可能,那么种种人体脏器的再生就不再是梦想。我们  相似文献   

8.
犹如战场的皮肤 近年来,免疫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免疫学对癌和艾滋病的治疗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过去,在人体免疫方面备受关注的主要是血液中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胸腺、肠壁等器官。 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在免疫方面也担负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9.
人体里,大小动静脉遍布全身,血液犹如红色的河流夜以继日地奔流着。但你知道吗?人体里还有一条“白色的河流”,是指在淋巴网里面流动着的像牛奶似的白色淋巴液。“白色河流”是“红色河流”的支流,淋巴液来自血液,从血液运行到毛细血管后,部分液体从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而形成组织液;其中少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它随着血液的流动周而复始地沿各级淋巴管循环着,源源不断地将各脏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收集起来,运送到有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肩负起维护机体内环境健康的重任。功勋卓著的无名英雄有关资料证明,动物体内的淋巴液…  相似文献   

10.
2000年8月16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允许以治疗研究为目的的人体胚胎克隆实验。消息传来,国际医学界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英国《独立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幅胚胎照片,称这个只有6天生命的胚胎预示21世纪国际医学界的未来。根据英国科学家的乐观预测,该项技术将再造人的神经组织、心脏肌肉、骨骼组织、皮肤组织、血液细胞、骨节组织、肝脏组织、眼组织等,用于有效地治愈许多困扰人类的疾病。形象地说,人体胚胎克隆技术将像修理汽车那样,用科学家克隆的人体部件“修复”、“修理”和“再造”人体上有病和受伤的器…  相似文献   

11.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繁衍生息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它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如血液、淋巴以及身体的分泌物等都与水有关,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在血液中含水量更是高达90%以上,我们进食后吞咽、消化、运输养分。以及排泄废物,各个环节都需要水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把眼睛誉为“心灵之窗”,借助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但你知道吗?构成人体生命大厦的细胞,也长有极为灵敏的“眼睛”呢! 长在细胞上的“眼睛”,就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包裹着细胞的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构成的,好像是细胞穿的一件“衣裳”。在这件外衣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专门负责识别和接受外来的抗原、激素、毒素等大分  相似文献   

13.
<正>人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产生新组织的潜能几乎是无穷的,这些特性使得干细胞成为实验室,乃至医学应用上的重要工具。在生物学或医学研究领域,干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潜能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干细胞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在医学上又有哪些惊人的潜能呢?干细胞从哪里来人体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分属220种细胞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人体机能庞大复杂,却杂而不乱,原因就在于支撑人体的几百种细胞都源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体——受精卵,由它再分化出人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受精卵是超能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胎儿。而早期未分化的胚胎细胞也是干细胞家族的一员,即"胚胎干细胞"。所谓"干细胞",就是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液膜     
液膜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液膜,顾名思义就是很薄的液体薄膜.它具有既能渗透,又能起屏障的奇妙作用。也就是说,液膜既可让某一种物质渗透过去,而同时又能阻止其他物质的通过。如我们人体的胃壁,即是液膜之一,它既可让胃内的养分渗过薄膜进入血液,维持人体生命,同时又能阻止胃中的消化液渗出胃壁进入血液中。否则,胃液一旦渗漏出就会伤害人体的细胞,严重危害健康。  相似文献   

15.
陈作栋 《科学之友》2003,(7):16-16,17
干细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婴儿脐带血中提取干细胞治病更是闻所未闻。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细胞,它们能发育成为血液、肌肉、神经、心脏等不同器官,其中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力最强。成年动物体内也存在一些干细胞,如果能够分离培育干细胞并控制其发育方向,就可能制造各种健康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用于移植手术,从根本上治疗多种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脊髓损伤、脑退化等。此外,干细胞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变人类生存状态、延长人的寿命等潜能。  相似文献   

16.
人生病时,身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人体内部原本祥和、有序的小肠,一时间成了你争我夺的战场。阿力是中性粒细胞,负责接近、吞噬入侵人体的病菌,也是白细胞三人小分队的"带头大哥",队员淑琳是树突状细胞,负责针对入侵者的情报分析,巨仔则是巨噬细胞,负责吞噬致病菌,是人体的清道夫。三人小分队各司其职,是人体健康的忠诚卫士。幽龙、莲丝夫人和葛兰大王则是病菌三人组,他们在人体兴风作浪、为非作歹,是病痛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能见到环卫工人劳作的身影而在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这样一群"看不见"的"环卫工人"从大脑到血液到骨骼,在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都有"专职"的巨噬细胞为我们清除垃圾。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垃圾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吃掉的是我们血液中的病原体,肌肉和骨骼中坏死的细胞,以及肺部的尘埃。巨噬细胞的形状像个小小的荷包蛋,它们其实是一组复杂而多样化的细胞。小小的巨噬细胞能够延伸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脂肪?
  脂肪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人体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包括能量储存、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等。脂肪分子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丙三醇构成,称为甘油三酸酯。共有几十种具有不同特性的脂肪酸,包括是饱和脂肪还是不饱和脂肪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治疗癌症的内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找到一种终止或者起码是限制肿瘤细胞向健康组织转移的方法。黑色瘤是一种恶性皮肤瘤,以其细胞易于侵入血液,并“移植“在其他组织而臭名昭著。尸解发现,死于黑色瘤病人的肝常为癌组织侵袭。是  相似文献   

20.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有些人常会口干舌燥,甚至会因“嘴破”而痛到连喝水、吃东西都有困难。医学界目前发现,口腔溃疡病原为病毒感染,导致口腔溃疡的病毒有两种,分别为人类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一种疱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潜伏于血液中的T淋巴球,EB病毒则是潜伏于血液中的B淋巴球,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人体处于以下三种情况时就会诱发口腔溃疡。1.免疫系统异常:医学研究发现,导致口腔溃疡的病原为原发性病毒,人们被感染后进入人体内,藏在表皮下的血管里,并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