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聚氯乙烯中烯丙基氯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 中的烯丙基氯含量, 研究了烯丙基氯含量与PVC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用氯仿萃取了PVC 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级分, 测定了二个级分的烯丙基氯含量。结果发现聚合物中较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炳丙基氯含量比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高。表明在聚合反应中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很重要的, 为了提高PVC 的热稳定性, 在氯乙烯聚合反应中要减少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PVC 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用Mayo-Lewis方程式预测了悬浮共聚反应过程中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VDC/MMA)和偏氯乙烯/氯乙炮(VDC/VC)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转化率下,VDC/MMA共聚过程中产生了VDC均聚物,而VDC/VC共聚过程中产生了VC均聚物,在这两个共聚体系中加入适当的少量第三单体,可使产生均聚物的这一不利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生产技术以及聚合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关于PVDC生产及消费情况,结合我国消费情况展望了PVDC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前言过氧化双异丁酰,是一种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主要用作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其主要物理常数列于表1。有关过氧化双异丁酰合成方法的报导极少。为了增加我国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新品种,本文进行了过氧化双异丁酰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用矩阵方法研究共聚型高分子链近程序列结构的一种理论方法,并以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V—D)的共聚链段结构及其热裂解物分布之间关系为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从而证实用矩阵方程所得到的各“元素”之解及其过程速率常数(k_1k_2……k_j)不仅能够反映分布状况,而且反映出共聚链段结构和热裂解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87—3321KCM 耐磨地面的施工技术(7页)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87年为提高室内地面的使用功能及装饰效果,改善其耐磨、耐污染、耐水和防腐蚀的性能,1985年该公司对近年来施工的各类室内地面,如777涂料、107建筑胶、甲板漆、聚乙烯醇、缩丁醛、氯乙烯——偏氯乙烯乳胶及 KCM 聚氨酯涂料等试制耐磨地面进行了研究和试点应用。实践证明采用777地面涂料为丛层,KCM 聚氨酯涂料罩面的复合工艺,能获得较理想的耐磨和装饰效果。本资料详细介绍了耐磨水泥地面和硬木拼花地面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地聚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弯曲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聚物材料属于脆性材料,为了提高其韧性,以偏高岭土、水玻璃、聚氧化乙烯(PEO)为原料,首先将PEO高分子材料适量插入偏高岭土层片中,再通过碱聚合反应,形成地聚物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所增加;另外,分散剂、消泡剂的添加有利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剂量下氯乙烯对人等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诱变性.从而在其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的方法,分别获得氯乙烯致微核率和精于畸形率,进而对氯乙烯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表明氯乙烯有致突变作用,氯乙烯为潜在的精于诱变剂。  相似文献   

9.
以偏高岭土为原料,掺杂一定量的活性SiO2和Al2O3制备了地质聚合物。根据所测不同的Si/Al摩尔比体系聚合反应过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将聚合过程分为4个阶段:碱溶阶段、硅铝凝胶基团形成阶段、聚合反应阶段和网络状结构优化阶段。对聚合反应阶段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的Si/Al摩尔比体系聚合物的表观活化能,并测定了各护龄期的抗压强度值。研究结果表明,Si/Al摩尔比为1∶1时,G1-MK试样的表观活化能最小,所测抗压强度值最大;Si/Al摩尔比为1.6和0.8时,试样表观活化能最大,所测抗压强度值最小。而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大小间接反应了聚合反难易程度,说明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年玉萍 《石河子科技》2015,(2):31-32,35
氯乙烯单体是我国化工生产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单体,但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氯乙烯单体中会含有较多的杂志,介绍了氯乙烯单体在生产过程中的纯度以及对单体中含有的乙炔气体、水、不挥发物、铁等各种杂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氯乙烯中杂质的含量测定的分析,能够对氯乙烯单体的生产及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have oc- curred in olefin polymerization with late-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discovery of exceptionally active catalysts based on penta- coordi- nate iron and cobalt bearing bis(imino)pyridyl triden- tate ligands with substituted aryl groups, reported in- dependently by the groups of Brookhart[1] and Gibson[2]. Following this discovery,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efforts have been dedicated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e ac…  相似文献   

12.
以有序介孔硅材料SBA—15为模板,苯胺为碳源,氯化镉为镉的前驱体,过硫酸铵既做聚合引发剂又提供硫源,通过液相浸渍的方法原位制备出硫化镉/介孔碳复合材料,并考察了氯化镉的加入量对所得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物为SBA—15的反相复制品,具有类似CMK—3结构;另外,随着氯化镉加入量的增加,该复合物的结构和孔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亚铜(CuC l)为催化剂、廉价易得的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1-苯基氯乙烷(1-PEC l)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 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本体和悬浮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引发体系对苯乙烯的本体聚合有较好的可控性.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1.35);外加搅拌下开放体系中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对单体浓度也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分子量也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但分子量分布略宽(2.29),说明只具有部分可控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个较典型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了树脂状、粒径200nm微球、粒径3μm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各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共聚物为溶解性良好的低交联链状结构,乙氧基水解完全,而存在碱催化的体系产物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结构中残留未水解的乙氧基; 溶剂的极性对共聚物的溶解、析出、粒子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叔丁醇亚铜为催化剂、四种卤代烃OET基氯、正丁基溴、叔丁基氯、叔丁基溴)为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引发剂和催化剂比例、聚合温度、单体浓度以及卤代烃中烷基结构和卤素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反应具有明显的诱导期,不同聚合反应时间的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之问不呈线性关系,表明本聚合反应并不具有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聚氯乙烯(PVC)是我国第二大化学树脂,随着PVC生产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产品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绿色环保的特殊性能终止剂的要求日趋强烈。本文研究了环氧植物油复合终止剂的配方及其对氯乙烯聚合效果的影响,对PVC树脂的人稳定性、光学性能、塑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PVC聚合后期加入的复合终止剂不仅能终止聚合,而且其中的环氧植物油还能原位增塑PVC,改善PVC树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和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双酚A(BPA)和间苯二甲酰氯(IC)作为反应体系,采用界面缩聚的方法得到了NF-1(Nanofiltrationmembrane)复合纳滤膜。系统探索了界面缩聚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2-溴异丁酸乙酯,四水合氯化亚铁,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为引发体系,在90℃下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结果表明,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聚合产物数均分子质量与转化率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同时研究了氯化亚铁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比例不同时的动力学过程,在几种引发剂中,2-溴异丁酸乙酯呈现较快的聚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光照射和光敏引发的方式,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水溶性复合偶氮类为光敏引发剂,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探讨了紫外光照强度、引发温度、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络合剂、烘干方式等因素对合成P(AM-DAC)的性能影响,并与热引发聚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外光敏引发合成P(AM-DAC)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1.3×107,阳离子度为25%~30%,溶解性能优良且产品纯度高。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定。  相似文献   

20.
用酰氯-固态缩聚法合成了不含金属盐催化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其中含有不同量的二甘醇链结构,含量从0~16mol%。本文还对聚合物的链结构、分子量分布和聚合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