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穿越太阳系,飞向星云和星系,寻找恒星诞生的摇篮,观赏恒星死亡时的最后辉煌,造访宇宙黑洞"怪兽",展望宇宙未来命运……"哈勃"所拍摄的绚丽而具动感的画面带领我们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太空牛仔     
宇宙中的大部分是虚无的,在那广袤无际、寒冷彻骨的宇宙真空之中,最永恒的是黑暗。黑暗内有无数模糊纤细的光线,这些光线就是星系。有些星系是孤独的流浪汉,大多数星系挤作一团,在宇宙的无边黑夜里结伴飘荡。在银河系里大约有4000亿个恒星,有些恒星光芒常年不变,有的恒星闪烁不定,有的恒星则疯狂地旋转。发蓝光的恒星属于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中年星;发红光的恒星已经是垂暮之年的老星;发白光或者黑光的恒星已经奄奄一息,即将死亡。银河系中还运行着无数的小行星,大约80%的小行星含有铁、镍等金属。自22世纪初以来,一颗颗小…  相似文献   

3.
<正>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送上了近地轨道。浩渺宇宙的万花筒,从此展现在人类面前。它让人类的双眼第一次目睹宇宙深空的缤纷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距离地球130亿光年之外的信息,这几乎就是时间的尽头了。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似乎就在不远的前方,揭示大爆炸的真相,是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的课题。但"哈勃"已然接近暮年。如今,继承者来了。  相似文献   

4.
50年前的奇缘 我这一生和太空美术(或称宇宙美术、天文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要从50多年前说起。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刚学会看星、开始爱好天文的青年。1944年夏天偶然在重庆街头地摊上看到一本5月29日出版的美国LIFE(生活)画报,上面刊登了一套太阳系中土星风光的组画,设计的优美、造型的奇特立刻吸引了我。我认为这种太空美术必会成为宇宙和大众的桥梁。从那时起我就立下了终身从事天文普及工作的志愿,一定要把宇宙的奥秘和太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的进展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是太空中一颗普通恒星太阳的一个行星而已.不过,地球的条件要比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优越得多;它离太阳适中,能够从太阳得到充足的光和热,但又不致热到无法忍受,它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萦系充分多的空气和水,供我们已知的各种生命形态存活.在太阳  相似文献   

6.
进入太空,聆听宇宙之声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自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单独驾驶“东方6号”飞船升空以来,迄今为止,共计有55位伟大的女性在太空留下倩影……  相似文献   

7.
太空网脑     
朔夫 《科学之友》2002,(4):44-45
因特网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发展着,并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它会对我们不断发展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看看后网络时代的新生活: 蚁脑:记录灵感创作作品在23世纪初时,无情的太空车祸使180岁的我失去了双手;双眼也由于长期坐在荧屏前,视力极为低下,但我仍然活得很快活,除了在一家宇宙网络公司作顾问,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后网络主义”文学作品。最近完成了一篇叫《后网络时代的宇宙生活》的小说。失去双手的我,为了完成日常工作,最近去网络医院做了一次智能手术——邀请地球上的专家往我的脑袋里植进一个微小的蚁脑芯片,它既可监  相似文献   

8.
吴沅 《自然与人》2011,(1):12-15
太空中存在着错综交织的各种通道系统。人们若能搭乘太空飞船在这些通道中航行,周游宇宙,或许只需用很小的动力,在瞬间就可以从此处到达彼地了。  相似文献   

9.
走,去太空     
<正>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渴望太空旅游?因为它不仅能满足人们遨游太空的梦想,更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除了可以欣赏到太空旖旎的风光,还能享受失重的感觉。可以说,此景只应天上有。太空,曾经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之地,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但又有几个能真的一睹宇宙的风采呢?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好像去太空走一遭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许多科技公司顺应时势,推出了太空旅游项目,但是价格却十分昂贵——2000万美元,约合12亿人民币。迄今,除了几位富豪,普通人想要饱览宇宙风采仍是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0.
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的望远镜让星星变近了、更清晰了,大大超过人们之前的想象。望远镜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扩展,更是一种思维的飞翔。在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中,有一种人类探测观察宇宙的万里眼—太空望远镜。1923年,德国火箭家赫曼·奥伯斯首先提出用火箭把望远镜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正在组织规划一些新的科学实验。虽然目前尚处于设想阶段,也是他们仍希望从大爆炸的遗迹和当今宇宙的高能角落里找出基本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太空观察者正在竭尽全力地记录10,000个有害飞行物的轨迹太空浮悬物就象恬静的池塘里的钓鱼浮标,苏联“宇宙1276”号在最近一次短暂的出现时,从广柔的太空中平稳地疾驰而过。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年)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也是可能的.他的根据是: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但是自20世纪中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在探索宇宙方面并没有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太空     
《科学之友》2005,(8):59-59
穿衣服每天早上起来穿衣服,你要花多少时间?要是穿得快的话,也许需要3min吧!宇航员要花45分钟才能穿上127kg的太空服,包括背上那个大“包袱”。当然,等他们飞入太空的时候,就感觉不到什么质量了。太空厕所你知道宇航员被追问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吗7就是:你在太空中怎么上厕所?宇宙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8,(3):158-158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报道,3月26日,位于美国加州莫加夫的XCOR航空宇宙公司宣布了该最新一款亚轨道飞行器,这款被命名为“山猫”号的亚轨道太空飞机采用火箭动力,将实现搭载一位飞行员和一位乘客进入亚轨道太空实现太空旅游。预计2010年“山猫”号将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朋友在博客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男孩子有两种:一种想做天文学家;一种想做宇航员。”在我看来,这两种职业其实是一样的.天文学家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职业是在地上梦想太空,用笔尖探索宇宙,宇航员这个行业则是60年前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7.
<正>"当你有一天能够被运载火箭带离地球家园,你就会感受到那种无法预知的情感冲击。当你有一天能够透过舱内的玻璃俯瞰地球,你就会体验到那种超越现实的神奇感觉。是的,这种场景极其震撼,因为我们已经离开了地球。"Martha Evans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关乎天地,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美国女性宇航员玛莎·埃文思(Martha Evans),而她将为大家描绘她无比真实的宇宙经历。  相似文献   

18.
正715颗大家还记得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吗?虽然在功能上它已经退役,不过直到现在开普勒所收集的宇宙秘密都并未完全被人类破译。今年2月,负责开普勒望远镜工作的科学家宣布他们从观测数据中确认了新发现的分属305个恒星系的715颗太阳系外行星,使人类探测到的系外行星总数达到1700颗。开普勒望远镜如同照相机一样将视野中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交给科学家处理。科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区别于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标志,不只在于我们会用工具,更在于我们可以将以往的知识积累运用到新的研究领域,无限拓展思维的空间。由于将视野拓展到了更宏观的宇宙中,物理学才在过去百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是在与数学、化学、生物学、电子学等其他学科前沿交叉领域产生大量推动人类科技史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今日的物理学已能  相似文献   

20.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新照片证明,有新的星体正在形成。这些很亮的彩色照片显示,这些星体是由浓密气域形成的。宇宙望远镜在巨蛇座的天进座星云发现了某些这样的气域。离地球有7000光年。亚利桑纳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杰佛·希斯特尔认为,哈勃望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